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扩散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629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框架、光源及扩散板。光源位于该框架内,扩散板位于该光源上方。扩散板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由分散有散射粒子的透明材料制成,其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具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条状弧形凹槽,第二表面具有多个三棱锥凹槽与四棱锥凹槽,其中每个四棱锥凹槽由四个相邻的三棱锥凹槽所包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背光模组所采用的扩散板。上述背光模组具有提高光线有效利用率、出光均匀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扩散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的背光模组及其扩散板。
技术介绍
请参见图l,所示为一种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100,其包括框架ll与设置在该框架ll内 部的多个光源12及设置在光源12上方的扩散板13。使用时,由多个光源12产生的光线进入扩散板13后可被扩散。然而,在经扩散板13扩散 后,光线从扩散板13的出射角度变得较为杂乱,使得其在特定视角范围内的亮度不高;并且 由于光源12朝其正上方传输的光线较多,扩散板13还是常常难以直接将来自光源12光线扩散 均匀,使得从扩散板13出射的光线容易产生光源残影,即出现光强强弱不同的区域。为提高背光模组100在特定视角范围内的亮度,以及避免光源残影的产生,从而提高背 光模组100出射光的均匀性,通常在扩散板13上方还设置有一棱镜片10与一上扩散片14。如 图2所示,棱镜片10包括透明基板101及形成于透明基板101上的棱镜层103。棱镜层103上具 有多个长条形V形凸起105。棱镜片10的长条形V形凸起105可使出射光线发生一定程度的聚集 ,从而提高背光模组100在特定视角范围内的亮度。上扩散片14可对从棱镜片10出射的光线 作进一步扩散。然而,光线在棱镜片10与上扩散片14中传输时,部分光线会被吸收而造成光线损失;并 且在棱镜片10与上扩散片14之间有空气层,其会增加光线在传输过程中的界面数量,增加光 线传输的界面损失,降低光线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光线有效利用率、出光均匀的背光模组及其扩散板。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框架、光源及扩散板。光源位于该框架内,扩散板位于该光源上 方。扩散板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由分散有散射粒子的透明材料制成,其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 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具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条状弧形凹槽,第二表面具有多 个三棱锥凹槽与四棱锥凹槽,其中每个四棱锥凹槽由四个相邻的三棱锥凹槽所包围。一种扩散板,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由分散有散射粒子的透明材料制成,其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本体的第一表面具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条状弧形凹槽, 本体的第二表面具有多个三棱锥凹槽与四棱锥凹槽,其中每个四棱锥凹槽由四个相邻的三棱 锥凹槽所包围。上述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由于第一表面上的长条状弧形凹槽的与第二表面上的多个三棱 锥凹槽与四棱锥凹槽相互交错构成变化的曲面结构,其有利于让射入扩散板的光线发生特定 的折射、反射与衍射等光学作用,进而可使从扩散板出射的光线在一特定的视角范围聚集。 与此同时,第一表面长条状弧形凹槽、第二表面的三棱锥凹槽及四棱锥凹槽与散射粒子协 同作用,还可使光线发生扩散,以减弱甚至避免光源残影,提高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避 免了采用上扩散片而产生的界面损失,提升光线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棱镜片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一所示扩散板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扩散板的沿IV-IV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扩散板的光强测试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二的扩散板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三的扩散板的第一表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及其扩散板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3及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的扩散板20,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 第一表面201及与第一表面201相对的第二表面203。本体由分散有散射粒子202的透明材料制成。该透明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 酯、聚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本体还包括 分散于该透明材料中的散射粒子202。