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缩式平移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22167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伸缩式平移门,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多节门体(10)、设于门体端部的机头(20)和设于机头上的主控制装置(70),其特征在于,多节门体(10)的首节和末节门体之间的各门体均通过分别设于其前端上、下部的上连接件(31)、下连接件(32)与相邻门体活动连接,在每个门体的前端底部各设有一个行走机构(80),所述门体(10)上设有使平移门能保持直线运行的直线运行机构(50),所述多节门体(10)在展开时排成一字形,收缩时则平行排列于远离机头的末节门体之后。本发明专利技术由多节活动门体组成,各门体可以伸缩状态展开或关闭,各门体之间的连接部件内置,结构简单、实用,运行平稳,占地面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伸缩式平移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平移方式开启或关闭的平移式门,特别是涉及一种由多节门体构成,展开时排成一字形,收缩时平行排列的可伸缩式平移门。
技术介绍
门是建筑物或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使用最为频繁的建筑构件。常见的门包括通过转动方式开启的房门,通过伸缩方式开启或关闭的作为院门的伸缩门以及通过推拉方式开启且主要用作院门的平移门等。传统的平移门是在门的下部装有滚轮,并在地面上铺设导轨,平移门可在外力作用下通过其底部的滚轮在导轨上平行移动实现开启或关闭。传统平移门为整体式结构,其只能以整体平移方式开启或关闭,因而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由多节活动门体组成,各门体可以伸缩状态展开或关闭,各门体之间的连接部件内置,结构简单、实用,运行平稳,占地面积小的可伸缩式平移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伸缩式平移门,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多节门体、 设于门体端部的机头和设于机头上的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节门体的首节和末节门体之间的各门体均通过分别设于其前端上、下部的上连接件、下连接件与相邻门体活动连接,在每个门体的后端底部各设有一个行走机构,所述门体上设有使平移门能保持直线运行的直线运行机构,所述多节门体在展开时排成一字形,收缩时则平行排列于远离机头的末节门体之后。门体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与上横梁、下横梁连接的前立柱、后立柱及竖向且间隔地装设于左立柱和右立柱并与上横梁和下横梁连接的多根栏杆,前立柱顶部设有接线盒, 在每节门体的下横梁内两端部分别设有一个端面为弧形的前缓冲限位块、后缓冲限位块, 在每节门体的行走机构下部各设有两个立式导向轮。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前立柱及后立柱为中空柱状体,其中,上横梁的一侧中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开口,上横梁内底部设有拖链槽;所述下横梁一侧中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开口, 下横梁底部设有导轮槽。机头包括驱动机构、底板、两个驱动轮组及自调节机构,其中,驱动机构设于底板上部,并与所述驱动轮组连接,两驱动轮组通过自调节机构与所述底板连接。驱动轮组包括两根轮轴和分别设于两根轮轴两端的车轮,两根轮轴由装在靠近车轮处的第一轴承座内的轴承支承;所述自调节机构包括装有轴承的第二轴承座及自调节转轴,其中,第二轴承座设于车轮与第一轴承座之间,自调节转轴活动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座, 并由第二轴承座内的轴承支承,使得当两驱动轮组件行走在高低不平路面时,通过自调节转轴两端的轴承的自转而自动调整两根轮轴之间的相对位置,使车轮与地面接触,从而减少行走时抖动。上连接件包括连接臂及第一卧式导轮,其中,连接臂固定在每节门体的前立柱的上端,并由相邻门体的上横梁的开口延伸到上横梁内,第一卧式导轮可转动地装在其自由端上部,并与上横梁的内侧壁滚动接触;所述下连接件包括轮轴、立式导轮及第二卧式导轮,其中,轮轴装在每节门体的前立柱的下端,并由相邻门体的下横梁的开口延伸到下横梁内,立式导轮通过轴承可转动在装在轮轴自由端端部,并与下横梁的顶部和底部滚动接触, 第二卧式导轮的轮架装在前立柱的下端,并由相邻门体的下横梁的开口延伸到下横梁内, 第二卧式导轮可转动在装在轮架的自由端端部,并与下横梁的侧壁滚动接触。直线运行机构包括机头纠偏机构、门体防摆机构及一段导轨,其中,机头纠偏机构设于机头的底板上,并与自调节机构的轴承座连接;所述门体防摆机构分别设于每节门体的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两侧及下横梁的底部,所述一段导轨铺设于门体下部靠末节门体一端的地面上。机头纠偏机构是在机头的底板的两端与自调节机构的第二轴承座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弧形孔,弧形孔内穿设调节螺丝,调节螺丝下端与第二轴承座螺纹连接。