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8569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有内装机构并通过支撑使用者身体的支撑结构操纵一个处理单元对使用者身体进行按摩的按摩装置。该处理单元安置在组成支撑结构的框架的开口中,并且其按摩动作通过覆盖框架的覆面层施加于使用者身体。该框架的开口在一对侧边框间形成,覆面层的两端就连接在这对侧边框上。覆面层的每一端都被分成两个部分,从而形成每端一对外侧及内侧延伸部分,并且在外侧及内侧延伸部分分别形成外挂环和内挂环,在侧边框背面形成的外挂钩和内挂钩可以分别与覆面层两端的外挂环及内挂环进行可拆离连接。外挂钩及内挂钩分别装在远离开口的侧边框背面外侧以及毗邻开口的侧边框背面内侧,这样,当外挂环及内挂环分别与外挂钩及内挂钩连接时,只有覆面层的外侧延伸部分覆盖在侧边框的上表面上。由于覆盖框架开口的覆面层通过装在其两相对端的外挂环与内挂环和框架两侧的侧边框进行可拆离连接,因而覆面层可以很容易地安装或更换而不必使用工具。(*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把按摩机构设置在椅子靠背或按摩床里的按摩装置。在一种把按摩机构设置在椅子靠背或按摩床里的按摩装置中,尤其在那种按摩器沿椅子靠背运动以获得接摩动作的按摩装置中,按摩动作通过覆盖靠背或按摩床的覆面层由该按摩器传送给使用者,以避免按摩器直接与使用者的身体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作法是采用透过覆面层压进U形钉的办法将覆面层紧固于靠背框或按摩床框上。然而,为了压进U形钉除需要用一种特殊工具外,其框架的厚度也需要大于U形钉的长度,以便安全地压进U形钉并保证所需的紧固强度。再者,覆面层更换时去掉U形钉也是一项棘手的工作。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实现并提供了一种能够很方便地安装及更换覆面层的按摩装置,同时使用了薄而轻结构的框架。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按摩装置包括一种框架,该框架形成了支撑使用者身体的支撑装置并设置了对使用者身体施加按摩动作的按摩器驱动机构。该框架包括一对侧边框,在侧边框之间形成了其间安置按摩器的开口。覆面层在开口上展开并分别连接在侧边框的对应端上,使得按摩器通过覆面层对人体施加按摩动作。覆面层在相对两侧的每一边都开叉,以得到一对分别装有外挂环与内挂环的外侧与内侧延伸部分。每一侧边框在背面带有一对外挂钩与内挂钩,以分别与覆面层相对两侧上的外挂环与内挂环进行可拆离连接。内挂钩与外挂钩分别处于与框架开口相邻的侧边框背面内侧以及远离框架开口的侧边框背面外侧,这样,在外挂环及内挂环分别与外挂钩及内挂钩连接时,只有外侧延伸部分沿侧边框的上表面伸展。由于覆盖框架开口的覆面层由装在覆面层相对两端上的外挂环及内挂环与框架侧边框进行可拆离连接,因而覆面层的安装与拆换可以很容易进行而不必使用工具。再者,由于外挂环及内挂环分别与在侧边框背面上形成的外挂钩及内挂钩在与开口远离及毗邻的位置相连,所以,即使覆面层在按摩期间受到按摩器的压力而造成向前方的挠曲,覆面层两端也可以牢牢连接在内挂环上。由此,可以防止伸向外挂环的外侧延伸部分从框架侧边框上表面上拆离。最好在覆面层上形成与侧边框平行伸展的凹陷,以避免过量的张紧力在覆面层上形成,否则,由于按摩器施加的压力,则会造成覆面层过度张紧。下面通过结合附图对最佳实施例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另一些优点将显而易见。图一是相应于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按摩装置的侧视图;图二是该按摩装置的正视图;图三是按摩装置靠背框架的透视图;图四是框架与其覆面层之间连接的局部剖视图;图五是框架的一个挂钩与覆面层上的一个挂环的局部透视部件分解图。图一说明了相应于本专利技术一个最佳实施例的椅型按摩装置,它的椅子靠背30上装有带按摩器2的按摩机构1。该按摩装置包括带有一对椅子腿11的基座10以及装在基座10上的椅座20和靠背30的组合体。椅座20和靠背30固定为一体并通过旋转轴支撑在基座10上,以便绕旋转轴X转动。每一个椅腿11做成向上弯曲的弓形形状,并且在其相对两端装有支撑脚12,在其后端装有支撑轮19以便于搬运该装置。椅腿11在其前端由横梁13连接,横梁13通过一个倾斜机构40连结到靠背30上。该倾斜机构40由充有气体的汽缸41和一个从汽缸41伸出的可伸缩的活塞42组成。活塞42的一端与椅腿11前端处的横梁13相连,同时,气缸41的一端和靠背30的底端相连。倾斜机构40包括一个促动器(未示出),当促动器被促动时,会打开汽缸41的一个内阀以容许充入的气体在汽缸41中运动,从而允许活塞42相对于汽缸41运动。因此,靠背30相应于被施加的负荷形成倾角,以致于靠背30可以与椅座20一起后倾转动。