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风机,尤其是吹叶风机(leaf?blower)。该风机包括壳体、离心式风扇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离心式风扇的电机,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通道,所述离心式风扇位于所述通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所述电机驱动的轴流式风扇,所述轴流式风扇和所述离心式风扇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的两端。所述轴流式风扇受所述电机驱动时产生吹向所述电机的轴向气流。优选地,所述电机为通用电机,该通用电机的定子通过两个励磁绕组形成四个磁极。上述轴流式风扇有助于电机散热,防止风机过热。此外,采用上述四个磁极的通用电机,使得风机更小、更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机,尤其是吹叶风机(leaf blower) 0
技术介绍
风机通常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电机和离心式风扇。壳体设有进口和出口,离心式风扇在电机的驱动下产生高压气流从出口出去。例如,园艺工作者经常使用风机来清除草地上的落叶,这种风机称为吹叶风机(leafblower)。现有的风机采用的电机体积较大,导致风机很重,用户使用风机时需要耗费较大的力气。此外,有的风机在运行时发热量较大,容易导致风机过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散热功能的风机,这种电机包括壳体、离心式风扇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离心式风扇的电机,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通道,所述离心式风扇位于所述通道内,所述风机还包括由所述电机驱动的轴流式风扇,所述轴流式风扇和所述离心式风扇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的两端。优选地,所述电机的转轴伸出于所述电机的两端,所述轴流式风扇和所述离心式风扇分别安装在电机转轴的两端。所述轴流式风扇在所述电机驱动时产生吹向所述电机的轴向气流。与传统的风机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风机带有轴流式风扇给电机降温,降低风机过热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较轻、效率较高的风机,这种风机包括壳体、 离心式风扇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离心式风扇的电机,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通道,所述离心式风扇位于所述通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通用电机,所述通用电机包括定子及装设于定子内的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心,所述定子铁心包括沿其周向交替设置的η个主凸极轭部和η个辅助极轭部、分别设于主凸极轭部和辅助极轭部的η个主凸极和η个辅助极,所述η个主凸极上分别缠有励磁绕组,通电后可于所述η个主凸极处分别形成η个极性相同的主磁极,于所述η个辅助极处分别形成η个与主磁极极性相反的辅助磁极,其中η为大于1的正整数。优选地,还包括由所述电机驱动的轴流式风扇,所述轴流式风扇和所述离心式风扇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的两端。优选地,所述电机的转轴伸出于所述电机的两端,所述轴流式风扇和所述离心式风扇分别安装在所述转轴的两端;所述轴流式风扇在所述电机驱动时产生吹向所述电机的轴向气流。优选地,η等于2。与传统的风机相比,尤其是与采用两个磁极的电机的风机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风机使用通用电机作为动力源,该通用电机的定子通过两个励磁绕组形成四个磁极,在性能相同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通用电机具有更小的体积和更轻的重量,使得这种电机更小、更轻。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吹叶风机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吹叶风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吹叶风机使用的轴流式风扇的示意图;图4A是图2所示电机沿垂直轴线方向的示意图;图4B是图4A所示电机的磁场分布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使用的电机沿垂直轴线方向的剖视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使用的电机沿垂直轴线方向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吹叶风机使用的电机的电枢绕组的绕线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电枢绕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绕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绕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参考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吹叶风机10包括壳体11、安装在壳体11 内的电机12、离心式风扇13以及轴流式风扇14。电机12具有转轴,该转轴沿电机的轴向贯穿电机,转轴的两端伸出于电机。离心式风扇13和轴流式风扇14分别安装到该转轴的两端。壳体11为塑料件,包括锁合在一起的两个半壳。电机12及其风扇13、14收容在这两个半壳围成的空腔内。壳体11具有出风口 11a、进风口 lib以及连通该进风口 lib与出风口 Ila的通道。离心式风扇13位于进风口 lib与出风口 Ila之间的通道中,优选地,离心式风扇13靠近进风口 lib。