门体防摆机构包括上限位件、第一侧限位件、第二侧限位件及底部限位件,所述上限位件由连接臂和装在连接臂自由端端部下侧的立式滚轮构成,上限位件通过连接臂固定于每节门体的后立柱顶部,其立式滚轮活动地抵靠在相邻门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侧限位件和第二侧限位件为立式轮状体,它们分别装设于每节门体的后立柱的上下两端,并活动地抵靠在相邻门体的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外表面上;底部限位件由立式限位轮和卧式限位轮构成,立式限位轮和卧式限位轮装在行走机构的顶部,并活动地置于相邻门体的下横梁底部的导轮槽内。在每节门体的前立柱前侧各设有一个防止夹伤行人的防夹机构,该防夹机构包括一根防夹杆及分别设于防夹杆上下两端的固定座、密封板、装饰盖、摆杆、扭簧、转轴、轴承组件及微动开关,其中,防夹杆可转动地装在每节门体的前立柱前侧,在固定于前立柱上的上下两个固定座内通过轴承组件分别装有一个转轴,转轴上可转动地装有摆杆,摆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防夹杆的上下两端,摆杆上装有扭簧,密封板、装饰盖装在固定座外端部, 微动开关装在固定座内靠近摆杆处,并与主控制装置连接,门体在伸缩或展开时如防夹杆碰触到行人,则通过摆杆触发微动开关,使平移门停止运行。在每节门体内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导线的链式走线机构,该链式走线机构包括拖链、拖链架及电缆,其中,拖链装在各门体的上横梁内靠后端的拖链架上,其一端固定在连接臂上,该端可随第一卧式导轮同步移动,拖链的另一端绕经滚轮固定于拖链架上;电缆的一端经拖链、连接臂及上横梁的开口连接到相邻门体的前立柱顶部的接线盒,电缆的另一端穿过拖链架,并绕经拖链架外侧连接到该节门体前端接线盒或连接到机头接线盒。控制装置为单片机,其设于主控板上,主控板装在机头内,控制装置分别与机头的驱动机构、防夹机构的微动开关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贡献在于,其有效改变了传统平移门的结构形式。该可伸缩式平移门不仅具有平移门的平移性,而且具有电动伸缩门的可伸缩性。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可伸缩式平移门由多节活动门体组成,各门体之间通过内置的连接部件相连接,因此保证了结构及外观的简洁、实用,且各连接部件与门体均为滚动式接触,因此使得各门体伸缩自如,运行平稳可靠。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实用,占地面积小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展开状态整体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伸缩状态整体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门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为局部立体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C为上横梁截面图,图3D为下横梁截面图,图3E为相邻门体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F为前缓冲限位块示意图,图3G为后缓冲限位块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机头及机头纠偏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A为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B为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图4C为驱动轮组及自调节机构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D为驱动轮组及自调节机构的平面图,图4E为未设置调节机构的机头行走状态示意图, 图4F为设有本专利技术的自调节机构的机头行走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为前侧结构立体示意图,图5B为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与门体相邻连接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直线运行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A为门体防摆机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6B为平移门正常展开(关门)状态示意图,图6C为平移门走偏时的展开(关门)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防夹机构结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7A为整体示意图,图7B为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链式走线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A为外侧面