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8704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铰链结构,包括枢轴、旋转支架、固定支架、弹性件及卡环,该旋转支架、固定支架及弹性件套设于枢轴上,且旋转支架可与枢轴一起运动,枢轴的一端设有凸缘部,另一端开设有卡槽,该旋转支架、固定支架及弹性件位于枢轴的凸缘部及卡槽之间,该卡环设于该卡槽中,以使弹性件产生轴向压力。该铰链结构具有组装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铰链结构,尤其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铰链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装置一般包括一个本体和一个盖体,显示屏设于盖体上 ,为使显示屏具有较佳视角,通常需要通过铰链结构将盖体可旋转地连接至本体上。请参阅图l, 一种铰链结构IO,包括一个枢轴ll、 一个固定支架12、 一个旋转支架13、 一个限位件14、 一个固定件15、 一个转动定位件16、 一个弹片组17及一个螺母18。枢轴ll的 横截面为非圆形,其一端形成有凸缘lll,另一端形成有一个螺纹部112。固定支架12上开设 有一个供枢轴11穿设的圆形枢转孔121,并在枢转孔121附近形成有一个限位凸起122。固定 支架12还在限位凸起122的下方形成有一个固定孔123。旋转支架13上开设有与枢轴11端部配 合的变形孔131。限位件14的中心开设有一个与枢轴11配合的变形孔141,限位件14的侧壁上 开设有一个限位槽142。固定件15的一端开设有一个圆孔151,另一端形成有一个凸柱152。 固定件15的一端面上还形成有两个相对的凸起(图未示)。转动定位件16的中心开设有一个 与枢轴11配合的变形孔161, 一端面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的凹槽162,以与固定件15上的凸起配 合。组装时,将枢轴11具有螺纹部112的一端穿过限位件14上的变形孔141,固定支架12上的 枢转孔121,固定件15上的圆孔151,转动定位件16上的变形孔161,以及弹片组17后,与螺 母18相螺合,然后将旋转支架13卡固于枢轴11设有凸缘111的端部,固定件15上的凸柱152卡 入固定支架12的固定孔123。工作时,旋转支架13相对固定支架12旋转,以带动枢轴ll旋转,从而带动限位件14及转 动定位件16旋转固定支架12上的限位凸起122在限位件14的限位槽142中滑动,以限制旋转支 架13的转动角度。转动定位件16与固定件15配合以使旋转支架13转过一定角度后定位。然而,为使枢轴ll上各元件紧密配合,通常需在组装过程中调节枢轴11上的螺母18,以 使弹片组17对枢轴1 l上的元件产生适当的轴向压力,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组装效率的铰链结构。一种铰链结构,包括枢轴、旋转支架、固定支架、弹片组及卡环,该旋转支架、固定支架及弹片组套设于枢轴上,且该旋转支架可与枢轴一起运动,该枢轴的一端设有凸缘部,另 一端开设有卡槽,该旋转支架、固定支架及弹性件位于该枢轴的凸缘部及卡槽之间,该卡环 设于该卡槽中,以使弹性件产生轴向压力。所述铰链结构可根据所需轴向压力的大小确定卡槽在枢轴上的开设位置,当卡槽在枢轴 上的位置确定后,只需将枢轴穿过旋转支架、固定支架及弹性件,然后将卡环卡入卡槽中, 即可完成对该铰链结构的组装,具有较高的组装效率。附图说明图l是一种铰链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铰链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2所示铰链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铰链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2,本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铰链结构30,其包括一个枢轴31、 一个固定支架 32、 一个旋转支架33、 一个限位件34、 一个固定件35、 一个转动定位件36、 一个弹片组37、 两个摩擦片381、 一个垫片382及一个卡环39。请参阅图3,枢轴3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其一端形成有圆盘状凸缘部311,另一端开设有 环形卡槽312。请同时参阅图4,固定支架32包括第一架体320、第二架体325及铆钉329。第一架体320 包括固定板321及一个由该固定板321 —侧垂直延伸形成的支撑板322 。固定板321上开设有多 个固定孔3211。支撑板322远离固定板321的端部开设有一个圆形枢转孔3221,中部开设有一 个卡合孔3222,靠近固定板321的端部开设有一个铆合孔3223。