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酒井俊卫专利>正文

运动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009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置人体的腰部及下肢部可实施摆动运动的运动器具,该运动器具的本体部上部设有摆动用支臂,本体下部前端则设有支轴,摆动用支臂上设有载置人体的背部、腰部、及臀部的载置面,背部载置面固定于支臂上,腰部及臀部的载置面为圆形且可自由旋转;摆动用支臂下部配以导引滚轮,导引滚轮可接触设置在本体下部的导引用圆管的管内;本体下部设有可以使所述的摆动用支臂左右方向摆动的驱动机构。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腰部及下肢部进行摆动运动,增加腹肌等肌肉的运动量,改善腰部及侧腹的曲线,并有效消除累积在腹部的疲劳。(*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器具,具体地讲,是一种可以载置人体的腰部及下肢部实施摆动运动且使腰部实施<字运动的运动器具。本创作人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以头部附近为支点并让腹部及下肢部进行摆动运动,和以脚部运动来间接带动腰部运动的方法相比,可以增加腹肌等肌肉的运动量。本创作人依据此发现更进一步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将载置的人体腰部及下肢部的左右方向摆动幅度设定在一定的程度以上时,可以增加腹部及下肢部的运动量。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运动器具,其本体部的上部设有以摆动运动为目的的摆动用支臂,本体下部前端则设有支撑摆动用支臂的支轴,摆动用支臂上设有载置人体的背部、腰部、及臀部的载置面,背部载置面固定于支臂上,腰部及臀部的载置面为圆形且可自由旋转;摆动用支臂下部配以支撑腰部体重为目的的导引滚轮,导引滚轮为可接触设置在本体下部的导引用圆管的管内,并可自由伸缩移动;本体下部设有可以使所述的摆动用支臂左右方向摆动的驱动机构。上述的摆动用支臂的摆动幅度为50cm以下,其摆动速度为每分10次以上、100次以下。上述的摆动用支臂上装配的圆形的、可自由旋转的腰部载置面的直径为20cm以上、50cm以下,载置面的厚度为1cm以上、5cm以下。本技术具有可以将直接连接于驱动用马达轴上的曲轴的圆运动、摆动运动变换成左右直线运动的变换机构。本技术的效果是显著的,其一,由于本技术是以头部附近为支点并让腹部以及下肢部进行摆动运动的,和以脚部运动来间接带动腰部运动的方法相比,本技术更能增加腹肌等肌肉的运动量。其二,由于本技术具有装配于摆动用支臂上的载置部,可以载置人体的腰部及下肢部实施摆动运动,并使腹部实施<字运动,因此,与传统的通过脚部实施左右摆动来间接带动腰部运动的现有器材相比,本技术可以增加腹肌等肌肉的运动量负荷,从而有效改善腰部及侧腹的曲线,达到健美效果,同时也可消除累积在腹部的疲劳。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斜视图;图4本技术的驱动机构的斜视图;图5本技术驱动支柱及曲轴的动作关系正面图;图6本技术驱动支柱及曲轴的动作关系平面图;图7本技术的左右摆动的状态示意图;图8本技术载置人体时的实施状态示意图;图9本技术载置人体时的另一种实施状态示意图。图号说明01运动器具 10本体上部11摆动用支臂13旋转盘14把手 16驱动支柱17导引沟20本体下部21导引用圆管22支轴23运动用马达24曲轴25前端部26圆管27角管 28导引滚轮30脚部载置部31置足橡胶本体上部10配置摆动用支臂11,支臂11上则有背部载置部12及腰部载置部13,腰部载置部(旋转盘)13可相对于支臂11自由转动。支臂11的中间部则设置运动时可保持姿势的把手14。本体下部20设有可以使所述的摆动用支臂11左右方向摆动的驱动机构。支臂11利用该设置于本体下部20的驱动机构,可以使支臂11上的背部及腰部载置部12、13动作,使人体的腰部及下肢部朝左右方向摆动,如图7箭头A所示的方向。在本技术中,所述的摆动用支臂11的摆动幅度为50cm以下,其摆动速度为每分10次以上、100次以下。摆动用支臂11上装配的圆形的、可自由旋转的腰部载置面13的直径为20cm以上、50cm以下,载置面的厚度为1cm以上、5cm以下。如图4所示,本技术驱动机构,是由设置于本体下部20的规格消耗电力30W以上的驱动用马达23、设置于从驱动用马达23延伸出来的驱动轴前端部的曲轴24、以及装设于支臂11下部的驱动支柱16所构成。