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旱杀蚜剂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787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旱杀蚜剂及其用途。该抗旱杀蚜剂是将10~25重量份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5~15重量份杀虫剂、10~20重量份保水剂、3~15重量份乳化剂和30~70重量份溶剂A混合均匀而得。所述的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将10~20重量份的如式Ⅰ所示的1,3-二氧五环类化合物、1~5重量份的化肥、1~5重量份的植物生长剂、及25~40重量份的溶剂B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混合而成;所述的溶剂A和B为N,N-二甲基甲酰胺和甲醇或乙醇的混合液。该抗旱杀蚜制剂用于小麦、玉米、棉花、甜菜、辣椒、黄瓜、果树、花卉的浸种和喷施,具有明显的抗旱,抗盐,抗蚜虫和抗寒作用,并且高效低毒、保水 效果好、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速度、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抗旱杀蚜剂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蚜虫是蔬菜、果树、花卉及小麦、棉花、大豆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随着农药施用量的逐年加大,蚜虫抗药性逐年增强,常规农药品种如乐果及菊酯类,药效已明显下降。吡虫啉是近年开发研制的新型杀虫剂,国内自1991年开始开发研究,目前的主要加工剂型有可湿性粉剂、乳油、可溶液剂、可分散粒剂、悬浮剂等,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较好,但这只是功能单一的杀蚜剂型。鉴于蚜虫的爆发常与地区的干旱程度有关,且我国干旱、盐碱地区占宜农荒地面积的63%,迫切需要研制出即可抗旱又能杀蚜的抗逆性多功能药剂。抗逆性化学调控技术是生物化学调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国在抗逆性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国内销售的抗干旱农药有以“FA旱地龙”为代表的黄腐酸类,以骆驼蓬碱(79401)为代表的天然生物碱类,以及丁二酸等人工合成制剂。而抗盐碱制剂尚未见报道。以上制剂中“FA旱地龙”的生物活性较低,骆驼蓬碱(79401)的生产成本高,资源有限。冠醚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逆性效果,但冠醚类化合物的成本非常高,对动物的毒性也高,不可能开发为农用化学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杀蚜剂功能单一或杀蚜效果不理想的缺陷,提供一种以成本低、高效低毒的、具有抗盐碱与抗干旱以及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RAD)为主、保水效果好且有较好的杀蚜效果、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速度、成本低廉的抗旱杀蚜剂,及其用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旱杀蚜剂,包括如下的组分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 10~25重量份杀虫剂 5~15重量份保水剂 10~20重量份乳化剂 3~15重量份溶剂A 30~70重量份其中,所述的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将10~20重量份的1,3-二氧五环类化合物、1~5重量份的化肥、1~5重量份的植物生长剂、及25~40重量份的溶剂B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混合而成;所述的1,3-二氧五环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式中R为烷基、苯基、取代苯基、呋喃基或吡啶基;下面为方便起见,简称该结构式的1,3-二氧五环类化合物为RAD; 式I所述的化肥可以是磷酸二氢钾、尿素、或硝酸胺;所述的植物生长剂可以是吲哚乙酸、r-萘乙酸、赤霉素、芸苔素内酯或三十烷醇;所述的溶剂B可以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甲醇或乙醇按4∶3的体积比混合而成;所述的杀虫剂可以是吡虫啉、克百威或菊酯类农药;所述的保水剂是高吸水树脂(以下简称为SAP),包括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丙烯酸-丙烯酰胺的共聚物或丙烯酸-顺酐的共聚物;所述的乳化剂是吐温-80、OP-10或司班-60;所述的溶剂A可以是由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甲醇或乙醇按4∶3的体积比混合而成;将上述比例的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保水剂、乳化剂和溶剂A混合均匀,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抗旱杀蚜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述抗旱杀蚜剂的用途,该抗旱杀蚜制剂用于小麦、玉米、棉花、甜菜、辣椒、黄瓜、果树、花卉的浸种和喷施,具有明显的抗旱,抗盐,抗蚜虫和抗寒作用。可将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等作物及蔬菜、花卉的种子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旱杀蚜剂加水混合,在室温下搅拌,浸种3小时后,自然凉干,其中抗旱杀蚜剂与种子的重量比为1∶10~30;也可在苗后进行叶面喷施使用,抗旱杀蚜剂与水混合比例为1∶15~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旱杀蚜剂的作用方式是通过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改善植物生理功能,提高缺水条件下植物的成活能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针对干旱地区的蚜虫灾害,能够有效的提高作物的抗蚜能力。从而提高了我国干旱和盐碱地区的作物产量和品质,对土地没有毒性累积作用,对人畜无害、对有益生物无害。