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减排和综合利用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1)将氨气与湿土壤接触,使其氨化,生成NH4OH,获得
氨化土壤;(2)将二氧化碳与氨化土壤接触,使其碳化,获得NH4HCO3,
固定于土壤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不仅可以达到二氧化碳减排的目的,而且
达到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的要求,过程简单实用,便于推广应用,具有较大
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氧化碳减排和综合利用的方法。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应保持在445ppm的水平上。联合国气候条约签约国已将2℃和445ppm的上限列为最低要求。而2006年全球排放二氧化碳至少为27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许多科技人员和工矿企业,提出了各自的二氧化碳减排的方法,诸如将二氧化碳注入油田、煤层或深海中储存。澳大利亚Linc能源公司2007年11月底宣布,与BioCleanCoal公司联合开发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减排和综合利用的方法,设计一种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海藻生物反应器。美国能源部(DOE)于2007年12月宣布,将投资6670万美元给中西地区地质封存集团,以实施(DOE)第4个大规模二氧化碳封存项目。道达尔开发与生产公司与印度尼西亚能源和矿产资源部于2007年12月签署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协议,该项目包括从燃烧到二氧化碳的地质贮存的整个过程,主要为一体化的碳捕集与封存的方案提供可行性研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2007年宣布,正在研究从大气中直接捕集二氧化碳的工业技术。用氨水捕集二氧化碳,目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碳,虽然吸收率较高,但是,经济效益不高。由此可见,上述的方法,或者目前尚无工业应用价值,或者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发开二氧化碳的新的二氧化碳减排和综合利用的方法,已经成为人们所迫切现有解决的世界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减排和综合利用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氨气与湿土壤接触,使其氨化,生成NH4OH,获得含有NH4OH的氨化土壤;术语“干基土壤”指的是不含水的土壤,下同。所说的湿土壤中,水的重量含量为干基土壤的5~88%,优选的重量含量为15~80%;氨气与湿土壤接触时,氨气的线速度为0.001~0.0005米/秒,接触时间为0.1~1.0小时;氨气的用量使生成的NH4OH的重量含量为干基土壤的10~176%;(2)将二氧化碳与氨化土壤接触,使其碳化,获得NH4HCO3,固定于土壤中,可直接被农作物吸收。二氧化碳与氨化土壤接触时,二氧化碳的线速度为0.001~0.0005米/秒,接触时间为0.1~1.0小时,可获得含有NH4HCO3的土壤;二氧化碳的用量使NH4HCO3的重量含量为干基土壤的25~440%;上述的过程,最好在5~25℃的温度下进行。所说的二氧化碳,可采用来自任何工业装置排放捕集的二氧化碳,如-->IGCC发电厂、炼厂制氢装置等排放的二氧化碳。由于地球陆地面积约为1.49亿平方米,而整个陆地上各种类型的土壤的总面积约为1.38×108km2,假设全球只有0.5m深的土壤用于吸附二氧化碳,那么就有0.69×108km3的土壤可用于吸附二氧化碳。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不仅可以达到二氧化碳减排的目的,而且达到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的要求,过程简单实用,便于推广应用,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氨分布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装置包括:置于土壤3表层下0.2~0.6米处的设有氨分布孔101的氨分布管1;置于土壤3表层下0.2~0.6米处的设有二氧化碳分布孔201的二氧化碳分布管2;与所说的氨分布管1相连通的并向上延伸至土壤表面的氨连通管102,优选的,在所说的氨连通管102上设有氨节流阀103;与所说的二氧化碳分布管2相连通的并向上延伸至土壤表面的二氧化碳连通管202,优选的,在所说的二氧化碳连通管202上设有二氧化碳节流阀203;优选的如图2,所说的氨分布孔101设置在氨分布管1的两侧或/和底部,其形状为内大外小的锐孔,其夹角为30~60°;所说的二氧化碳分布孔201设置在二氧化碳分布管2的两侧或/和底部,其形状为内大外小的锐孔,其夹角为30~60°,结构与图2所示的氨分布-->孔101相同。