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世忠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压迫止血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80655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外科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压迫止血引流装置,该装置具有水囊(1)和连接于该水囊(1)上的引流管(2)及注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囊(1)的表面分布有若干个引流孔(1-2),相邻引流孔(1-2)之间密布有由囊壁向外隆起形成的半球形凸起(1-1);每个引流孔(1-2)的孔壁向水囊(1)内延伸并套在一引流支管(2-1)上,每一引流支管(2-1)分别与引流管(2)连通;每个引流孔(1-2)四周的水囊(1)表面上均设有环形隆起(5),该环形隆起(5)上分布有多个引流凹槽(5-1)。该止血引流装置对不规则的颅内术后残腔具有很好的压迫止血作用,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引流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外科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的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颅内肿瘤、高血压脑出血、颅脑损伤等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对病灶进行切除,手术后脑组织中往往会形成术后残腔。该术后残腔会引起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残腔壁上往往有小出血点,术后会慢慢渗血,此外,术后患者血压波动、烦躁乱动、气道不畅等引起的颅内压异常增高,也会造成残腔壁出血;如果不能及时地把这些积血排出,则会形成血肿,需要实施二次手术。2、颅内肿瘤或血肿等切除后,残腔壁的血管失去外部压迫,残腔周围的脑组织也因失去支撑而快速复位,这可能会引起残腔壁血管再次出血、大脑半球移位及脑干摆动、对侧硬膜下形成血肿等并发症。目前,临床上一般通过手术时在残腔内放置引流管以排出积血的方式防止血肿的形成。该方法对减少血肿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没有从根本上防止残腔壁出血,只是一种被动的引流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的两个技术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专利号为01261399. 1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解决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包括一水囊以及连接于该水囊底部的引流管,所述水囊和引流管的内腔彼此不连通,引流管在与水囊连接的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引流孔;所述水囊上还连接有向水囊内注水的注水管,该注水管沿着引流管的内壁布置。该专利方案在使用时, 将水囊置于残腔中,通过注水管向水囊中注入适量的水,利用水囊吸水膨胀的压力压迫残腔壁,防止残墙壁出血;同时,残腔内的渗血可以从引流管的引流孔中流入引流管排出;此外,术后根据经验每天定量排放水囊内的水,达到术后让残腔周围脑组织逐渐复位的目的。但是上述专利方案还存在着以下方面的不足1、残腔的形状通常具有不规则性,因此形状固定的水囊很难给予残腔壁均勻的压迫和支撑,起不到良好的压迫止血作用。2、引流孔设置于引流管上端的管壁上,因此该引流孔的最大尺寸受到限制,造成引流效果不佳,且容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更好的引流效果和止血效果的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压迫止血引流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压迫止血引流装置,该装置具有水囊和连接于该水囊上的引流管及注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囊的表面分布有若干个引流孔,相邻引流孔之间密布有由囊壁向外隆起形成的半球形凸起;每个引流孔的孔壁向水囊内延伸并套在一引流支管上,每一引流支管分别与引流管连通;每个引流孔四周的水囊表面上均设有环形隆起, 该环形隆起上分布有多个引流凹槽。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压迫止血引流装置,其中,所述的水囊由弹性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压迫止血引流装置,其中,所述引流孔的开口处以及水囊内部设有压力传感器。设置该压力传感器的作用在于1、实时监测颅内的压力,例如,当颅内突然出血或急性脑肿胀时,颅内压急剧增高,此时与上述压力传感器连接的压力监测装置便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2、可以根据实时监测的颅内压来调节水囊压力,以期达到最恰当的止血、支撑和最佳的引流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压迫止血引流装置,其中,所述的引流管的外端连接有一个三通阀,该三通阀的第二个端口与引流袋连接,第三个端口与注射器相匹配。