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善为专利>正文

肌筋膜按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7171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肌筋膜按摩器,其中包括:一本体、一滚轮、及一用以驱动滚轮的驱动装置;其中滚轮具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突柱,且末端突出于本体的外侧;及一突起部,设置于本体位于紧邻滚轮侧面,并且位于滚轮转动方向前方的位置;突起部可局部施压于人体肌肤,且该多个突柱可产生将人体肌肤朝向该突起部推动的动作,通过突起部与突柱配合,可产生类似手指捏揉肌肤的动作,而达到捏揉推拿肌筋膜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肌筋膜按摩器,特别是指一种可以模仿人类手指捏揉动作,而能够对人体肌筋膜施以捏揉的肌筋膜按摩器。
技术介绍
人体的肌筋膜遍布于人体的皮肤与肌肉之间,其为韧带包覆肌肉的延伸组织,现代人由于生活步调紧张,而且又缺乏运动,常常发生腰痛或是颈部酸痛,或是偏头痛等病症,而这些病症往往是由于人体的肌筋膜发炎,或是肌筋膜紧张所造成。而当肌筋膜疼痛造成病患的背痛、腰痛、或是偏头痛等症状时,却又往往被误认为是其它原因所造成,但实际上,如果能够在日常就针对肌筋膜做适当的按摩,便能够发挥预防的功效,而有效降低肌筋膜酸痛或发炎造成的腰背酸痛等症状。另外由于肌筋膜为韧带组织的延伸组织,而韧带附着于骨胳及关节的部位,因此许多肌筋膜因为受到物理性压迫所造成的疼痛往往被误认为是骨胳或关节的病痛,例如骨刺增生、椎间盘变形、关节炎等各种病痛。上述各种症状为困扰现代人的常见症状,而通过推拿方式即可有效预防或纾解上述症状的发生。而现代人由于生活紧张忙碌,又缺乏运动,因此通过推拿或是按摩消除身体紧张压力有着相当大的助益,但由于时间限制,无法随时由专业的按摩师或推拿师进行按摩,因此便须借助按摩器材自行按摩。肌筋膜属于肌肉表面的组织,必须以揉捏等方式针对肌肉表层组织进行推拿,方可达到按摩肌筋膜的功效,而目前市面上可见的按摩器材,多数是利用震动、局部压力变化等方式对人体的肌肉进行按摩,并无法达到按摩肌筋膜的功效。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乃苦思细索,积极研究,加以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研究的经验,并经不断试验及改进,终于发展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模仿手指捏揉动作,而针对人体肌筋膜进行推拿按摩的肌筋膜按摩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肌筋膜按摩器,其中包括一本体,其内设一空室;及一滚轮,设于该本体的空室内,该滚轮具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突柱;该多个突柱的末端可接触到使用者肌肤;及一驱动装置,设于本体的空室内,可驱动该滚轮产生旋转;及一突起部,设置于该滚轮滚动方向的前方,且紧邻于该滚轮侧边的位置;通过以上组件组合,该突起部及滚轮的突柱可接触使用者的肌肤,并对使用者肌肤表面局部施压,且通过该滚轮旋转,使得该多个突柱产生将肌肤朝向该突起部方向推顶的动作,再加以该突起部的阻挡效果,可产生近似以手指捏揉人体肌肤的动作,而对人体的肌筋膜产生捏揉推拿效果。如上所述的肌筋膜按摩器,其中该滚轮的突柱的末端呈圆弧状。如上所述的肌筋膜按摩器,其中该驱动装置为一同步马达。如上所述的肌筋膜按摩器,其中该驱动装置由二个对称配置的同步马达组成。如上所述的肌筋膜按摩器,其中该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驱动马达及一减速齿轮组。如上所述的肌筋膜按摩器,其中该本体具有一可贴近人体表面的接触面,前述滚轮及突起部装置于该本体位于该贴靠面的一侧,且该滚轮的突柱部份地突出于该贴靠面的外侧。如上所述的肌筋膜按摩器,其中该突起部设置于一个承座之上,且该承座可拆卸地装置于该本体的贴靠面。如上所述的肌筋膜按摩器,其中更进一步包括一用以压紧使用者肌肤表面衣服的压杆。如上所述的肌筋膜按摩器,其中该压杆进一步连设一缓冲设备。如上所述的肌筋膜按摩器,其中该缓冲设备是由一簧片及一转轴所组成,其中该簧片具有一定位端,枢设于本体内部;及一被动端,与转轴连设;该转轴两侧具有小径端,其穿出本体而分别与压杆的二末端连设;中段连设于簧片的被动端;当压杆受力时,可带动转轴进而带动簧片而达到缓冲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肌筋膜按摩器,是在一个可以手持的本体上,装置一个滚轮,该滚轮具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突柱,该多个突柱的末端呈圆弧状,且可抵压接触使用者的肌肤表面,当滚轮转动时,该多个突柱可随着滚轮转动,而间断地对人体表面施压;及一个驱动装置,用以驱动该滚轮旋转;另本专利技术具有一个设置在紧邻该滚轮的侧边,且设置于该滚轮转动方向前方位置的突起部,该突起部可对使用者的肌肤局部地施压,而与该滚轮的多个突柱相互配合。