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锦泽专利>正文

双向伸缩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46700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双向伸缩杆装置,包括一中空管,该中空管的两端口分别设有一个内杆伸缩导引座,该内杆伸缩导引座各设有一个导引孔,该两个导引孔中各滑设有一支内杆,所述的两支内杆分别从该中空管的两端穿伸入该中空管内,并在该两支内杆伸入该中空管内的一端分别径向钉入有一根长度大于导引孔直径的防脱钉;该两支内杆在均缩入该中空管时具有一段重叠段。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实现杆组的双向伸缩,解决传统产品只能单向伸缩的问题,适用性有所增强;而且内杆在内缩时会相互重叠形成重叠段,又节约了收纳空间,携带方便,还具有伸缩自如,操控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伸缩杆组,特别涉及一种车辆遮雨及遮阳装置,在车辆两侧较方便分别操作的双向伸缩杆组。
技术介绍
传统伸缩杆的结构,是由多个不同直径的中空管杆体依序套接而成。各不同直径的中空管杆体,其一端设有开口,可供内套杆体作单向伸出或内缩动作。而各不同直径的中空管杆体可向外伸出的一端设有一凹轮部,另一端则设有一偏心凸块,这些不同直径的中空管杆体位移到该凹轮部贴靠于该偏心凸块的位置时,这些不同直径的中空管杆体将无法再向外伸出。旋转该中空管杆体,则该偏心凸块会顶住相邻穿套的中空管杆体的内管壁,而达定位的功能;若相反方向旋转,则偏心凸块不会顶住相邻穿套的中空管杆体的内管壁,使中空管杆体伸缩自如。可知,传统伸缩杆的结构只能作单方向的伸出或内缩功能。伸缩杆在各种应用场合目前所看到的都是单方向的伸缩杆,但在特定用途的设备上,就如同本案的申请人之前研发出一种车辆遮雨及遮阳装置,并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200420001426. 0),其中遮雨及遮阳布幕靠近其两端缘位置的固定器的加强杆,若其长度太短则遮雨及遮阳布幕撑不开,反之若加强杆的长度太长则收藏与携带不易。若使用新研发的双向伸缩杆装置当作加强杆或布幕中央间部份的支撑水平杆来使用,就可以解决这些缺陷,相信是消费者所乐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改进习用技术的缺点,本申请创作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一种双向伸缩杆装置,操作上会更方便容易,收藏时节省空间,便于携带,且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双向伸缩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空管,该中空管的两端口分别设有一个内杆伸缩导引座,该内杆伸缩导引座各设有一个导引孔,该两个导引孔中各滑设有一支内杆,所述的两支内杆分别从该中空管的两端穿伸入该中空管内,并在该两支内杆伸入该中空管内的一端分别径向钉入有一根长度大于导引孔直径的防脱钉;该两支内杆在均缩入该中空管时具有一段重叠段。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两个导引孔均位于该中空管的中心轴线上,该两支内杆的直径之和小于该中空管的内径,且该两支内杆均为可弯性内杆。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两支可弯性内杆的直径相等,并均小于该中空管的内径的二分之一。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两个导引孔均位于该中空管的中心轴线上,该两支内杆中的一支为不可弯的内杆,另一支是可弯性内杆,该不可弯内杆与中空管的内壁之间的距离3大于该可弯性内杆的直径。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两支内杆伸入该中空管内的一端均经过倒角处理。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该中空管的两端口各设有一个旋转锁紧定位装置,该旋转锁紧定位装置包括一副相互螺接的螺旋管与螺套管,该螺旋管一端与该内杆伸缩导引座固接或与该内杆伸缩导引座一体成型,该螺旋管另一端则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贯穿该螺旋管管壁的开口槽,该螺套管螺接在该螺旋管的外表面上,并且,对应于该螺旋管设置开口槽的一端,该螺套管的内壁上设有一段缩口斜坡。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两个导引孔相互平行并位于不同轴线上,该两个导引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该两支内杆的直径之和的二分之一。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两个导引孔对称地设置在该中空管的轴线的两侧,且两支内杆的直径相同。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该中空管的两端口各套设有一个末端弹性套管,该末端弹性套管的侧面设有供内杆穿过的约束孔,且该约束孔的直径小于该内杆的外径。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杆伸缩导引座均有一端外露于该中空管的端口,在两个内杆伸缩导引座外露的一端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环槽。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可实现杆组的双向伸缩,解决传统产品只能单向伸缩的问题,适用性有所增强;(2)本专利技术在内缩时,内杆将会相互重叠形成重叠段,节约了收纳空间,携带方便。(3)本专利技术伸缩自如,操控方便。