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B为内侧面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伸缩式平移门,包括相互连接的多节门体(10)、设于门体端部的机头(20)和设于机头上的主控制装置(70),其特征在于,多节门体(10)的首节和末节门体之间的各门体均通过分别设于其前端上、下部的上连接件(31)、下连接件(32)与相邻门体活动连接,在每个门体的后端底部各设有一个行走机构(80),所述门体(10)上设有使平移门能保持直线运行的直线运行机构(50),所述多节门体(10)在展开时排成一字形,收缩时则平行排列于远离机头的末节门体之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缩式平移门,包括相互连接的多节门体(10)、设于门体端部的机头00)和设于机头上的主控制装置(70),其特征在于,多节门体(10)的首节和末节门体之间的各门体均通过分别设于其前端上、下部的上连接件(31)、下连接件(3 与相邻门体活动连接, 在每个门体的后端底部各设有一个行走机构(80),所述门体(10)上设有使平移门能保持直线运行的直线运行机构(50),所述多节门体(10)在展开时排成一字形,收缩时则平行排列于远离机头的末节门体之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式平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10)包括上横梁 (11)、下横梁(12)、与上横梁(11)、下横梁(12)连接的前立柱(13)、后立柱(14)及竖向且间隔地装设于左立柱(1 和右立柱(14)并与上横梁(11)和下横梁(1 连接的多根栏杆 (15),前立柱(1 顶部设有接线盒(131),在每节门体的下横梁(1 内两端部分别设有一个端面为弧形的前缓冲限位块(161)、后缓冲限位块(162),在每节门体的行走机构(80)下部各设有两个立式导向轮(1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伸缩式平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1)、下横梁(12)、 前立柱(1 及后立柱(14)为中空柱状体,其中,上横梁(11)的一侧中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开口(111),上横梁内底部设有拖链槽(112);所述下横梁(1 一侧中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开口(121),下横梁(12)底部设有导轮槽(12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式平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00)包括驱动机构(21)、底板(22)、两个驱动轮组03)及自调节机构(M),其中,驱动机构设于底板(22)上部,并与所述驱动轮组连接,两驱动轮组通过自调节机构04)与所述底板(22)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伸缩式平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03)包括两根轮轴(231)和分别设于两根轮轴两端的车轮032),两根轮轴031)由装在靠近车轮(232) 处的第一轴承座033)内的轴承支承;所述自调节机构04)包括装有轴承的第二轴承座 (Ml)及自调节转轴042),其中,第二轴承座041)设于车轮032)与第一轴承座(233) 之间,自调节转轴( 活动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座033),并由第二轴承座041)内的轴承支承,使得当两驱动轮组件行走在高低不平路面时,通过自调节转轴( 两端的轴承的自转而自动调整两根轮轴(231)之间的相对位置,使车轮(23 与地面接触,从而减少行走时抖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式平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31)包括连接臂 (311)及第一卧式导轮(312),其中,连接臂(311)固定在每节门体的前立柱(13)的上端, 并由相邻门体的上横梁的开口(111)延伸到上横梁(11)内,第一卧式导轮(312)可转动地装在其自由端上部,并与上横梁(11)的内侧壁滚动接触;所述下连接件(3 包括轮轴 (321)、立式导轮(322)及第二卧式导轮(323),其中,轮轴(321)装在每节门体的前立柱 (13)的下端,并由相邻门体的下横梁的开口 (121)延伸到下横梁(12)内,立式导轮(322) 通过轴承可转动在装在轮轴(321)自由端端部,并与下横梁(1 的顶部和底部滚动接触, 第二卧式导轮(323)的轮架(324)装在前立柱(1 的下端,并由相邻门体的下横梁的开口 (121)延伸到下横梁(1 内,第二卧式导轮(32 可转动在装在轮架(324)的自由端端部, 并与下横梁(12)的侧壁滚动接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式平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运行机构(50)包括机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家红
申请(专利权)人:红门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