离心式风扇13受电机驱动时产生径向向外的高压气流,该高压气流经过通道引导后从出风口 Ila流出;离心式风扇13的轴向中心为低气压区,外界的气体通过进风口 lib进入该低气压区。同时,位于电机另一端的轴流式风扇14(参考图幻也被电机驱动,并产生沿电机轴向的气流,该轴向气流经过电机12后抵达离心式风扇13。该轴向气流加快了电机的散热,防止电机温度过高。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1上靠近轴流式风扇 14的位置设置有若干孔隙作为辅助进风口,从该辅助进风口进入的气体被轴流式风扇驱动后形成沿电机轴向的气流。电机12为通用电机,可直接使用交流电或者直流电作为电源。图4是电机12沿垂直轴线方向的剖视图。电机12为单相4极串励电机,包括定子19与转子15。所述定子 19包括定子铁心20及励磁绕组30,所述定子铁心20由多数个叠片沿转子轴向堆叠而成, 包括沿其周向交替设置的两个主凸极轭部22和两个辅助极轭部24、分别从主凸极轭部22和辅助极轭部M向内延伸的两个主凸极沈和两个辅助凸极观,所述主凸极沈与辅助凸极观沿转子15周向交替分布于转子15的铁心的外侧,所述励磁绕组30分别缠绕于所述主凸极沈上,辅助凸极观上未缠励磁绕组。参考图4A,转子15的外径D、定子19外部的最小尺寸Y最好满足以下关系D/Y > 7 1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转子15的外径是指转子铁心的外径,所谓定子19外部的最小尺寸是指通过定子中心的连接定子外周边两点的连线中的距离最小者的尺寸。请参阅图4B,所述励磁绕组30通电后可在主凸极沈处形成励磁极,且两主凸极 26处形成励磁极的极性相同(如沿径向励磁极的北极都朝外或都朝里),磁力线在每一主磁极、定子轭部、相邻的两辅助磁极、相邻的两辅助磁极与转子间的气隙、转子、转子与主磁极间的气隙之间形成回路。这样,缠绕于所述两主凸极沈上的励磁绕组30可于主凸极处形成两个极性相同的励磁极,于辅助凸极观处形成两个感应磁极,共形成4个磁极。常规的通用电机是通过定子上的两个励磁绕组形成两个磁极,而本实施例的通用电机通过两个励磁绕组形成四个磁极。因此,在性能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通用电机可以具有更小的体积和重量,例如,定子铁芯的轴向高度和/或径向尺寸减小,转子铁芯的轴向高度减小,定子绕组减少等。因此,本实施例的通用电机节省了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并减轻了吹叶风机的整体重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定子铁心为双边结构,定子轭部为封闭框形结构。每一凸极沈、观包括从定子轭部沿径向向内延伸的颈部,从颈部沿转子周向延伸的两极靴,两极靴远离轭部(与转子相对)的表面形成连续的极弧,围绕在转子15铁心外侧。所述主凸极轭部22的径向宽度小于辅助极轭部M的径向宽度,所述主凸极沈极靴的末端26a与定子轭部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辅助凸极观极靴的末端与定子轭部间的距离,这样,所述主凸极26极靴与主凸极轭部22间可形成较大收容空间,以容纳励磁绕组30。可以理解地,此处所称周向和径向为广义上的周向和径向,并非针对圆或圆柱形结构,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定子轭部可以是方形或圆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15的外径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包括壳体、离心式风扇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离心式风扇的电机,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通道,所述离心式风扇位于所述通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还包括由所述电机驱动的轴流式风扇,所述轴流式风扇和所述离心式风扇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包括壳体、离心式风扇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离心式风扇的电机,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通道,所述离心式风扇位于所述通道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还包括由所述电机驱动的轴流式风扇,所述轴流式风扇和所述离心式风扇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式风扇和所述离心式风扇分别安装在电机转轴的两端,所述轴流式风扇受所述电机驱动时产生吹向所述电机的轴向气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具有四个磁极的通用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电机包括定子及装设于定子内的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心,所述定子铁心包括沿其周向交替设置的两个主凸极轭部和两个辅助极轭部、分别设于主凸极轭部和辅助极轭部的两个主凸极利两个辅助极,所述两个主凸极上分别缠有励磁绕组,通电后可于所述两个主凸极处分别形成两个极性相同的主磁极,于所述两个辅助极处分别形成两个与主磁极极性相反的辅助磁极。5.一种风机,包括壳体、离心式风扇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离心式风扇的电机,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通道,所述离心式风扇位于所述通道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通用电机,所述通用电机包括定子及装设于定子内的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心,所述定子铁心包括沿其周向交替设置的η个主凸极轭部和η个辅助极轭部、分别设于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安兴,潘继成,张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