散射粒子202为二氧化钛微粒、二氧化硅微粒和丙烯酸 树脂微粒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其可使照射于其上的光线发生散射而扩散。可以理解,通过调 整透明材料与散射粒子202的组成,可调整扩散板20的透光率,但将扩散板20的透光率控制 在80%以上为较佳选择。本体第一表面201具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条状弧形凹槽2011;第二表面203具有多个三棱 锥形凹槽2031与四棱锥形凹槽2033,其中每一个四棱锥凹槽2033均由相邻的四个三棱锥凹槽2031所包围。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01上的长条状弧形凹槽2011的垂直截面为半圆弧形。 将相邻两个弧形凹槽2011的中心间距记为P,半径记为R;将长条状弧形凹槽202的深度记为 H,贝I」P、 R及H满足如下关系式0. 025毫米SP^1. 5毫米,P/4^R^2P, 0. 006毫米^H^R。 换而言之相邻两个弧形凹槽2011的中心间距P可为0. 025毫米至1. 5毫米,半径R可为O. 006毫 米至3毫米,长条状弧形凹槽2011的深度H可为0. 006毫米至3毫米。本体第二表面203的多个三棱锥凹槽2031与多个四棱锥凹槽2033分别呈阵列交错排布。 该多个三棱锥凹槽2031与多个四棱锥凹槽2033由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长条状V形脊结构2035 、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长条状V形脊结构2036及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三长条状V形脊结构2037交 错形成。其中第一长条状V形脊结构2035与第二长条状V形脊结构2036相交,第三长条状V形 脊结构2037间隔通过第一长条状V形脊结构2035与第二长条状V形脊结构2036之间的相交处。 该第一、第二、第三长条状V形脊结构的顶角为50至120度。本实施例中,该相邻两第一长条 状V形脊结构2035的间距与相邻两第二长条状V形脊结构2036的中心间距相同。第一长条状V 形脊结构与第二长条状V形脊结构垂直相交且第三长条状V形脊结构2037通过第一长条状V形 脊结构2035与第二长条状V形脊结构2036的交点。此时,第一长条状V形脊结构2035的延伸方 向Xi与第二长条状V形脊结构的延伸方向X2交角为90度,第三长条状V形脊结构2037的延伸方 向X3与第一长条状V形脊结构2035的延伸方向Xh该第三长条状V形脊结构的延伸方向X3与第 二长条状V形脊结构2036延伸方向X2的交角均为45度。第一长条状V形脊结构2035、第二长条 状V形脊结构2036及第长条状三V形脊结构2037阵列形状相同且其顶角均为60度。为了避免光 线经过扩散板20时产生衍射条纹,可将扩散板20上下表面的结构交错设置,如使第一表面 201的弧形凹槽201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第二及第三长条状V形脊结构阵列中任意一阵列的延 伸方向垂直,可使扩散板20效果更佳。使用时,扩散板20的第一表面201作为入光面,第二表面203作为出光面。其中,第一表 面201上的弧形凹槽2011可以扩散入射光,使其更加均匀,本体内的散射粒子202则可以使入 射光进一步扩散,而第二表面203的三棱锥凹槽2031与四棱锥凹槽2033对从扩散板20出射的 光线具有聚集作用。通过调整第二表面203上的第一长条状V形脊结构阵列2035、第二长条状 V形脊结构阵列2036及第三长条状V形脊结构阵列2037的顶角角度,可调整扩散板20的增光率 及出光视角。扩散板20的总体厚度可为0. 4毫米至4毫米。制备过程中需在模具模仁的上下表面上分别 设置有与第一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框架、光源及扩散板,该光源位于该框架内,该扩散板位于该光源上方,该扩散板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由分散有散射粒子的透明材料制成,其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具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条状弧形凹槽,该第二表面具有多个三棱锥凹槽与四棱锥凹槽,其中每个四棱锥凹槽由四个相邻的三棱锥凹槽所包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框架、光源及扩散板,该光源位于该框架内,该扩散板位于该光源上方,该扩散板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由分散有散射粒子的透明材料制成,其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具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条状弧形凹槽,该第二表面具有多个三棱锥凹槽与四棱锥凹槽,其中每个四棱锥凹槽由四个相邻的三棱锥凹槽所包围。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多个线光 源,且该多个线光源紧密排布。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多个点光 源,且该多个点光源紧密排布成阵列。4. 一种扩散板,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由分散有散射粒子的透明材 料制成,其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具有多 个相互平行的长条状弧形凹槽,该第二表面具有多个三棱锥凹槽与四棱锥凹槽,其中每个四 棱锥凹槽由四个相邻的三棱锥凹槽所包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三棱锥凹槽与 该多个四棱锥凹槽分别呈阵列交错排布,其由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长条状V形脊结构、多个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绍汉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