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进坦专利>正文

肢体功能康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010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肢体功能康复机,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其结构的特点是其设有一大体水平的安装在机架(21)上的台面(27),通过机械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台面(27)上的肢体升降、固定装置,通过机械部件安装在与台面(27)相平行的上、下肢体的按摩机构及在台面(27)下的传动机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它集肢体、关节、神经运动和按摩于一体,能够有效地使病人得到系统、协调、规范化的肢体功能锻炼,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学的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肢体功能康复机。在现有技术中,由各种疾病所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瘫痪病人的肢体功能锻炼,临床上一般采用人力手工实施的方法,帮助病人进行肢体锻炼、恢复其肢体的功能。此法虽具有方便可行,有一定效果的优点,但存在如下缺点,一是其法缺乏系统性的运动,完整协调性的动作,不能规范的进行锻炼且难以坚持持续化;二是其操作麻烦,费工费时,不能使病人及时得到功能锻炼,尤其是脑血管意外病人急性期,这类病人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而规范的康复手段而致病程延长后遗症加重,丧失工作和自理生活能力等。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肢体功能康复机,它集肢体、关节、肌肉、神经运动锻炼和按摩于一体,能有效地使病人得到系统、协调、规范化的肢体功能锻炼,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本技术的任务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而实现的,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它设有一大体水平的安装在机架21上的台面27,通过机械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台面27上的上、下肢体升降、固定装置;通过机械部件固定安装在与台面相平行的上、下肢体的按摩机构及通过机械部件固定安装在台面27下机架21上的机械传动机构。其结构特点是升降、固定装置包括平衡杆36、平衡柱37,横柚槽10、12,横轴11、13,平衡轮9、提臂架8、14,架滑轮5,提臂绳6、7,平衡牵引杆51,平衡柱15,偏心连杆3、19,底部滑轮41,轴44、45;按摩机构包括上下肢体按摩带23、30;其传动机构包括机架21上的悬挂架轴承座31、主轴22、带轮17、三角带29、电动机16、半边齿轮1、18和其上的转向柄2、20分别连接偏心连杆3、19;轴49、50及其上的齿轮32、42、33、4,对称带轮48;轴43、46及其上的对称带轮47,对称齿轮25,对称牙轮38,对称三角带26;轴44、45及其上的对称齿轮24,对称牙轮35;轴39、40及其上的对称牙轮34、28;轴39、40、43、44、45、46在同一平面上。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将肢体升降固定装置,机械传动机构和按摩机构融为一体的结构设计,所以其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病人肢体功能锻炼系统规范化,动作完整协调自然化;同时由于该机集肢体、关节、肌肉神经运动和按摩于一体的特点,所以使用其能使病人及时得到系统化、协调化、规范化的功能锻炼,而且容易坚持经常化,能有效地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神经变性,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减轻后遗症;另外由于其操作简便,省工省时,所以其适于各级医院推广使用。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康复机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视图。图3是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康复机的结构左视图。图4是图1的B向视图。以下结合附图1、图2、图3、图4详细说明依据本技术提出的肢体功能康复机的具体细节及工作情况。