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砼预制板。
技术介绍
目前,模壳构件一般由上板、侧板及底板围合形成空腔构件,模壳构件的上板、侧板及下底采用拼合方式形成整体的模壳构件。如申请号为200410100982. 8、名称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该申请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密肋,楼板由多块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拼装在密肋上组成,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分为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支撑框或支撑块,顶板和底板支撑、固定在密肋上,形成拼装楼板。由于预制顶板和底板是平面板,比空心构件制作简便、成本低、体积小;运输、 吊装容易。但是,这种拼装楼板的钢筋混凝土预制顶板和底板在拼装施工应用过程中,顶板和底板及支撑框或支撑块之间容易错位移动,导致现浇结构不均勻,难以保证楼板的质量, 同时施工复杂;因此,研制一种新型的钢筋砼预制板已为急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砼预制板,具有结构简单、拼装方便、连接固定稳固可靠、强度高、刚度大、不易破损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预制板,其特征在于预制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砼预制板,包括预制板(1),其特征在于预制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坑(2),凹坑(2)内有至少一根钢筋(3),所述的凹坑(2)外设置有砼浇注管(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砼预制板,包括预制板(1),其特征在于预制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坑 O),凹坑⑵内有至少一根钢筋(3),所述的凹坑⑵外设置有砼浇注管0)。2.一种钢筋砼预制板,包括预制板(1),其特征在于预制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坑O),凹坑⑵内有至少一根钢筋(3),所述的凹坑⑵内设置有交叉的钢筋(3)穿过凹坑 ⑵。3.一种钢筋砼预制板,包括预制板(1),其特征在于预制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坑 O),凹坑⑵内有至少一根钢筋(3),所述的凹坑⑵外设置有砼浇注管,凹坑(2)周边有连接砼浇注管的连孔件(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板(1)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多边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坑( 设置在预制板的中部;或者所述的凹坑( 设置有一个或二个或三个或四个或者四个以上;或者所述的预制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凸筋(6),或者至少一条加强凸筋(6)与凹坑( 相交;或者所述的加强凸筋(6)相交,至少一条相交的加强凸筋(6)在相交处包裹凹坑O);或者所述的凹坑( 周边设置有环孔加强凸筋(6);或者所述的环孔设置的加强凸筋(6)与其他加强凸筋(6)相连成整体;或者所述的加强凸筋(6)为十字形、井字形、X形或米字形凸筋;或者所述的加强凸筋(6)有口形加强凸筋(6)包围并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一种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坑O)内设置有二层钢筋(3)穿过凹坑O);或者所述的凹坑O)内设置有二层交叉的钢筋(3)穿过凹坑O); 或者所述的凹坑O)内设置的二层钢筋(3)为二层正交的钢筋(3)分别平行设置;或者所述的加强凸筋(6)内设置有水平钢筋(3),且与预制板(1)内的钢筋C3)平行;或者所述的预制板⑴的周边⑵露出有钢筋(3);或者所述的预制板的侧壁⑶露出有钢筋⑶;或者所述的预制板周边(7)或侧壁(8)露出的钢筋(3)的筋间间距为100-300mm。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坑 ⑵内设置有吊钩(9)或吊环(10);或者所述的凹坑(2)内或其周边伸出有拉杆(11)或缆索(12);或者所述的预制板周边(7)或侧壁(8)上设置有凹坑O)、凹槽(13)、凸筋(6)或凸台(14);或者所述的凹坑O)、凹槽(13)、凸筋(6)或凸台(14)设置有钢筋(3)伸出;或者所述的预制板周边(7)有水平台阶(XT);或者所述的预制板(1)上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 (15)。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板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