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秀梅专利>正文

井下搅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0421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井下搅拌器,包括驱动螺杆、上接头、叶轮、下接头,上接头与下接头连接,上接头与下接头之间安装叶轮,驱动螺杆上部有螺纹,驱动螺杆上有螺旋槽,叶轮里有螺旋孔,驱动螺杆与叶轮啮合,上接头上部有油管母螺纹,下接头下部有油管公螺纹,上接头里有竖形排油孔,下接头里有竖形进油孔,叶轮外壁有叶片,驱动螺杆连接在抽油泵活塞之下随抽油杆上下运动时,驱动螺杆带动叶轮旋转,使从下接头里竖形进油孔进入的稠油得到搅拌后再从上接头里的竖形排油孔排出,可以增加稠油的流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以从驱动螺杆内注入降粘剂,使稠油粘度降低,保证稠油井正常生产,延长油井生产周期,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田机械采油用的装置,是一种井下搅拌器
技术介绍
稠油井抽油时,会出现稠油进泵困难和抽油杆下行困难等问题,现在的解决办法有套管内加降粘剂,这种方法不理想,从套管内加入的降粘剂不能与井下稠油充分混合,使其达不到降粘的作用;稠油进泵困难和抽油杆下行困难还有的办法是采用空心抽油杆抽油,在空心抽油杆内下入加热电缆,使空心杆发热再为稠油加热降粘,这种方法用电量大, 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经济效益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井下搅拌器,对进泵稠油进行搅拌,提高稠油流动性,可以向泵下加入降粘剂,降低稠油粘度,保证稠油井正常生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驱动螺杆、上接头、叶轮、下接头,上接头与下接头连接,上接头与下接头之间安装叶轮,驱动螺杆上部有螺纹,驱动螺杆上有螺旋槽, 叶轮里有螺旋孔,驱动螺杆与叶轮啮合,上接头上部有油管母螺纹,下接头下部有油管公螺纹,上接头里有竖形排油孔,下接头里有竖形进油孔,叶轮外壁有叶片。叶轮上端与上接头之间安装上轴承。叶轮下端与下接头之间安装下轴承。驱动螺杆内有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驱动螺杆连接在抽油泵活塞之下随抽油杆上下运动时,驱动螺杆带动叶轮旋转,使从下接头里竖形进油孔进入的稠油得到搅拌后再从上接头里的竖形排油孔排出,可以增加稠油的流动性,本技术还可以从驱动螺杆内注入降粘剂,使稠油粘度降低,保证稠油井正常生产,延长油井生产周期,因此,本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可知,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驱动螺杆1、上接头2、叶轮3、下接头4、上轴承6、下轴承7,上接头2与下接头4连接,上接头2与下接头4之间安装叶轮3,使叶轮3不能轴向窜动,驱动螺杆1上部有螺纹,与抽油泵活塞下部连接,驱动螺杆1上有螺旋槽,叶轮 3里有螺旋孔,驱动螺杆1与叶轮3里的螺旋孔配套,驱动螺杆1与叶轮3啮合,上接头2上部有油管母螺纹,与抽油泵下部连接,下接头4下部有油管公螺纹,与尾管连接,上接头2里有竖形排油孔5,下接头4里有竖形进油孔7,叶轮3外壁有叶片,起搅拌作用。叶轮3上端与上接头2之间安装上轴承6,叶轮3下端与下接头4之间安装下轴承7,轴承的作用是降低叶轮3旋转阻力,驱动螺杆1内有通孔,可从孔内注入降粘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搅拌器,包括驱动螺杆(1)、上接头(2)、叶轮(3)、下接头(4),其特征是:上接头(2)与下接头(4)连接,上接头(2)与下接头(4)之间安装叶轮(3),驱动螺杆(1)上部有螺纹,驱动螺杆(1)上有螺旋槽,叶轮(3)里有螺旋孔,驱动螺杆(1)与叶轮(3)啮合,上接头(2)上部有油管母螺纹,下接头(4)下部有油管公螺纹,上接头(2)里有竖形排油孔(5),下接头(4)里有竖形进油孔(7),叶轮(3)外壁有叶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搅拌器,包括驱动螺杆(1)、上接头O)、叶轮(3)、下接头G),其特征是 上接头O)与下接头(4)连接,上接头( 与下接头(4)之间安装叶轮(3),驱动螺杆(1) 上部有螺纹,驱动螺杆(1)上有螺旋槽,叶轮C3)里有螺旋孔,驱动螺杆(1)与叶轮(3)啮合,上接头( 上部有油管母螺纹,下接头(4)下部有油管公螺纹,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波高希祥王桂萍刁立光王桂萍李景亭史足华黄敏张兴建田荣恩
申请(专利权)人:张秀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