该康复机包括一大体水平安装在机架21上的台面27,通过机械部件安装在台面27上的肢体升降、固定装置,它包括在机架的中后部的中心线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横轴槽10、12,其下方对应主轴22,其下端连接平衡杆36的一端,平衡杆36的另一端连接机架21后部的平衡柱37,跨越横轴槽10、12的横轴11、13的一端经偏心连杆3、19,分别垂直连接在半边齿轮1、18上的转向柄2、20上,横轴滑轮52在横轴槽10、12内以内槽框为导轨上下滑动,平衡轮9以其外侧槽框为导轨上下滑动。提臂架8、14,对称的设置在框架21的前部的外侧边上,其上设有架滑轮5,平衡牵引杆51的一端连接其上,另一端连接于平衡柱1 5上,提臂绳6、7一端连接掌心扣,另一端经架滑轮5,过平台27下的底部滑轮41,分别连于轴44、45上。其按摩机构包括安装在轴39和轴44、45上的上肢按摩带23,安装在轴40和轴43、46上的下肢按摩带30,其上、下肢按摩带23、30是在链条上间隔覆盖一层铝合金片,其外层由帆布包裹而成。其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机架21上的悬挂架轴承座31、主轴22、带轮17、电动机16及主轴22一端的半边齿轮1,其1点位到6点位是有齿牙部(如图4所示),12点位设有转向柄2与偏心连杆3相连,其与上方的齿轮4相配合作间歇性啮合;另一端的半边齿轮18,其12点位到5点位是有齿牙部位,在6点位没有转向柄20与偏心连杆19连接,其与上方齿轮33相配合作间歇啮合。轴50、49一端分别设有齿轮4、33和相邻一对称带轮48,另一端分别设有相配合的齿轮42及32;轴43、46上分别设有对称带轮47、对称齿轮25、对称牙轮38、对称三角带26;轴44、45上设有对称牙轮35、对称齿轮24与轴43、46上对称齿轮25相配合,轴39、40上设有对称牙轮34、28;轴39、40、43、44、45、46在同一甲面上。其工作过程如下使用时,先使病人在平台27上取仰卧位,其上肢分别放置按摩带23上,下肢分别放在按摩带30上,连好平衡杆36,右腿伸展位,横轴13处于右腘窝(即膝关节后窝)上5-10厘米处,自然屈伸最佳位置;左腿桥式屈曲,腘窝部放置于横轴11上,左上肢伸展位,掌心向上,右上肢前臂垂直上抬,分别连好掌心扣和平衡牵引杆51,此时提臂绳6处于放延期末,提臂绳7处于收卷期始;再启动电动机16,经三角带29、带轮17、带动主轴22转动,其两端的半边齿轮1、18,分别间歇带动轴49、50端部齿轮4、33,作间歇性的逆、顺时针方向转动。齿轮32、42相配合交替做顺逆传动。其左侧的转向柄2由高点位降至低点位,通过连杆2使横轴11托载左下肢由桥式屈曲位做肢体关节的伸展运动;同时其右侧转向柄20由低点位升至高点位,通过连杆19,使横轴13托举右下肢体做关节的桥式屈曲运动。其对称带轮48、47经对称三角带26,传动轴43、46及对称齿轮25,对称牙轮38转动对称齿轮25,啮合传动对称齿轮24,对称齿轮24传动轴44、45及对称牙轮35,带动按摩带23、30反、正转动,协助完成肢体屈伸运动,提臂绳7放延,提臂绳6收卷,完成左上肢屈曲运动,右上肢平展运动和左、右、上、下肢体的按摩,半边齿轮1、18运转一周,完成一个完整的肢体屈伸动作和按摩作用,如此反复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本机也可以作单侧、单肢体运动锻炼或肢体按摩。权利要求1.一种肢体功能康复机,其特征在于本机包括大体水平的安装在机架(21)上的台面(27);通过机械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台面(27)上的肢体升降、固定装置;通过机械部件固定安装在与台面(27)相平行的上、下肢体的按摩机构;通过机械部件固定安装在台面(27)下的机架(21)上的传动机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功能康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肢体升降、固定装置包括平衡杆(36)、平衡柱(37),横轴槽(10)、(12),横轴(11)、(13),平衡轮(9),提臂架(8)、(14),架滑轮(5),提臂绳(6)、(7),平衡牵引杆(51),平衡柱(15),偏心连杆(3)、(19),底部滑轮(41)及轴(44)、(45)。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功能康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协助肢体运动的按摩机构包括上肢按摩带(23)和下肢按摩带(30)。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功能康复机,其特征在所述的台面(27)下固定在机架(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肢体功能康复机,其特征在于本机包括:大体水平的安装在机架(21)上的台面(27);通过机械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台面(27)上的肢体升降、固定装置;通过机械部件固定安装在与台面(27)相平行的上、下肢体的按摩机构;通过机械部件固 定安装在台面(27)下的机架(21)上的传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进坦宋祥云
申请(专利权)人:陈进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