通过该突起部与滚轮的突柱相互配合,可以利用该多个突柱将人体的肌肤朝向该突起部的方向推挤,然后再配合上突起部的阻挡作用,可以产生类似于以手指捏揉推拿皮肤的动作,而达到按摩人体位于皮肤下层的肌筋膜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图。图3至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连续动作示意图。图6至图7为揭示不同高度的突起部及承座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11为图8取去部份组件后,所见的压杆的组装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本体11、空室12、贴靠面 121、长形孔13、开口14、左壳体 16、右壳体 15,17、长形孔18、上壳体 19、长形凸起20、滚轮 21、轴心孔22、突柱30、驱动装置31、心轴 32、电源线33、开关34、调速设备40,40a,40b、承座41、扣件50,50a,50b、突起部60、压杆 61、末端70、缓冲设备71、簧片72、转轴 73、定位端74、小径端 75、被动端 76、凹槽 77、凸起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组件及其功效,兹采用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相关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一本体10、一滚轮20、一驱动装置30、一个承座40、一个突起部50及压杆60等组件,下文将详细说明本体10为一个中空壳体,该本体10设计成方便使用者以单手握持的大小尺寸,且其外型具有圆弧形状,以利于使用者握持操作。该本体10内部具有一空室11,且其一侧面具有一贴靠面12,且于该贴靠面12上设置有一狭长开口13。本实例中,本体10由左壳体14、右壳体16及上壳体18(如图2示)所组成,其中左右壳体14、16上分别设有相应的勾扣及开口(图中未示)及分别设有长形孔15、17;上壳体18内侧设长形凸起19可扣接于左右壳体14、16上的长形孔15、17而组成本体10。滚轮20设于该空室11内部,该滚轮20具有一轴心孔21,以及多个以该轴孔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的突柱22。如图1所示,该滚轮20外围的突柱22至少有一部份是从该本体10的开口13突出于该贴靠面12的外侧,因此如图3~5所示,当使用者将本体10的贴靠面12贴近人体表面时,该多个突柱22突出于该贴靠面12的部份可以碰触到人体的肌肤。驱动装置30设于该空室11内部,且其心轴31与该滚轮20的轴心孔21连接,而能够驱动该滚轮20旋转。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30为二个对称设置在滚轮20二侧的同步马达。此种结构仅是为了符合现有产品规格,从降低成本方面来考虑,实际上,驱动装置30可由一电动马达及一减速齿轮组所替代。滚轮20的轴心孔21连接在该驱动装置30的心轴31上,因此可以受到驱动而以预定的速度旋转。上述实施例的驱动装置30的构造虽由二个分别固设于左右壳体14、16的马达所组成,但其实际运用时亦可只使用单一马达,而其构造亦不限于图中揭示的构造,而能够任意变化为可达到相等功效的装置。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30利用外接的电力作为动力来源,因此其上具有一个延伸于该本体10外侧的电源线32,用以与电力插头或是其它外部的电力供应装置连接。实际上,电源线32上亦可进一步配设一开关33及调速设备34以期更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肌筋膜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其内设一空室;及一滚轮,设于该本体的空室内,该滚轮具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突柱;该多个突柱的末端可接触到使用者肌肤;及一驱动装置,设于本体的空室内,以驱动该滚轮产生旋转;及一突起部,设置于该滚轮滚动方向的前方,且紧邻于该滚轮侧边的位置;通过以上组件组合,该突起部及滚轮的突柱可接触使用者的肌肤,并对使用者肌肤表面局部施压,且通过该滚轮旋转,使得该多个突柱产生将肌肤朝向该突起部方向推顶的动作,再加以该突起部的阻挡效果,可产生近似以手指捏揉人体肌肤的动作,而对人体的肌筋膜产生捏揉推拿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善为
申请(专利权)人:周善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