椅座20前端的突出体是可以绕旋转轴Y转动的一个支脚21。紧固在椅座20相对两端的是弓形支撑件15,它们支撑着向上弯曲的弓形扶手16。基座10上有一个凹槽18以便容纳控制器5,控制器控制按摩机构处于该凹槽内的结合位置或退出该凹槽时的分离位置。如图3所示,椅型按摩装置的椅子靠背30有一个塑料成型框架31,框架31前面由织造物覆面层50覆盖以形成对人体后背的支撑结构。按摩机构就安装在这个支撑结构内。框架31具有一对侧边框32,其上端与底端相连形成了侧边框32之间的开口35。按摩机构1的按摩器2装在开口35中通过覆面层50对人体的背部施加按摩动作。如图四所示,覆面层50在两相对端开叉以得到外侧延伸部分51和比外侧延伸部分51短的内侧延伸部分52,具有多个孔55的塑料成型外挂环53及内挂环54分别缝制在外侧延伸部分51与内侧延伸部分52两端,外侧延伸部分51作为覆面层50整体的一部分连续延伸,而内侧延伸部分52缝制在覆面层50上。如图所示,框架31的每个侧边框32都在背面形成沿侧边框长度方向排列的外挂钩33和内挂钩34。外挂钩33在侧边框32背面远离开口35的位置形成,而内挂钩34处在侧边框32背面毗邻开口35的位置。图中的号码36表示因形成内、外挂钩而留的孔。通过把外挂钩33和内挂钩34与外挂环53和内挂环54上的孔55相连,只有外侧延伸部分51覆盖侧边框32的上表面。图号58表明了外侧延伸部分51与框架31侧边框32的上表面之间的衬垫层。由此,通过挂钩33和34与缝制在覆面层上的挂环53与54的接合,可以很容易地安装或更换覆面层50,而不用工具。应当指出,挂钩33和34以及挂环53和54不仅仅限于图中所示的形式,而可以是任何其他可拆离的形式。此外,也有可能在覆面层的侧边装上挂钩而在框架的侧边上装上挂环。覆面层50在其中部形成了一个凹陷56,该凹陷56沿与侧边框平行的方向延伸,以便缓解按摩机构中的按摩器对覆面层施加的张力,从而避免施加于覆面层与框架之间连接处的过高压力。上述实施例公开了靠背框架与覆面层之间的连接采用挂钩和挂环的形式,椅座框架与其覆面层之间也有可能采用同样的构造形式进行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框架,它形成使用者身体倚靠在上面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内设置了为人体提供按摩动作的按摩器促动机构,所述框架包括一对其间形成一个开口的侧边框,开口中安置有所述的按摩器;一个覆面层,在所述开口上展开并在开口两相对侧边上分别与所述侧边框相连,这样使得所述按摩器通过所述覆面层对人体施加按摩动作;所述覆面层在其相对两侧的每一端都开叉,以便形成一对分别带有外挂环与内挂环的外侧与内侧延伸部分;所述每一个侧边框在其背面形成一对外、内挂钩,用来与所述覆面层相对两侧边的所述外挂环及内挂环分别进行可拆离连接,所述内、外挂钩分别处在与所述开口毗邻的所述侧边框背面的内侧以及远离所述开口的所述侧边框背面的外侧,使得当所述外、内挂环分别与所述外、内挂钩相连接时,只有所述外侧延伸部分沿所述侧边框的上表面展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面层形成与所述侧边框平行延伸的一个凹陷。全文摘要一种带有内装机构并通过支撑使用者身体的支撑结构操纵一个处理单元对使用者身体进行按摩的按摩装置。该处理单元安置在组成支撑结构的框架的开口中,并且其按摩动作通过覆盖框架的覆面层施加于使用者身体。该框架的开口在一对侧边框间形成,覆面层的两端就连接在这对侧边框上。覆面层的每一端都被分成两个部分,从而形成每端一对外侧及内侧延伸部分,并且在外侧及内侧延伸部分分别形成外挂环和内挂环,在侧边框背面形成的外挂钩和内挂钩可以分别与覆面层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框架,它形成使用者身体倚靠在上面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内设置了为人体提供按摩动作的按摩器促动机构,所述框架包括一对其间形成一个开口的侧边框,开口中安置有所述的按摩器; 一个覆面层,在所述开口上展开并在开口两相对侧边上分别与所述侧边框相连,这样使得所述按摩器通过所述覆面层对人体施加按摩动作; 所述覆面层在其相对两侧的每一端都开叉,以便形成一对分别带有外挂环与内挂环的外侧与内侧延伸部分; 所述每一个侧边框在其背面形成一对外、内挂钩,用来与所述覆面层相对两侧边的所述外挂环及内挂环分别进行可拆离连接,所述内、外挂钩分别处在与所述开口毗邻的所述侧边框背面的内侧以及远离所述开口的所述侧边框背面的外侧,使得当所述外、内挂环分别与所述外、内挂钩相连接时,只有所述外侧延伸部分沿所述侧边框的上表面展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山直人福谷诚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提爱思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