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602014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通过在系统压缩部分与膨胀部分的管路中设置三位四通阀,利用三位四通阀的变通路特性,改变空气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实现压气机、透平机串、并联形式的变化,提高系统的总体工作效率。三位四通阀的使用,一方面提高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整体的灵活性,使系统的运行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与各种类型电站的配套使用,另一方面改善了透平机械的使用情况,可以根据储能与发电的需要实现透平机械的优化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量存储
,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三位四通阀实现透平机械优化配置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是一种基于燃气轮机技术的能量存储系统。然而,由于世界各国对于燃料利用、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一些学者展开了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技术改进。其中,利用热存储器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是目前储能技术中较为先进的一种储能方式,其最核心的技术是利用储热器替代燃烧室,通过储热器收集空气压缩过程的过程热,并在系统做功阶段加热低温高压的压缩空气,增加透平机的输出功。虽然利用热存储器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更好地利用了能量,并且对环境友好,但该系统的变工况应用特性较差。这是由于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大规模的储能方法,在系统设计时已经确定了储气室的压力情况、储能量的大小、透平机械的型号与连接方式等问题, 这使得系统在设计工况附近工作时,有最佳的工作效率,而当储能要求偏离设计工况较大时,由于无法改变原有的系统配置,尤其是压气机和透平机的连接方式,压气机和透平机的效率不高,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会降低。因此,针对利用热存储器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灵活性较差的问题,尤其是压气机和透平机在不同工况下的优化配置问题,必须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才能使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得到更广泛而又有效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该系统利用三位四通阀的变通路特性,解决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透平机械的优化配置问题,有利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与各种类型电站的配套使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电动机(1 ),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至少一个低压级冷却器(4),至少一个高压级冷却器(5),储气室(7),热存储器(8),至少一个透平机(9),发电机(10),至少一个换热器(11),冷却介质供应源(12),其特征在于电动机(1)与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和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的共有传动轴固接,发电机(10)与所述至少一个透平机(9)的传动轴固接;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冷却器(4)和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冷却器(5)的热侧进口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和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的出气口相连通,热侧出口与储气室(7)的进口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冷却器(4)和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冷却器(5)的冷侧进口与冷却介质供应源(12)的出口相连通,冷侧出口与热存储器(8)的进口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1)的冷侧进口与储气室(7)的出口相连通,冷侧出口与所述至少一个透平机(9)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1)的热侧进口与热存储器(8) 的出口相连通,热侧出口与冷却介质供应源(12 )的进口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6),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6) 的两个进口分别与进口空气管道和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冷却器(4)的热侧出口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6)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的进气口和储气室(7)的进口相连通;储能阶段,当储气室(7)压力较低时,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6)处于通路状态,进口空气管道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的进气口相通,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冷却器 (4)的热侧出口与储气室(7)相通,进口空气管道中的空气同时进入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 )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 )中,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 )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 )的排气同时进入储气室(7 ),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 )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处于并联状态,系统实现单级压缩;当储气室(7)压力升至单级压缩出口压力上限时,单级压缩无法继续进行,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6)由通路状态变为U型状态,使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6)与进口空气管道相通的进口封闭,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6)与储气室(7)的进口相通的出口封闭,同时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冷却器(4)的热侧出口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的进气口相通,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的出口空气成为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的进气,系统实现两级压缩;做功阶段,储气室(7)内低温高压的压缩空气进入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1)的冷侧, 同时热存储器(8)中温度较高的冷却介质进入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1)的热侧;压缩空气吸收热量后进入所述至少一个透平机(9 )中,所述至少一个透平机(9 )做功,乏气由所述至少一个透平机(9)的出口排出,降温后的冷却介质进入冷却介质供应源(12)存储。优选的,所述三位四通阀(6 )为手动、机动、电磁动、液动或电液动操纵控制方式。优选的,所述三位四通阀(6)为滑阀式、转阀式或球阀式结构形式。优选的,在与冷却介质供应源(12)和/或热存储器(8)相通的管路中设置有动力泵。优选的,所述冷却介质为水或熔融盐,所述热存储器(8)材料为岩石、陶瓷、混凝土或铸铁。