(4)增加阻滑剂或者末端弹性套管后,能够保证内杆伸缩的稳定性;(5)增设旋转锁紧定位装置,可以将内杆固定在任意长度位置,使用更加方便,定位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A、图I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处于内缩状态和伸出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A、图2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处于内缩状态和伸出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处于内缩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处于内缩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处于伸出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处于伸出状态的剖视图;图7A、图7B、图7C分别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处于内缩状态和伸出状态的剖视图以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中空管1 ;内杆2 ;可弯性内杆21 ;倒角211 ;内杆伸缩导引座3 ;导引孔31 ;阻滑剂32 ;环槽33 ;防脱钉4 ;重叠段L ;末端弹性套管5 ;约束孔51 ;旋转锁紧定位装置6 ;螺旋管61 ;开口槽611 ;螺套管62 ;缩口斜坡621。具体实施例方式4如图1A、图1B、图2A、图2B所示,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向伸缩杆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其包括一圆筒形中空管1,该中空管1的两端口分别固定有一个内杆伸缩导引座3,该内杆伸缩导引座3各设有一个导引孔31,所述的两个导引孔31中各滑设有一支可弯性内杆21,所述的两支可弯性内杆21分别从该中空管1的两端穿伸入该中空管1内,并在该可弯性内杆21伸入该中空管1内的一端分别径向钉入有一根长度大于导引孔31直径的防脱钉4,用来防止该可弯性内杆21在中空管1内移动时滑出该内杆伸缩导引座3。为了使得两支可弯性内杆21能够在该中空管1中发生部分重叠,该两支内杆2的直径之和应当小于该中空管1的内径。而且,两支可弯性内杆21的长度还应当均大于中空管1的长度减去一个内杆伸缩导引座3的长度,即在可弯性内杆21完全推缩入中空管1后还留有可用手指操控拉出内杆的余量,而达到双向伸缩装置的功能。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优选的情况下,两个导引孔31均位于该中空管1的中心轴线上,且两支可弯性内杆21的直径相等,并均小于该中空管1的内径的二分之一。图1A、图2A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处于内缩状态下的立体图和剖视图,在内缩过程中,该两根可弯性内杆21伸入该中空管1内的一端会互相触碰或干涉,由于该可弯性内杆21具有适度的挠性,两支可弯性内杆21将向相反的方向避让开,而在该中空管1内形成一段重叠段L,节省了收纳空间。图1B、图2B所示则是本专利技术处于双向伸出状态下的立体图和剖视图,该可弯性内杆21在内杆伸缩导引座3中向外抽出,并在防脱钉4与该内杆伸缩导引座3接触时达到极限位置,将本专利技术使用在车辆遮雨及遮阳装置上,在双向伸出状态下可以完全撑开遮雨及遮阳布幕,而在内缩状态下则易于收藏与携带,伸出与内缩的控制方便快捷,相信是一件非常称心的产品。需要补充的是,第一实施例中,两支可弯性内杆中的任一支都可以用一支不可弯的内杆予以替代,替代以后,该不可弯内杆与中空管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该可弯性内杆的直径,以供其通过。本专利技术并非仅有上述一种实施方式而已,还可以作一些技术完善或者很多扩展变化,以下将用数个扩展实施例来加以说明,使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与使用方法能够被更清楚地理解。如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向伸缩杆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其同样包括一圆筒形中空管1,该中空管1的两端口也分别固定有一个内杆伸缩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伸缩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空管,该中空管的两端口分别设有一个内杆伸缩导引座,该内杆伸缩导引座各设有一个导引孔,该两个导引孔中各滑设有一支内杆,所述的两支内杆分别从该中空管的两端穿伸入该中空管内,并在该两支内杆伸入该中空管内的一端分别径向钉入有一根长度大于导引孔直径的防脱钉;该两支内杆在均缩入该中空管时具有一段重叠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伸缩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空管,该中空管的两端口分别设有一个内杆伸缩导引座,该内杆伸缩导引座各设有一个导引孔,该两个导引孔中各滑设有一支内杆,所述的两支内杆分别从该中空管的两端穿伸入该中空管内,并在该两支内杆伸入该中空管内的一端分别径向钉入有一根长度大于导引孔直径的防脱钉;该两支内杆在均缩入该中空管时具有一段重叠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伸缩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导引孔均位于该中空管的中心轴线上,该两支内杆的直径之和小于该中空管的内径,且该两支内杆均为可弯性内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伸缩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支可弯性内杆的直径相等,并均小于该中空管的内径的二分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伸缩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导引孔均位于该中空管的中心轴线上,该两支内杆中的一支为不可弯的内杆,另一支是可弯性内杆,该不可弯内杆与中空管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可弯性内杆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双向伸缩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支内杆伸入该中空管内的一端均经过倒角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双向伸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锦泽
申请(专利权)人:杨锦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