【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加强的流体/固体接触的脱硫系统本申请是申请号为CN03813441. 1(国际申请日为2003年3月27日)、专利技术名称为 “具有加强的流体/固体接触的脱硫系统”的进入国家阶段的PCT申请的分案申请。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含烃流体料流中脱硫的方法和装置。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含烃流体料流与吸附硫的固体颗粒在流化床反应器中接触的系统。含烃流体,如汽油和柴油燃料,通常包含一些硫。由于存在于汽车排出废气中硫的氧化物会不可逆地使汽车催化转化器中所用的贵金属催化剂中毒,在这种车用燃料中高水平的硫是不合乎需要的。来自这种中毒的催化转化器的排放物可能包含高水平的未燃烧的烃、氮的氧化物和/或一氧化碳,其在由日光催化时形成地面的臭氧,更通常称作烟雾污染。存在于大多数汽油的最终混合物中的大量的硫来源于通常称作“裂化汽油”的汽油混合组份。因此,裂化汽油中硫水平的降低自然将降低大多数汽油,如车用汽油、赛车汽油、航空汽油、船用汽油等等中的硫水平。从裂化汽油中脱硫有许多常规方法。但是,大多数常规的脱硫方法,如加氢脱硫, 易于使裂化汽油中的烯烃和芳烃饱和并因此减少其辛烷值(对于研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方法,使用了脱硫单元,所述脱硫单元包括:流化床反应器,其限定了长而直立的反应区,在所述反应区中使固体吸附剂细微颗粒与含烃流体料流接触,从而提供脱硫的含烃料流和加载了硫的吸附剂颗粒,其中所述反应器包括一系列垂直隔开的加强接触的构件,所述构件总体上水平地设置在所述反应区内,其中每个所述加强接触的构件包括多个基本平行延伸而侧向隔开的细长折流板,其中相邻的所述加强接触的构件的所述细长折流板彼此横向延伸成60度至120度的交叉角;流化床再生器,用于使至少部分所述加载了硫的颗粒与含氧再生料流接触,从而提供再生的吸附剂颗粒;和流化床还原器,用于使至少部分所述再生的吸附剂颗粒与 ...
【技术特征摘要】
2002.04.11 US 10/1206231.一种脱硫方法,使用了脱硫单元,所述脱硫单元包括流化床反应器,其限定了长而直立的反应区,在所述反应区中使固体吸附剂细微颗粒与含烃流体料流接触,从而提供脱硫的含烃料流和加载了硫的吸附剂颗粒,其中所述反应器包括一系列垂直隔开的加强接触的构件,所述构件总体上水平地设置在所述反应区内, 其中每个所述加强接触的构件包括多个基本平行延伸而侧向隔开的细长折流板,其中相邻的所述加强接触的构件的所述细长折流板彼此横向延伸成60度至120度的交叉角;流化床再生器,用于使至少部分所述加载了硫的颗粒与含氧再生料流接触,从而提供再生的吸附剂颗粒;和流化床还原器,用于使至少部分所述再生的吸附剂颗粒与含氢还原料流接触,其中所述固体吸附剂细微颗粒的平均粒度为20-80微米。2.一种使用流化床反应器系统的方法,其中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系统包括长而直立的容器,其限定了反应区;气态含烃料流,其以0. 076m/s至1. 52m/s的表观速度向上流经所述反应区;固体颗粒的流化床,其基本设置在反应区内,其中所述固体颗粒通过所述气态含烃料流流经此处被流化;和一系列垂直隔开的加强接触的构件,其总体上水平地设置在所述反应区内,其中每个所述加强接触的构件包括多个基本平行延伸且侧向隔开的细长折流板,其中相邻的所述加强接触的构件的所述细长折流板彼此横向延伸成60度至120度的交叉角,其中所述固体颗粒的平均粒度为20-80微米。3.一种用于使向上流动的气态含烃料流与固体颗粒接触的方法,该方法使用了流化床反应器,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包括长而直立的容器,其限定了下部反应区和上部脱离区,其中在下部反应区中通过所述气态含烃料流使所述固体颗粒基本流化;在上部脱离区中使所述固体颗粒基本从所述气态含烃料流中脱离;和一系列垂直隔开的加强接触的构件,其总体上水平设置在所述反应区内,其中每个所述加强接触的构件包括多个基本平行延伸且侧向隔开的细长折流板,其中相邻的所述加强接触的构件的所述细长折流板彼此横向延伸成60度至120度的交叉角,其中所述固体颗粒的平均粒度为20-80微米。4.一种脱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流化床反应器容器内,在足以从含烃流体料流中除去硫并将至少部分氧化锌转化成硫化锌的脱硫条件下,使所述含烃流体料流与包含还原价态的促进剂金属组份和所述氧化锌的固体吸附剂细微颗粒接触,从而提供脱硫的含烃料流和加载了硫的吸附剂颗粒;(b)在步骤(a)的同时,使至少部分所述含烃料流和所述吸附剂颗粒与一系列总体上水平且垂直隔开的交叉折流板组接触,从而减少在所述流化床反应器中的轴向扩散,并加强从所述含烃流体料流脱硫;(c)在再生器容器内,在足以使至少部分所述硫化锌转化为氧化锌的再生条件下,使所述加载了硫的吸附剂颗粒与含氧再生料流接触,从而提供包含未还原的促进剂金属组份的再生的吸附剂颗粒;和(d)在还原器容器内,在足以使所述未还原的促进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F·迈耶,E·L·萨格鲁,J·W·韦尔斯,D·W·豪斯勒,M·W·汤普森,A·A·阿维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