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3417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与该出光面相对之底面以及一侧面,该侧面是连结该出光面与该底面之至少一;一发光单元,其所发射之光线是进入该导光板;还包括:一膜材单元,其尺寸大于该导光板之尺寸,该导光板容置于该膜材单元内,该膜材单元具有至少一遮光部,该遮光部是遮蔽该导光板之该侧面,该膜材单元包含相连结之一第一膜材及一第二膜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避免光线从导光板之侧面射出,以达到防止背光模块侧面漏光的功能;膜材单元取代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的胶框,有助于背光模块的薄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该背光模块的结构及其该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背光模块(kicklight module)是将点光源或线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学结构的设计而成为一面光源的光学模块。而背光模块的应用领域除了液晶显示装置之外,还能作为发光键盘的背光源,以及广告灯箱等等。随着产品愈来愈倾向轻薄的趋势,背光模块的轻薄化设计,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以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为例,依据不同光源设置的位置,背光模块可分为直下式(direct type)以及侧光式(edge light type)两种。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现有技术的侧光式背光模块1是包含一导光板11、一发光单元12、二扩散片(diffusing sheet) 13、 一棱镜片(prism sheet) 14、一反射片15及一胶框16。具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单元12是设置于导光板11之一侧边,二扩散片13是设置于导光板11之一出光面111,棱镜片14是设置于扩散片13之上,反射片15则邻设于导光板11与出光面111相对之一底面。其中, 导光板11、扩散片13、棱镜片14及反射片15皆以胶框16来固定。当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与该出光面相对之底面以及一侧面,该侧面是连结该出光面与该底面之至少一;一发光单元,其所发射之光线是进入该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膜材单元,其尺寸大于该导光板之尺寸,该导光板容置于该膜材单元内,该膜材单元具有至少一遮光部,该遮光部是遮蔽该导光板之该侧面,该膜材单元包含相连结之一第一膜材及一第二膜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与该出光面相对之底面以及一侧面,该侧面是连结该出光面与该底面之至少一;一发光单元,其所发射之光线是进入该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膜材单元,其尺寸大于该导光板之尺寸,该导光板容置于该膜材单元内,该膜材单元具有至少一遮光部,该遮光部是遮蔽该导光板之该侧面, 该膜材单元包含相连结之一第一膜材及一第二膜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膜材是邻设于该出光面,该第二膜材是邻设于该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着物质而连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二膜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二膜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光板之该侧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导光板之该底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光板之部分该出光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膜材单元具有至少一开口,该开口是对应于该出光面之复数微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膜材或该第二膜材为一吸光膜材。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吸光膜材更具有一反射层,该反射层位于该吸光膜材接触该导光板之一内表面。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膜材或该第二膜材为一透光膜材,该遮光部为一吸光层。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膜材或该第二膜材更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文彦吴梵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