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美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811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美容器,它不需要严格限制口承部的构造,而可以抑制寄生振动的产生。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口承部(2)具备:配设于超声波振动器(1)的外径的外侧且用于限制具有外径方向的分量的超声波的传播的限制部(24)。(*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将安装有超声波振动器的振动部接触到脸部等的肌肤,而对肌肤施加超声波刺激的超声波美容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所使用的超声波美容器,是通过将超声波振动器与配设在探针前端部的口承部接合而构成的振动部接触到脸部等的肌肤,以对肌肤施加超声波振动(超声波刺激)。图16是以往的超声波美容器的构造图。图16(a),是全体构造图,图16(b)是后述的探针3的放大构造图,图16(c)是后述的振动部10的放大构造图。超声波美容器具备具有振动部10及外壳31的探针3;以及与经由导线32及电极11来驱动超声波振动器1的驱动部4,所述振动部10由用于产生超声波的超声波振动器1、以放射面22与肌肤接触且以接合面21与超声波振动器1接合的的口承部2构成,所述外壳31是用于固定振动部10且同时是用于让使用者把握住。从口承部2的放射面22所放射的超声波经由超声波传输用媒体来传播到肌肤20,由此对肌肤施加超声波振动(超声波刺激)。超声波振动器1由压电陶瓷等构成,口承部2由铝等构成。口承部2是通过将铝等的金属棒材进行切削加工,或将铝等的金属板材进行拉深加工,而加工成所谓的盖子的形状,所谓的盖子的形状由将超声波传播到肌肤20的大致圆筒型的平板状构件、与位于平板状构件23的周边的环状竖立壁29构成,在外侧面实施了镀铬处理。又,口承部2的平板状构件23的厚度TH2,为了要有效率地来传播超声波振动器1的超声波振动,而将该厚度设定为在平板状构件23中传播的超声波的半波长的整数倍。在图16(c)的左侧,为了方便说明,将纵波的超声波以横波来图示,这里,表示了口承部2的平板状构件23的厚度TH2是在平板状构件23中传播的超声波的半波长的两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图17是表示在如图16所示构造的超声波美容器的口承部2内部传播的超声波振动的传播方向与振幅的概念图。图17(a)是俯视,图17(b)是剖面图。图17(b)是以箭头的大小来表示在图17(b)的口承部2内传播的超声波振动的振幅,以箭头的方向表示超声波振动的传播方向。从超声波振动器1施加到口承部2的接合面21的超声波振动具有向着口承部2的放射面22并在图的正下方向上传播的有效分量51、表示传播方向的向量具有超声波振动器1外径分量的无效分量52(所谓的寄生振动)。有效分量51如图16中所示,从口承部2的放射面22放射出来并传播到肌肤20,以此对肌肤20施加超声波振动(超声波刺激)。另一方面,无效部分52的大半部分并不会从放射面22放射出来,也不会传递到肌肤20。因此,具有这种无效分量52(寄生振动)是降低超声波的传播效率的主要原因。要减低这种无效分量52(寄生振动),可以通过严格限制口承部2的构造(特别是竖立壁29的厚度及平板状构件23与竖立壁29的接合部的形状),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进行精密的结构设计并提高加工精度来能达成。可是,为了要进行口承部2的精密的结构设计并提高加工精度,存在制造口承部2时的加工时间及加工成本增加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美容器,它不需要严格限制口承部的构造,而可以抑制寄生振动的产生。第1项专利技术的超声波美容器是用于对肌肤施加超声波刺激的超声波美容器,其特点在于,具备具有振动部的探针;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超声波振动器的驱动手段,该振动部由用于产生超声波且具有一定厚度的超声波振动器、及以接合面与所述超声波振动器接合并从放射面来对肌肤施加超声波的口承部构成,所述口承部具备设置在所述超声波振动器的外径的外侧且用于限制具有外径方向分量的超声波的传播的限制部。