实施例1采用图1的装置和图2的氨分布管和二氧化碳分布管,结构参数如下:氨分布管1和二氧化碳分布管2均置于土壤3表层下0.3米处;氨分布孔101和二氧化碳分布孔201的夹角为30°;氨分布孔101和二氧化碳分布孔201分别设置在氨分布管1和二氧化碳分布管2的底部和两侧;湿土壤中,水的重量含量为干基土壤的5%;操作过程:(1)将来自钢瓶的液氨通过氨节流阀103减压后,由氨连通管102进入氨分布管1,通过氨分布孔101排出,与湿土壤接触,生成NH4OH,获得氨化土壤,氨气的用量使生成的NH4OH的重量含量为干基土壤的~10%;氨气与湿土壤接触时,氨气的线速度为0.001米/秒,接触时间为~0.1小时;(2)将来自钢瓶的液态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节流阀203减压后,由二氧化碳连通管202进入二氧化碳分布管2,通过二氧化碳分布孔201排出,与湿土壤接触,使其碳化,获得NH4HCO3,固定于土壤中,可直接被农作物吸收。二氧化碳与氨化土壤接触时,二氧化碳的线速度为~0.001米/秒,接触时间为0.1小时,二氧化碳的用量使NH4HCO3的重量含量为干基土壤的~25%,上述的过程,在9℃的温度下进行。实施例2采用图1的装置和图2的氨分布管和二氧化碳分布管,结构参数如下:-->氨分布管1和二氧化碳分布管2均置于土壤3表层下0.6米处;氨分布孔101和二氧化碳分布孔201的夹角为60°;氨分布孔101和二氧化碳分布孔201分别设置在氨分布管1和二氧化碳分布管2的底部;湿土壤中,水的重量含量为干基土壤的13%;操作过程:(1)将来自钢瓶的液氨通过氨节流阀103减压后,由氨连通管102进入氨分布管1,通过氨分布孔101排出,与湿土壤接触,生成NH4OH,获得氨化土壤,氨气的用量使生成的NH4OH的重量含量为干基土壤的26%;氨气与湿土壤接触时,氨气的线速度为~0.0005米/秒,接触时间为0.5小时;(2)将来自钢瓶的液态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节流阀203减压后,由二氧化碳连通管202进入二氧化碳分布管2,通过二氧化碳分布孔201排出,与湿土壤接触,使其碳化,获得NH4HCO3,固定于土壤中,可直接被农作物吸收。二氧化碳与氨化土壤接触时,二氧化碳的线速度为0.0005米/秒,接触时间为~0.5小时,二氧化碳的用量使NH4HCO3的重量含量为干基土壤的~65%的土壤。上述的过程,在20℃的温度下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二氧化碳减排和综合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氨气与湿土壤接触,使其氨化,生成NH↓[4]OH,获得氨化土壤; (2)将二氧化碳与氨化土壤接触,使其碳化,获得NH↓[4]HCO↓[3],固定于土壤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二氧化碳减排和综合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氨气与湿土壤接触,使其氨化,生成NH4OH,获得氨化土壤;(2)将二氧化碳与氨化土壤接触,使其碳化,获得NH4HCO3,固定于土壤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湿土壤中,水的重量含量为干基土壤的5~8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湿土壤中,水的重量含量为干基土壤的15~8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氨气的用量使生成的NH4OH的重量含量为干基土壤的10~17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氨气与湿土壤接触时,氨气的线速度为0.001~0.0005米/秒,接触时间为0.1~1.0小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碳与氨化土壤接触时,二氧化碳的线速度为0.001~0.0005米/秒,接触时间为0.1~1.0小时。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二氧化碳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遵宏,王亦飞,于磊,
申请(专利权)人:于遵宏,王亦飞,于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