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用马达23使用规格消耗电力90W的制品,并将输出轴20rpm的减速器连接于马达上,增加旋转力矩。在本实施例中,尽量减少构成驱动机构的驱动用马达23的驱动力,追求驱动用马达23的小型化,使设置于支臂下部的导引滚轮28接触到设置于图1本体下部20的导引用圆管21的支撑面,支撑旋转盘13所承受的腰部的重量。利用此导引滚轮28来减轻支轴22承受的重量,以及降低驱动力矩,可以更进一步追求驱动用马达的小型化,使得本实施例的运动器具01可以很容易以人工来进行搬运。此导引滚轮28的个数方面,为了使摆动轨道较为安定,最好使用2个以上,但使用1个也可以。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一个导引滚轮28。本体下部20的端部上以载置脚部为目的的脚部载置部30,插入构成本体下部20的圆管内,使用时可配合人体的身长自由伸缩。如图8、图9所示,使用本实施例的运动器具01,将背部、腰部、及下肢部载置于摆动用支臂11的载置面仰躺时,腰部及臀部位于旋转盘13上,两脚则载置于脚部载置部的置足橡胶31上,此时,应调整脚部载置部的长度,使脚部载置部的置足橡胶31位于足踝附近。将摆动开始开关切换至开启,本体上部10会开始左右摆动,会对腰部及下肢部实施摆动运动,使腹部及下肢部的肌肉等承受适度的运动负荷,因而改善腰部及侧腹的曲线。另外,也可以消除累积于腹部等的疲劳等。如图4、图5、图6所示,摆动用支臂11利用支轴22,以可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本体下部20上。在接近摆动用支臂11的支轴的位置以驱动支柱16进行熔接接合。本技术具有可以将直接连接于驱动用马达23轴上的曲轴24的圆运动、摆动运动变换成左右直线运动的变换机构。在本实施例中,该该变换机构至少包括设于驱动支柱16的侧面的导引沟17,与马达轴直接连接的曲轴24的前端部25插入导引沟7内侧,驱动用马达23则以螺栓固定于本体下部20的马达装配板上。如图5、图6所示,驱动马达23开始旋转时,直接连接于驱动用马达23轴上的曲轴24会开始朝一定方向旋转。随着曲轴24的旋转,曲轴24前端部25在内接于驱动支柱16上的导引沟17的状态下,会开始在导引沟17内上下滑动,而使导引沟17带动驱动支柱16左右摆动。从而,驱动支柱16会对应曲轴24前端部25的旋转而开始水平运动。如图5所示,曲轴24从启动的A点旋转至1/4圈的B点时,驱动支柱16会从Z点移动至X点,为距离中心最远的移动幅度。此移动幅度和曲轴24的轴间距离成比例。在继续旋转1/4圈时,曲轴24的前端部25会从B点移至C点,驱动支柱16则会从X点回到Z点。再度旋转1/4圈而从C点移至D点时,曲轴24前端部25会从D点回到开始的位置A点,驱动支柱16也会从Y点回到Z点。使曲轴24旋转让曲轴24前端部25朝ABCDA的一定方向连续旋转,驱动支柱16也会以开始位置为中心,重复ZXZYZ的左右水平运动。因为驱动支柱16是以熔接方式连接于摆动用支臂11上,本体上部10当然也会以支轴为中心而重复左右水平移动。此外,水平移动幅度以5度至18度最理想,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设定为14度。另外,摆动速度是由附有减速机的马达的齿轮比来决定,以10次/分至50次/分为较理想,本实施例中设定为20次/分。利用本技术可以使腰部及下肢部进行摆动运动,因为会使腹部及下肢部等的肌肉获得适当的运动量,可使腰部及侧腹有较佳的曲线,同时,也可消除累积于腹部的疲劳。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运动器具,其特征在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器具,其特征在于,该运动器具的本体部的上部设有以摆动运动为目的的摆动用支臂,本体下部前端则设有支撑摆动用支臂的支轴,摆动用支臂上设有载置人体的背部、腰部、及臀部的载置面,背部载置面固定于支臂上,腰部及臀部的载置面为圆形且可自由旋转;摆动用支臂下部配以支撑腰部体重为目的的导引滚轮,导引滚轮可接触设置在本体下部的导引用圆管的管内,并可自由伸缩移动;本体下部设有可以使所述的摆动用支臂左右方向摆动的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俊卫
申请(专利权)人:酒井俊卫林定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