根据上述构造,利用设置在超声波振动器的外径的外侧的限制部,限制了具有外径方向分量的超声波的传播,故不用严格限制口承部的结构,也可以利用限制部来限制寄生振动。在第2项专利技术的超声波美容器中,所述限制部由具有用于限制超声波传播的特性的材料构成。根据上述构造,由于限制部是由具有用于限制超声波传播的特性(例如,吸收超声波的特性及反射超声波的特性)的材料构成,所以能利用限制部来限制具有外径方向分量的超声波的传播。在第3项专利技术的超声波美容器中,所述超声波振动器的厚度约为在所述超声波振动器内传播的超声波的半波长的整数倍,且所述口承部的厚度约为在所述口承部内传播的超声波的半波长的整数倍。根据上述构造,由于超声波振动器的厚度约为在超声波振动器内传播的超声波的半波长的整数倍,所以在超声波振动器内形成了超声波的驻波,而由于口承部的厚度约为在口承部内传播的超声波的半波长的整数倍,所以在口承部内形成了超声波的驻波。因此,提高了超声波的传播效率。在第4项专利技术的超声波美容器中,所述驱动手段以使所述超声波振动器与所述口承部在厚度方向纵向振动的频率进行驱动。根据上述构造,由于利用驱动手段以使得所述超声波振动器与所述口承部在厚度方向纵向振动的频率来进行驱动,能够使得超声波振动器与口承部在厚度方向纵向振动,从而提高超声波的传播效率。在第5项专利技术的超声波美容器中,所述口承部由具备接合面及放射面的平板状构件构成。根据上述构造,由于口承部由具备接合面及放射面的平板状构件构成,所以口承部的制造会变得容易。在第6项专利技术的超声波美容器中,所述口承部由具备接合面及放射面的平板状构件、以及设置在该周边的环状的竖立壁构成。根据上述构造,由于口承部在平板状构件的周边具有环状的竖立壁,对于为了将口承部按压到肌肤而由使用者握住的外壳,若采用该竖立壁,则可以固定住口承部而不会抑制口承部的平板状构件的超声波振动。在第7项专利技术的超声波美容器中,所述限制部是在所述口承部的至少一处穿设有凹部的薄壁部。根据上述构造,限制部是在平板状构件的至少一处穿设有凹部的薄壁部,故薄壁部的厚度很薄。因此,薄壁部的谐振频率很高,来自于超声波振动器的超声波的传播会受到薄壁部限制。并且,通过将该薄壁部的厚度作成不能使得在平板状构件内传播的超声波的1/4波长约整数倍的频率的超声波通过的厚度,则也限制了高次谐波的超声波振动的传播。在第8项专利技术的超声波美容器中,所述凹部的前端是大致为半球面形状。根据上述构造,凹部的前端大致为半球面形状,故薄壁部厚度不均匀,不会形成驻波。因此,通过薄壁部能限制所有频率的超声波振动的传播。在第9项专利技术的超声波美容器中,所述凹部充填有由具有与所述口承部的材料不同音响阻抗的材料构成的媒体。根据上述构造,由于凹部是充填有由具有与口承部的材料不同音响阻抗的材料构成的媒体,所以在薄壁部能限制来自于超声波振动器的超声波振动的传播。并且能够防止有可能传播超声波振动的异物落入到凹部。在第10项专利技术的超声波美容器中,所述限制部是由形成在接合面上的凸部构成的厚壁部。根据上述构造,由于限制部是由形成在接合面上的凸部构成的厚壁部,该厚壁部的厚度很厚。因此,厚壁部的谐振频率很低,能通过厚壁部限制来自超声波振动器的超声波振动的传播。并且,通过将该厚壁部的厚度作成不能使在平板状构件内传播的超声波的1/4波长的约整数倍的频率的超声波通过的厚度,则也限制了高次谐波的超声波振动的传播。在第11项专利技术的超声波美容器中,所述凸部的前端大致为半球面形状。根据上述构造,凸部的前端大致为半球面形状,故厚壁部的厚度并不均匀,不会形成驻波。因此,能限制所有频率的超声波振动的传播。在第12项专利技术的超声波美容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声波美容器,它是用于对肌肤施加超声波刺激的超声波美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振动部的探针;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超声波振动器的驱动手段,所述振动部由用于产生超声波且具有一定厚度的超声波振动器和以接合面与所述超声波振动器接合并从放射面对肌肤施加超声波的口承部构成,所述口承部具备设置在所述超声波振动器的外径的外侧且用于限制具有外径方向分量的超声波的传播的限制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羽隆文林正之布村真人安倍秀明金子诚司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