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用汇流条和二次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015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能够把多个二次电池之间可靠性良好地电连接的二次电池用汇流条。其具备:板状且具有导电性的板部分、设置在所述板部分且被插入具有凸状电极端子的二次电池的所述电极端子的开口部、在把所述电极端子插入时使所述开口部的形状弹性变化地从所述板部分的端部延伸到所述开口部的第一切口部,所述开口部被形成得比所述电极端子窄小,以利用弹性力把被插入的所述电极端子夹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二次电池彼此的二次电池用汇流条以及二次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锂二次电池等的二次电池具有电池容器。在该电池容器内作为进行充电放电的电池元件而收容有正极和负极。电池容器内被封入有电解液,把电池元件含浸在该电解液中。 电池容器为了使电池元件与外部装置电连接而设置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端子。电极端子通常从该电池容器突出而被形成凸状。在被要求供给高电压的情况下,把多个二次电池电连接,作为二次电池模块使用。 多个二次电池彼此利用二次电池用汇流条来电连接。通过二次电池用汇流条把一个二次电池的电极端子与另一个二次电池的电极端子来连接。对于该二次电池用汇流条,要求把多个二次电池之间进行可靠性良好地电连接。作为相关技术而能够举出特开2007-3M004号公报。特开2007-3M004号公报中记载有使端子彼此连接的部件(汇流条)塑性变形来适合电极端子的形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把多个二次电池之间可靠性良好地电连接的二次电池用汇流条和二次电池模块。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用汇流条具备板状且具有导电性的板部分、设置在板部分且被插入具有凸状电极端子的二次电池电极端子的开口部、从所述开口部延伸而在把电极端子向开口部插入时使开口部的形状弹性变化的第一切口部。开口部被形成得比所述电极端子窄小,以利用弹性力把被插入的电极端子夹紧。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设置有第一切口部且开口部比电极端子窄小,所以在插入电极端子时,开口部弹性扩展。由此,把电极端子弹性夹紧。假定在把汇流条向电极端子牢固固定的情况下,认为被加有冲击等时固定部位会被损伤。对此,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开口部是把电极端子弹性地夹紧,所以对于机械冲击等的抗受能力高。因此,能够提高二次电池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所述二次电池用汇流条还可以具有设置在板部分的第二切口部。把第二切口部设置在开口部的形状变化时应力集中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二切口部而能够防止在板部分的特定位置有应力集中。 通过防止应力集中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板部分损伤。所述二次电池用汇流条还可以具有相对板部分而能够自由装卸安装的辅助杆、 被设置在板部分而与辅助杆的两端部卡合的一对辅助杆用缺口部。一对辅助杆用缺口部被设置在与第一切口部正交的方向把第一切口部夹住的位置。辅助杆通过以两端部与一对辅助杆用缺口部卡合而施加把开口部夹紧的力。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利用辅助杆而辅助性追加把电极端子夹紧的力。4所述二次电池用汇流条也可以还具有在被插入电极端子的状态下,把板部分覆盖安装的弹性盖。根据本专利技术,利用弹性盖而把二次电池用汇流条覆盖。由此,能够防止二次电池用汇流条与空气接触,能够防止二次电池用汇流条被腐蚀。板部分是把第一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开口部在该第一方向排列地被设置在板部分的两部位,第一切口部与两部位的开口部对应而被设置在两部位,两部位的各个第一切口部也可以是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形状。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模块具备具有凸状电极端子的多个二次电池、把多个二次电池的电极端子彼此进行连接的所述二次电池用汇流条。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用汇流条具备板状且具有导电性的板部分、设置在板部分且被插入具有凸状电极端子的二次电池电极端子的开口部。板部分是由多个板元件构成的层合结构。通过把板部分设定成层合结构,能够在板部分的厚度方向使其特性具有变化。由此,兼顾用途等而能够把板部分的特性最佳化。在多个板元件之间,也可以是材质不同。在多个板元件之间,也可以是板厚度不同。 在多个板元件之间,也可以是开口部的大小不同。在多个板元件之间,也可以是开口部的大小越靠插入电极端子侧就越大。这样,在越靠插入电极端子侧(二次电池侧)开口部就越大的情况下,能够容易把电极端子向开口部插入。在多个板元件的各个中,也可以是开口部越靠插入电极端子侧开口径就越大的锥状。由此,能够容易把电极端子向开口部插入。且使被插入的电极端子容易与板部分在多个部位接触,能够减少电极端子与板部分之间的接触电阻。板部分的宽度也可以在多个板元件之间不同。由此,能够增加板部分的表面面积。 通过增加板部分的表面面积而能够提高板部分的散热性。所述二次电池用汇流条也可以还具有设置在板部分且与多个板元件结合的铆钉群。该铆钉群具备多个铆钉。板部分把第一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延伸,开口部也可以在该第一方向排列地被设置在板部分的两部位。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模块具备具有凸状电极端子的多个二次电池、把多个二次电池的电极端子彼此进行连接的所述二次电池用汇流条。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能够把多个二次电池之间可靠性良好地电连接的二次电池用汇流条和二次电池模块。