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椅脚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947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摩椅脚垫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按摩椅脚垫动作的改良,该按摩椅包括一按摩椅背部、一按摩椅座部、一按摩椅脚垫及一驱动装置,采用枢接方式结合成为一按摩椅,该按摩椅脚垫包括:一基座,枢接于该按摩椅座部;一滑动座,其可作纵向来回滑动的设置于该基座上;以及一钢索,其一端固接于该滑动座,另一端固接于该按摩椅座部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使用者自行调整按摩椅脚垫距离长度关系,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体型按摩其腿部,并加设防止按摩椅脚垫收回时,避免因长度距离关系,使按摩椅脚垫直接冲撞地面造成损害。(*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摩椅脚垫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按摩椅脚垫动作的改良,其能提供使用者自行调整按摩椅脚垫距离长度关系,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体型按摩其腿部,并设计在按摩椅脚垫收回时,能避免按摩椅脚垫因长度距离关系直接冲撞地面造成损害。
技术介绍
社会的进步为人类带来了现代化和机械化的文明社会,使人类的生活舒适、便捷,但却造成人类过度依赖现代化的设施使得活动、运动的机会相对减少许多,再加上生活及工作上的紧张、压力等,便造成了人类身体容易产生病痛,因此各式各样的按摩器材便应运而生,用以舒减身体上疲累、减少病痛的产生,按摩椅即为常见的按摩器材之一。公知按摩椅结构在其脚垫上的设计通常是以气(液)压缸直接顶升及拉降脚垫,其脚垫基座直接与椅座枢接组成一体,使其受气(液)压缸控制顶升或拉降产生升降的效果,并在该脚垫上设置按摩装置,按摩使用者腿部,但因公知脚垫的动作是固定型态设计,使用者使用时,因脚垫及椅座间的相对距离是不变的,使用者欲自行调整脚垫至适当距离按摩腿部时无法自行调整脚垫距离,对于不同体型的使用者,使用同一按摩椅按摩腿部时因体型上的差异,再加上脚垫无法自行调整距离,无法获得同一部位的按摩效果。这种固定动作方式脚垫的设计,因无法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体型及能自行调整脚垫距离长度关系,所以针对上述缺点的可改善,本技术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点的改进的按摩椅脚垫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椅脚垫结构,尤其指适用于按摩椅脚垫动作的改良,其能提供使用者自行调整按摩椅脚垫距离长度位置,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体型按摩其腿部,并设计防止使用者在收回按摩椅脚垫时,因按摩椅脚垫距离长度关系而使按摩椅脚垫直接冲撞地面造成损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按摩椅脚垫结构,所述按摩椅包括按摩椅背部、按摩椅座部、按摩椅脚垫和驱动装置,采用枢接方式结合成为一按摩椅,所述驱动装置一端枢接于所述按摩椅座内部,另一端枢接于所述按摩椅脚垫,其中所述按摩椅脚垫包括一基座,其枢接于所述按摩椅座部前端;一滑动座,其可作纵向来回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一钢索,其一端固接于所述滑动座,另一端固接于所述按摩椅座部内部。根据本技术的按摩椅脚垫结构,其中所述基座沿纵向设有凹型滑移槽,所述滑动座设置滚轮,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凹型滑移槽内。根据本技术的按摩椅脚垫结构,其中所述滑动座设置按摩滚轮、推拿按摩球或振动按摩器。根据本技术的按摩椅脚垫结构,其中所述滑动座设置棘齿条,所述基座设置活动开关,所述活动开关卡掣或脱离棘齿条。根据本技术的按摩椅脚垫结构,其中所述基座后方延伸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设有延伸片,所述钢索穿入所述延伸片。根据本技术的按摩椅脚垫结构,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或气压缸。也就是说,本技术提供一种按摩椅脚垫结构,该按摩椅包括一按摩椅背部、一按摩椅座部、一按摩椅脚垫及一驱动装置,采用枢接方式结合成为一按摩椅,该驱动装置,其一端枢接于按摩椅座内部,另一端枢接于该按摩椅脚垫;该按摩椅脚垫包括一基座,枢接于该按摩椅座部;一滑动座,其可作纵向来回滑动的设置于该基座上;以及一钢索,其一端固接于该滑动座,另一端固接于该按摩椅座部,当驱动装置动作顶升脚垫至使用者舒适的高度,使用者可再依体型自行调整滑动座距离按摩腿部,当驱动装置降收时,脚垫下降,钢索迫使滑动座收回,以防止使用者忘却收回滑动座,避免由于按摩椅脚垫的距离长度关系,而直接冲撞地面造成损害。