该第二架体325具有与第一架 体321相似的结构,但其固定板3251的尺寸小于第一架体321的固定板321的尺寸。铆钉329用 于将第一架体320及第二架体325固定在一起。旋转支架33包括枢接部331及由该枢接部331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332及第二 连接部333,枢接部331沿其轴向开设有与枢轴31配合的变形孔3311,该第一连接部332上开 设有固定孔3321,该第二连接部333开设有固定孔3331。限位件34包括一个圆盘状的本体341。本体341的中心开设有一个与枢轴31配合的变形孔 342,侧壁上形成一个弧形限位块343。本体341的端面上还开设有多个油槽344。固定件35包括一个大致为圆盘状的枢转部351及由该枢转部351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限位部352,本实施例中,该限位部352大致为三角形的凸块,且该凸块的厚度要大于枢转部 351。该枢转部351的中心开设有一个圆形轴孔3511,该轴孔3511周围的侧壁上还形成有两个 相对的定位凸起3512。该枢转部351的端面上还开设有多个油槽3513。限位部352上延伸有一 个凸柱3521。转动定位件36大致为圆盘状,其中心开设有一个与枢轴31配合的变形孔361。该转动定 位件36的一端面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的定位凹槽362,该定位凹槽362用于与固定件35上的定位 凸起3512相配合。该转动定位件36的端面上还开设有多个油槽363。弹片组37由多个碟形弹片叠合而成。摩擦片381的中心开设有一个圆形通孔3811,其端面上还开设有多个油槽3812。 垫片382中心开设有一个与枢轴31配合的变形孔3821 。装配该铰链结构30时,将枢轴31开设有卡槽312的一端穿过一个摩擦片381、第一架体 320上的枢转孔3221、第二架体325上的枢转孔3252、另一个摩擦片381、限位件34上的变形 孔342、固定件35的轴孔3511、转动定位件36的变形孔361、弹片组37、垫片382及旋转支架 33的变形孔3311后,再将卡环39卡入枢轴31的卡槽312中,此时弹片组37将对枢轴31上的各 元件产生轴向压力。然后用铆钉329穿过第一架体320的铆合孔3223及第二架体325的铆合孔 3253,从而将第一架体320及第二架体325固定在一起。接着将固定件35上的凸柱3521插入第 一架体320的卡合孔3222及第二架体325的卡合孔3254中。请参阅图2至图4,使用该铰链结构30时,推动旋转支架33的第一连接部332沿远离固定 支架32的方向旋转,该枢轴31在旋转支架33的带动下旋转,从而带动枢轴31上的限位件34及 转动定位件36旋转,当限位件34上的限位块343与固定件35的限位部352相抵时,该旋转支架 33不可继续转动。此时,该旋转支架33相对固定支架32处于最大打开角度。在此过程中,可 于任意位置停止对旋转支架33施力,从而使旋转支架33停止于任意位置。之后,推动旋转支 架33的第一连接部332沿靠近固定支架32的方向旋转,该枢轴31将在旋转支架33的带动下旋 转,从而带动枢轴31上的限位件34及转动定位件36旋转,由于转动定位件36受到弹片组37的 轴向弹力作用,所以可驱使转动定位件36上的定位凹槽362扣合于固定件35的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结构,包括枢轴、旋转支架、固定支架、弹片组及卡环,该旋转支架、固定支架及弹性件套设于枢轴上,且该旋转支架可与枢轴一起转动,其特征在于:该枢轴的一端设有凸缘部,另一端开设有卡槽,该旋转支架、固定支架及弹性件位于该枢轴的凸缘部及卡槽之间,该卡环设于该卡槽中,以使弹性件产生轴向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结构,包括枢轴、旋转支架、固定支架、弹片组及卡环,该旋转支架、固定支架及弹性件套设于枢轴上,且该旋转支架可与枢轴一起转动,其特征在于该枢轴的一端设有凸缘部,另一端开设有卡槽,该旋转支架、固定支架及弹性件位于该枢轴的凸缘部及卡槽之间,该卡环设于该卡槽中,以使弹性件产生轴向压力。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弹片组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铰链结构还包括一 个固定件,该固定件套设于枢轴上且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上延伸有一 个凸柱,该固定支架上开设有一个卡合孔,该凸柱卡合于该固定支架的卡合孔中。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铰链结构还包括一 个限位件,该限位件套设于枢轴上且可与枢轴一起转动,该限位件具有限位块,该固定件具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鑫付朝忠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