当引流管用于正常的引流时,引流管与引流袋之间连通;当颅内引流孔出现封堵时,可通过三通阀的第三个端口向颅内进行冲洗,同时也可以通过该第三个端口向颅内注射药物等操作。本技术所述的压迫止血引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由于水囊表面密布有半球形凸起,因此当术后残腔中存在与水囊轮廓不匹配的凹陷部位时,该位置的凸起便伸进所述的凹陷部位,从而使得整个不规则的术后残腔得到均勻和充分的支撑,压迫止血和防止脑组织摆动的效果明显提高,尤其当水囊用弹性材料制成时,该效果更为显著。此外,由于水囊上设置多个引流孔,引流效果明显改善,同时引流孔上的环形隆起上设有多个引流凹槽,大大减少了引流孔被脑组织封堵的几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压迫止血引流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 图4为本技术的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压迫止血引流装置中水囊部分的一个具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为主视图,图3为俯视图,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图4,本技术的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压迫止血引流装置主要由水囊1、引流管2、注水管3和引流袋4组成;其中,水囊1为由弹性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壁柔软囊体,其外表面的下部、中部和顶部分别设有3个、4个和1个引流孔1-2,该引流孔1-2 由相应位置上的水囊1囊壁向内收缩成喇叭状并延伸形成,相邻的引流孔1-2之间密布有由囊壁向外隆起形成的半球形凸起1-1。引流管2的头部伸进水囊1内并呈树状分成8个引流分管2-1,每一个引流分管2-1分别与一个引流孔1-2相对应,其端部伸进引流孔1-2 内并粘合在一起;每个引流孔1-2四周的水囊1表面上均设有一个环形隆起5,该环形隆起 5上均勻分布有4个引流凹槽5-1,该引流凹槽5-1将水囊1的外表面和引流孔1-2连通; 引流管2的外端通过螺纹接头与一个三通阀6的入口管6-1连接,该三通阀6的第二个端口上连接引流袋4,该三通阀6的第三个端口做成与注射器匹配的结构,以用于对颅内注射药物,当引流孔1-2封堵时,也可以通过该第三个端口对颅内进行冲洗。上述引流分管2-1 的管径大小应当保证脑室镜能从其中通过,应用脑室镜从引流管2的外端口进入并经引流分管2-1到达颅内,可进行逆行性颅内术区的检查。注水管3粘附于引流管2上,其头部连接于水囊1的底部并与水囊1连通,其外端设有与注水装置连接的接头3-1。水囊1顶部的引流孔1-2上的环形隆起5的根部以及水囊1内部的引流管的外壁上设有压力传感器7,这些压力传感器7通过设置于引流管2管壁上的数据线8与外部的压力监测装置连接。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压迫止血引流装置的使用过程进行描述参见图1 图4,使用前,柔软的水囊1体积较小,紧贴于引流管2头部的引流分管2-1上;手术过程中,将水囊1置入颅内残腔中,引流管2及注水管3经颅骨骨孔及皮肤切口伸出颅外,引流管2的外端经三通阀6与引流袋4连接,各传感器7通过数据线8的端口 8-1与压力监测装置连接。注水时,注水装置将盐水经注水管3注入水囊1,并根据压力监测装置所显示的颅内压力控制注入盐水的量,以保证残腔内壁得到恰当的压迫支撑。当水囊1注水完全膨胀后,水囊1上的半球形凸1-1起根据其周围残腔的形状而决定是否鼓起,若残腔的形状与水囊1的轮廓相匹配,则该部位的半球形凸起1-1处于收缩状态;若残腔有凹陷的不规则形状,则该部位的半球形凸起1-1鼓起伸入凹陷部位中。当需要将水囊1 取出时,通过注水管3将水囊1内的盐水抽出,使得水囊1体积收缩并紧贴于引流分管2-1 上,此时将引流管2连同水囊1 一起从颅内取出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压迫止血引流装置,该装置具有水囊(1)和连接于该水囊(1)上的引流管(2)及注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囊(1)的表面分布有若干个引流孔(1-2),相邻引流孔(1-2)之间密布有由囊壁向外隆起形成的半球形凸起(1-1);每个引流孔(1-2)的孔壁向水囊(1)内延伸并套在一引流支管(2-1)上,每一引流支管(2-1)分别与引流管(2)连通;每个引流孔(1-2)四周的水囊(1)表面上均设有环形隆起(5),该环形隆起(5)上分布有多个引流凹槽(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压迫止血引流装置,该装置具有水囊⑴和连接于该水囊 (1)上的引流管( 及注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囊(1)的表面分布有若干个引流孔(1-2),相邻引流孔(1-2)之间密布有由囊壁向外隆起形成的半球形凸起(1-1);每个引流孔(1-2)的孔壁向水囊(1)内延伸并套在一引流支管上,每一引流支管分别与引流管⑵连通;每个引流孔(1-2)四周的水囊⑴表面上均设有环形隆起(5),该环形隆起(5)上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忠王建奇姚晨叶衍娟刘剑陈强卢凤飞
申请(专利权)人:张世忠王建奇姚晨叶衍娟刘剑陈强卢凤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