优选的,电动机(1)电力来源为电网、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风力发电系统(1),电动机(2),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3),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4),热存储器(6),储气室(7),至少一个透平机(8),发电机 (9),回热器(10),其特征在于风力发电系统(1)与电动机(2)相连,电动机(2)与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3)和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4)的共有传动轴固接,发电机(9) 与所述至少一个透平机(8)的传动轴固接;热存储器(6)的热侧进口与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3 )和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4 )的出气口相连通,热存储器(6 )热侧出口与储气室(7)的进口相连通;回热器(10)的冷侧进口与储气室(7)的出口相连通,冷侧出口与热存储器(6)的冷侧进口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透平机(8)的进气口与热存储器(6)的冷侧出口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透平机(8)的出气口与回热器(10)的热侧进口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5),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5) 的两个进口分别与进口空气管道和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3)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5)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4)的进气口和热存储器(6)的热侧进口相连通;储能阶段,当储气室(7)压力较低时,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5)处于通路状态,进口空气管道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4)的进气口相通,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3)的出气口与热存储器(6)的热侧进口相通,进口空气管道中的空气同时进入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3 )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4 )中,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3 ) 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4)的排气同时进入热存储器(6)中放热降温,之后进入储气室(7)中存储,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3)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4)处于并联状态,系统实现单级压缩;当储气室(7)压力升至单级压缩出口压力上限时,单级压缩无法继续进行,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5)由通路状态变为U型状态,使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5)与进口空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电动机(1),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至少一个低压级冷却器(4),至少一个高压级冷却器(5),储气室(7),热存储器(8),至少一个透平机(9),发电机(10),至少一个换热器(11),冷却介质供应源(12),其特征在于:电动机(1)与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和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的共有传动轴固接,发电机(10)与所述至少一个透平机(9)的传动轴固接;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冷却器(4)和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冷却器(5)的热侧进口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和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的出气口相连通,热侧出口与储气室(7)的进口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冷却器(4)和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冷却器(5)的冷侧进口与冷却介质供应源(12)的出口相连通,冷侧出口与热存储器(8)的进口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1)的冷侧进口与储气室(7)的出口相连通,冷侧出口与所述至少一个透平机(9)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1)的热侧进口与热存储器(8)的出口相连通,热侧出口与冷却介质供应源(12)的进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电动机(1),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至少一个低压级冷却器(4),至少一个高压级冷却器(5),储气室(7),热存储器(8),至少一个透平机(9),发电机(10),至少一个换热器(11),冷却介质供应源(12), 其特征在于电动机(1)与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和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的共有传动轴固接,发电机(10)与所述至少一个透平机(9)的传动轴固接;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冷却器(4)和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冷却器(5)的热侧进口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和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的出气口相连通,热侧出口与储气室(7)的进口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冷却器(4)和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冷却器(5)的冷侧进口与冷却介质供应源(12)的出口相连通,冷侧出口与热存储器(8)的进口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1)的冷侧进口与储气室(7)的出口相连通,冷侧出口与所述至少一个透平机(9)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1)的热侧进口与热存储器(8) 的出口相连通,热侧出口与冷却介质供应源(12 )的进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6 ),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6 )的两个进口分别与进口空气管道和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冷却器(4)的热侧出口相连通,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6)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的进气口和储气室(7)的进口相连通;储能阶段,当储气室(7)压力较低时,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6)处于通路状态,进口空气管道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的进气口相通,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冷却器 (4)的热侧出口与储气室(7)相通,进口空气管道中的空气同时进入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 )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 )中,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 )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 )的排气同时进入储气室(7 ),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 )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处于并联状态,系统实现单级压缩;当储气室(7)压力升至单级压缩出口压力上限时,单级压缩无法继续进行,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6)由通路状态变为U型状态,使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6)与进口空气管道相通的进口封闭,所述至少一个三位四通阀(6)与储气室(7)的进口相通的出口封闭,同时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冷却器(4)的热侧出口与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的进气口相通,所述至少一个低压级压气机(2)的出口空气成为所述至少一个高压级压气机(3)的进气,系统实现两级压缩;做功阶段,储气室(7)内低温高压的压缩空气进入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1)的冷侧, 同时热存储器(8)中温度较高的冷却介质进入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11)的热侧;压缩空气吸收热量后进入所述至少一个透平机(9 )中,所述至少一个透平机(9 )做功,乏气由所述至少一个透平机(9)的出口排出,降温后的冷却介质进入冷却介质供应源(12)存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位四通阀(6)为手动、机动、电磁动、液动或电液动操纵控制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位四通阀(6)为滑阀式、转阀式或球阀式结构形式。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与冷却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科张远李雪梅徐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