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喜昌专利>正文

紧固针柄的针灸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4156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灸针,尤其指要求针柄和针体牢固连接的针灸针。它包括圆柱针体和圆柱管针柄,在圆柱针体顶端设有其对称中心线与圆柱针体中心线重合的扁平部,在圆柱管针柄顶端也设有其对称中心线与圆柱管针柄中心线重合,且与圆柱针体的扁平部紧固配合的扁平孔。从而,既保证了针体和针柄牢固结合,又能保证相互同心,使用可靠、造价也低。(*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灸针,尤其指要求针柄和针体牢固连接的针灸针。目前,传统的针灸针的针体和针柄结合的结构有两种:一种结构,如图1所示,针灸针10是以针柄12上径向冲压1~2凹部13压紧针体11,使针体11与针柄12结合在一起,但会使针柄12与针体11偏心,从而不能保证针体11准确地刺入人体穴位内。另一种结构,如图2所示,针灸针20以针体21上部制成波浪部23,以其波峰24和波谷25抵紧针柄22的孔壁,从而结合成一体,但结合的接触点少、表面摩擦系数也小(光滑),故结合不牢靠,经试验测出:在1.2~1.8公斤拉力或推力下,针柄22与针体21便会脱开,不符合针灸针使用要求(在3公斤拉力或推力下,针柄与针体不应脱开),容易出现拨针时,只拔出针柄,而针体留在人体穴位上,造成不少麻烦。此外,上述两种结构,为了装塑料或玻璃拍管(保护针灸针不受污染、变形及便于手持、拍针和防止卡针),在针柄顶端需加工出颈部14或26,导致生产成本增加。鉴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固针柄的针灸针,在圆柱针体上设置的扁平部与圆柱管针柄设置的扁平孔同心地紧固配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圆柱针体和圆柱管针柄,在圆柱针体顶端设有其对称中心线与圆柱针体中心线重合的扁平部,在圆柱管针柄顶端也设有其对称中心线与圆柱管针柄中心线重合,且与圆柱针体的扁平部紧固配合的扁平孔。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既保证了针体和针柄牢固结合,又能保证相互同心,使用可靠、造价也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传统针灸针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是传统针灸针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的外观图。图4是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的剖面图。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的针灸针30包含圆柱针体31和圆柱管针柄32,在圆柱针体31顶端加工成扁平部33(如:冲压成形),其扁平部33的对称中心线与圆柱针体31的中心线重合,且扁平部33的宽边长小于圆柱管针柄32的孔径;在圆柱管针柄32的顶端形成外表为小圆柱内为与扁平部33紧配合的扁平孔颈部33,其扁平孔与外圆柱同心;从而颈部33的扁平孔与圆柱针体31的扁平孔与圆柱针体31的扁平部33紧固配合,使针体和针柄结合成一整体;该颈部33的外表面小圆柱,使针柄32易于通过拍管,不会有卡针情形发生,同时借其圆滑的表面减轻拍针所造成的疼痛感。按上述结构结合的针灸针30可承受7公斤左右的拉力,而针柄和针体不脱落,即两者结合抗拉力约为传统结构的抗拉力四倍。扁平部33除了设置在圆柱针体31的顶端外,还可同时在圆柱针体31的其它部位设置,尤其在相应圆柱管针柄32尾端(即颈部36)位置的圆柱针体31处设置扁平部35,与颈部36的扁平孔紧固配合(颈部36与颈部33结构相同),使针柄和针体结合更牢靠。当然还可以增加扁平部和相应扁平孔的数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紧固针柄的针灸针包括圆柱针体和圆柱管针柄,其特征是:在圆柱针体顶端设有其对称中心线与圆柱针体中心线重合的扁平部,在圆柱管针柄顶端也设有其对称中心线与圆柱管针柄中心线重合,且与圆柱针体的扁平部紧固配合的扁平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固针柄的针灸针包括圆柱针体和圆柱管针柄,其特征是:在圆柱针体顶端设有其对称中心线与圆柱针体中心线重合的扁平部,在圆柱管针柄顶端也设有其对称中心线与圆柱管针柄中心线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喜昌
申请(专利权)人:曾喜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