附图说明图IA是第一实施例二次电池模块的俯视图;图IB是第一实施例二次电池模块的侧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二次电池用汇流条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汇流条插入用工具的立体图4A是用于说明电极端子插入法的说明图;图4B是用于说明电极端子插入法的说明图;图5是第一实施例二次电池用汇流条的立体图;图6A是表示开口部的剖视图;图6B是表示开口部其他例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开口部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开口部的剖视图;图9A是表示开口部的剖视图;图9B是表示开口部的剖视图;图9C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二次电池用汇流条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9D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二次电池用汇流条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IOA是板部分的剖视图;图IOB是表示板部分其他例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第一切口部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第一切口部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第一切口部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4是第二实施例二次电池用汇流条的俯视图;图15是第二实施例二次电池用汇流条的侧视图;图16是第三实施例二次电池用汇流条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IA是本实施例二次电池模块的俯视图。图IB是表示该二次电池模块的侧视图。如图IA和图IB所示,本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模块具备多个二次电池1。多个二次电池1之间由二次电池用汇流条(以下记载为汇流条)电连接。多个二次电池1的各个具有电池容器。在该电池容器内收容有未图示的能够充电放电的发电元件。发电元件具备正极和负极。在电池容器内被填充有非水电解液,把发电元件含浸透在该非水电解液中。各二次电池1的其电池容器安装有两个电极端子(正极端子2和负极端子3)。正极端子2在电池容器内与发电元件的正极连接,负极端子3与发电元件的负极连接。两个电极端子(2、;3)从电池容器突出地被形成凸状。两个电极端子(2、;3)是圆柱状。相邻的两个二次电池1中,一个二次电池1的正极端子2通过汇流条与另一个二次电池的负极端子 3连接。由此,把多个二次电池1串联电连接。图2是表示汇流条的俯视图。汇流条由板状的板部分4所形成。板部分4把第一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延伸。板部分4设置有开口部5、第一切口部6和第二切口部7(7-1、 7-2)。板部分4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板部分4的材料只要具有导电性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举出黄铜、铜合金、SUS、锡、镍、钢、铝和铍铜合金等。根据需要也可以对板部分4实施表面处理。例如也可以以提高导电性为目的而对表面实施金、银等的导电性镀敷。相反地,也可以以防止触电等为目的而在板部分4的表面涂覆绝缘性材料(例如绝缘树脂)。开口部5被设置在板部分4的两部位。开口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用汇流条,其中,具备:板状且具有导电性的板部分、设置在所述板部分且被插入具有凸状的电极端子的二次电池的所述电极端子的开口部、从所述开口部延伸的第一切口部,所述开口部被形成得比所述电极端子窄小,以把被插入的所述电极端子夹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二次电池用汇流条,其中,具备 板状且具有导电性的板部分、设置在所述板部分且被插入具有凸状的电极端子的二次电池的所述电极端子的开口部、从所述开口部延伸的第一切口部,所述开口部被形成得比所述电极端子窄小,以把被插入的所述电极端子夹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汇流条,其中, 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板部分的第二切口部,所述第二切口部被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形状变化时应力集中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用汇流条,其中,还具有 相对所述板部分而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的辅助杆、 被设置在所述板部分且与所述辅助杆的两端部卡合的一对辅助杆用缺口部, 所述一对辅助杆用缺口部被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切口部正交的方向把所述第一切口部夹住的位置,所述辅助杆通过以两端部与所述一对辅助杆用缺口部卡合,而辅助性地施加把所述开口部夹紧的力。4.如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汇流条,其中,还具有 在被插入所述电极端子的状态下,把所述板部分覆盖而安装的盖。5.如权利要求1到4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汇流条,其中, 所述板部分是把第一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所述开口部在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地被设置在所述板部分的两部位, 所述第一切口部与所述两部位的开口部对应而被设置在两部位, 所述两部位的各个第一切口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6.一种二次电池模块,其中,具备 具有凸状电极端子的多个二次电池、把所述多个二次电池的所述电极端子彼此进行连接的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汇流条。7.一种二次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矢巧桥本勉桥崎克雄大石正纯富永修仁宫下吉永伊藤裕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七星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