该制剂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流程短,成本低、能耗小,且制备过程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旱杀蚜剂的优益之处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旱杀蚜剂的基本组分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物可以缓慢吸收,缓慢释放,延长肥效期,杀蚜效果在作物生长期均有效,且对环境无污染;2、该抗旱杀蚜剂具有多种肥效,含有氮、磷、钾等各种元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因此同时起到了营养、杀虫和生长调节作用,能达到抗旱保墒、提高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发芽率,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有利于作物的生长;3、该抗旱杀蚜剂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根系强大,抗逆性强,保产增产;4、生产该抗旱杀蚜剂的制备方法不受温度影响,可以在室温下进行,操作简单,易于生产;而且制备过程不产生废水、废渣,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能耗小,不受场地限制。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制备本专利技术的抗旱杀蚜剂I将10重量份的一类化学结构为1,3-二氧五环类化合物——RAD(结构式如式I所示,R为呋喃基)、1重量份的化肥——磷酸二氢钾、1重量份的植物生长剂——吲哚乙酸、及25重量份的溶剂——DMF和甲醇(按4∶3的体积比)依次加入反应釜中,在室温下充分搅拌3小时,得到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将5重量份的杀虫剂——吡虫啉、10重量份的保水剂——聚丙烯酸钠盐(分子量在20000左右)、3重量份的乳化剂——吐温80、及30重量份的溶剂——DMF和甲醇(按4∶3的体积比)、与10重量份的上述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充分混匀,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抗旱杀蚜剂I。实施例2、制备本专利技术的抗旱杀蚜剂II将20重量份的一类化学结构为1,3-二氧五环类化合物——RAD(结构式如式I所示,R为呋喃基)、5重量份的化肥——尿素、5重量份的植物生长剂——芸苔素内酯、及40重量份的溶剂——DMF和甲醇(按4∶3的体积比)依次加入反应釜中,在室温下充分搅拌3小时,得到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将15重量份的杀虫剂——吡虫啉、20重量份的保水剂——聚丙烯酸(聚合度1000~1500)、15重量份的乳化剂——OP-10、及70重量份的溶剂——DMF和乙醇(按4∶3的体积比)、与上述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充分混匀,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抗旱杀蚜剂II。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的抗旱杀蚜剂对蚜虫的毒力效果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抗旱杀蚜剂I的复配制剂和对照物——10%吡虫啉乳油(LC50为3.05mg/L),用适量蒸馏水稀释成10、20、30、40、50、60、80mg/L系列浓度,搅拌均匀。其中,复配制剂1和2,其主要成分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抗旱杀蚜剂I相同,只是使用的溶剂——DMF和甲醇的体积比稍有改变,在复配制剂1中,DMF和甲醇的体积比为5∶4,而在复配制剂2中,DMF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1。复配制剂3即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抗旱杀蚜剂I。采用浸渍法,将带有60头左右蚕豆蚜的供试蚕豆植株从盆栽中剪下,在各待测药液中浸渍5s,取出轻轻甩干多余药液,插在海绵上保湿,待药液干后用玻璃罩罩上,上口用纱布封口,放置24h后检查蚜虫死亡状况,标准为以试虫能爬行或能站立或六条腿能剧烈运动的均为活虫,以清水为对照,计算校正死亡率。用Excel根据浓度对数和死亡率相应的机率值作毒力回归曲线,求出相关系数和致死中浓度(LC50)等,并根据计算增效比。生物测定的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以10%吡虫啉乳油为对照(LC50为3.05mg/L),本专利技术的抗旱杀蚜剂I的3个复配制剂对蚕豆蚜均有良好的杀虫活性。10%复配制剂1对蚕豆蚜的LC50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旱杀蚜剂,包括如下的组分: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10~25重量份杀虫剂 5~15重量份保水剂10~20重量份乳化剂3~15重量份溶剂A30~70重量份其中,所述的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将10~20重量份的1,3-二氧五环类化合物、1~5重量份的化肥、1~5重量份的植物生长剂、及25~40重量份的溶剂B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混合而成;所述的1,3-二氧五环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式Ⅰ所示,式中R为烷基、苯基、取代苯基、呋喃基或吡啶基;***式Ⅰ所述的溶剂A和B为N,N-二甲基甲酰胺和甲醇或乙醇的混合液;将上述比例的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保水剂、乳化剂和溶剂A混合均匀,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抗旱杀蚜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旱杀蚜剂,包括如下的组分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 10~25重量份杀虫剂 5~15重量份保水剂 10~20重量份乳化剂 3~15重量份溶剂A30~70重量份其中,所述的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将10~20重量份的1,3-二氧五环类化合物、1~5重量份的化肥、1~5重量份的植物生长剂、及25~40重量份的溶剂B在室温下充分搅拌混合而成;所述的1,3-二氧五环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式中R为烷基、苯基、取代苯基、呋喃基或吡啶基; 式I所述的溶剂A和B为N,N-二甲基甲酰胺和甲醇或乙醇的混合液;将上述比例的抗逆性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保水剂、乳化剂和溶剂A混合均匀,得到本发明的抗旱杀蚜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旱杀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肥为磷酸二氢钾、尿素、或硝酸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旱杀蚜剂,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艳红任天瑞刘京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