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4951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使系统的选定所需的操作简单化的空气调节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具有:使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至少一台中间热交换器(15);通过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配管(4)连接压缩机(10)、热源侧热交换器(12)、膨胀阀(16e)及中间热交换器(15)的制冷剂侧流路的冷冻循环回路;和通过热介质流通的配管5连接中间热交换器(15)的热介质侧流路、泵(21)及使用侧热交换器(26)的热介质循环回路;压缩机(10)和热源侧热交换器(12)收容在热源装置(1)内;中间热交换器(15)和泵(21)收容在中继单元(3)内;使用侧热交换器(26)收容在室内机(2);在热介质循环回路连接用于吸收热介质的体积变化的膨胀箱(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楼房用多路空调等的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适用空气调节装置的楼房用多路空调(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该空气 调节装置通过使制冷剂在配置于室外的热源机即室外机与配置于室内的室内机之间循环, 将冷能(cooling energy)或热能(heating energy)传送到室内等空调对象区域,进行制 冷运转或供热运转。作为该空气调节装置中采用的制冷剂,例如多采用HFC系制冷剂。另 外,近年来,也采用二氧化碳(CO2)等自然制冷剂。另外,也存在着以冷机系统为代表的其它结构的空气调节装置。在该空气调节装 置中,在配置于室外的热源机中,生成冷能或热能,用配置在室外机内的热交换器把冷能或 热能传递给水、防冻液等热介质,并将其传送到配置在空调对象区域的室内机即风扇盘管 部件、板式加热器等,进行制冷运转或供热运转(例如参见专利文献幻。另外,也有废热回 收型冷机那样的、把4根水配管连接在热源机上而供给冷能和热能的装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2-118372号公报(第3页,图1)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343936号公报(第5页,图1)专利技术内容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台中间热交换器,该中间热交换器将制冷剂和与上述制冷剂不同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冷冻循环回路,该冷冻循环回路经由上述制冷剂流通的配管连接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至少一个膨胀阀及上述中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侧流路;以及热介质循环回路,该热介质循环回路经由上述热介质流通的配管连接上述中间热交换器的热介质侧流路、泵及使用侧热交换器;上述压缩机及上述室外热交换器收容在室外机内;上述中间热交换器及上述泵收容在中继单元内;上述使用侧热交换器收容在室内机内;在上述热介质循环回路,连接有用于吸收上述热介质的体积变化的膨胀吸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台中间热交换器,该中间热交换器将制冷剂和与上述制冷剂不同的热介质进行 热交换;冷冻循环回路,该冷冻循环回路经由上述制冷剂流通的配管连接压缩机、室外热交换 器、至少一个膨胀阀及上述中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侧流路;以及热介质循环回路,该热介质循环回路经由上述热介质流通的配管连接上述中间热交换 器的热介质侧流路、泵及使用侧热交换器;上述压缩机及上述室外热交换器收容在室外机内; 上述中间热交换器及上述泵收容在中继单元内; 上述使用侧热交换器收容在室内机内;在上述热介质循环回路,连接有用于吸收上述热介质的体积变化的膨胀吸收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中间热交换器,具有用于上述热介质的加热的中间热交换器和用于上述热介 质的冷却的中间热交换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继单元分为第1中继单元和第2中继单元;用于将制冷剂分离为气体和液体的气液分离器收容在上述第1中继单元内; 上述中间热交换器及上述泵收容在上述第2中继单元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本裕之山下浩司鸠村杰若本慎一竹中直史岛津裕辅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