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按摩椅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按摩椅脚垫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按摩椅脚垫的基座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按摩椅脚垫的基座右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按摩椅脚垫的滑动座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按摩椅结构的右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20 按摩椅背部30 按摩椅座部31 驱动装置32 第一凸耳33 直杆331 U型连接架40 按摩椅脚垫50 基座5a 第一连接杆 5b 第二连接杆5c 第三连接杆 5d 第四连接杆51 第二凸耳52 纵杆521 第三凸耳522 固定杆523 延伸板片524 圆孔53 第一贯穿孔54 凹型滑移槽55 L型活动开关 551 卡闩部60 滑动座6a 第五连接杆 6b 第六连接杆6c 第七连接杆 6d 第八连接杆 61 第二贯穿孔62 纵架 62′纵架63 滑移装置64 棘齿条70 按摩装置80 钢索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6,该按摩椅包括有一按摩椅背部20、一按摩椅座部30、一按摩椅脚垫40及一驱动装置31,采用枢接方式结合成为一按摩椅;该按摩椅座部30前端设置多个第一凸耳32用以枢接该按摩椅脚垫40;该按摩椅座部30底部设置一直杆33,该直杆33上方设置一U型连接架331;该驱动装置31可为一液压缸或一气压缸等形式,其一端使用枢轴枢接于该按摩椅座部30内部。请参阅图2及图3,该按摩椅脚垫40包括一基座50、一滑动座60以及一钢索80;该基座50设有第一连接杆5a、第二连接杆5b、第三连接杆5c及第四连接杆5d;该第二连接杆5b及第三连接杆5c后方上缘各设有一第二凸耳51;该第一连接杆5a及第四连接杆5d后方固接一纵杆52,该纵杆52后方上缘处还延伸一固定杆522及第三凸耳521(如图4);该固定杆522一端连接一延伸板片523,该延伸板片523还设有一圆孔524;该第一连接杆5a设有一第一贯穿孔53;该第二连接杆5b内缘设有凹型滑移槽54;该第三连接杆5c设置有一L型活动开关55,该L型活动开关55一端设置一卡闩部551。请参阅图5及图6,该滑动座60设有第五连接杆6a、第六连接杆6b、第七连接杆6c及第八连接杆6d,该第五连接杆6a上设有一第二贯穿孔61;第五连接杆6a及第八连接杆6d前方设置两纵架62、62′,该两纵架62、62′上可设置一按摩装置70按摩使用者的小腿,按摩装置70可为按摩滚轮、推拿按摩球或振动按摩器等形式;该第六连接杆6b左端可设置多个滚轮63;该第七连接杆6c右端设置一棘齿条64。该滚轮63设置于凹型滑移槽54内(请参阅图2),可使该基座50及滑动座60组合,使该滑动座60可在基座50上作纵向来回动作,并使棘齿条64与L型活动开关55相对应组设,使卡闩部551卡掣于棘齿条64上,用以固定基座50及滑动座60;该基座50的第二凸耳51使用枢轴枢接于该按摩椅座部30的第一凸耳32上(如图6);该基座50的第三凸耳521使用枢轴枢接于该驱动装置31的另一端;该滑动座60连接一钢索80,其一端固接于第二贯穿孔61中,钢索80穿入基座50的第一贯穿孔53及圆孔524,钢索80另一端则固接于U型连接架331上,形成一整体的按摩椅脚垫40。当使用者欲使用本技术时,欲将按摩椅脚垫40调整至舒适使用的状态(如图7),使用者可使用按摩椅上的控制器(图略),控制驱动装置31动作顶升按摩椅脚垫40变化不同角度。欲将按摩椅脚垫40向外扩展时,使用者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摩椅脚垫结构,所述按摩椅包括按摩椅背部、按摩椅座部、按摩椅脚垫和驱动装置,采用枢接方式结合成为一按摩椅,所述驱动装置一端枢接于所述按摩椅座内部,另一端枢接于所述按摩椅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椅脚垫包括:一基座,其枢接于所述按摩椅座部前端;一滑动座,其可作纵向来回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一钢索,其一端固接于所述滑动座,另一端固接于所述按摩椅座部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鸿麟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好家庭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