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善为专利>正文

健身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5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健身椅,包括一个向前倾斜的椅板、多数个支脚、一个定位装置及一个脚部支撑杆。支脚设于椅板下方,稳定地支撑椅板;定位装置的一端固设于椅板,另一端延伸至椅板前沿上方预定位置处;脚部支撑杆是设于支脚后侧下端处。上述组件的组合,倾斜的椅板令使用者腰部自然挺直,且可使腿部与腰部的角度自然形成大于90度;不但可矫正坐姿,矫正脊椎,更可达到改善身体健康的目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健身椅,是提供一种可矫正坐姿、矫正脊椎,进而可放松身体而达到改善身体健康目的的健身椅。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人在十五年来的物理治疗中的「推拿」的工作经验中,发现「推拿」为解除既有「肌筋膜粘连或韧带肥厚」的方法,而「修正坐姿」(人类的静态姿势包括站、坐、躺等三种姿势,其中坐姿为最不稳定者,但日常生活中有较长时间处于此姿势)则为预防「肌筋膜粘连或韧带肥厚」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人体物理结构的躯干中表面应力的分布而言(即肌肉、肌筋膜、韧带等组织为趋向于人体中央垂直线与地心平衡而所施所受的作用力),人体躯干各部的平衡关系概分八层(手臂除外)(1)颈椎第二节以上,(2)肩以上,(3)胸肋以上,(4)腰胝以上,(5)股以上,(6)膝以上,(7)踝以上及(8)踝以下。此八层结构如同八层建筑物具有互动性及柔软性。在复杂的日常活动与随之而来的心情波动下,人体中某一层甚至各层难免因失去平衡而倚靠下一层来维持平衡。结果是某层甚至每一层都失去了平衡,而成为垂直观的如蛇行的扭曲状,因而产生许多病因。如吾人所知,以人体为一立体结构而言,前后左右上下的表面应力是呈对角的相互支撑关系,而非同侧上下互相支撑的关系。举例而言,左上腹的对应点为右上背及右下背,左下腹的对应点为右下背及右下腰胝,右后颈的对应点为左前额及左前胸等。亦即,在取得相对于地心引力的最终平衡(坐姿)时,人体上半身的五层结构自然形成(由侧面观的)如连续Z字型的表面应力分布。如图5A所示的圆圈是表示人体对应的五层结构,而点线则揭示Z字型的表面应力分布。而此Z字型每一角度越大,相对于人体(与地心垂直的中央线)的杠杆作用力或扭力越小。因此,当人体坐姿越趋向于站姿,则表面应力越小。故改变或控制人体各层结构的相对角度,亦将改变整体的Z字型的表面应力大小。腰椎(骨盆腔、下腹部)为人体脊柱各部(颈椎、胸椎、腰椎、荐椎)相互间物理作用力平衡的关键所在,且桌面工作或视觉方向在前方的相关条件下,引导躯干(坐姿)略向前倾(椅面的倾斜度),使下腹部保持在预定的位置,则下背部至骨盆腔前面至臀部后面以至大腿前面所形成的如Z字型的角度将大于传统坐姿时此部位的角度(上半身)。又,因为大腿与下腹部的相关角度及小腿与足趾的相关角度,同时置放于预设的较为舒展的角度中(坐姿时腿部以下较不须活动),故人体躯干在上述状态中的表面应力将全面变小。与此同时,下腹部的表面应力因而变大,而保持腹部肌肉某种紧实程度。大部份的传统座椅皆是将椅背做为坐姿时的后方定位机构,而导致身体表面应力的Z字型分布角度太小,而使杠杆作用力及扭力增大,因而产生肌筋膜粘连或韧带肥厚及其所导致的肌筋膜粘连症候群及自律神经失调等诸多症状。有鉴于传统座椅的缺点,本专利技术人乃着手研究、改良,终于创造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健身椅,达到矫正坐姿及矫正脊椎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健身椅,达到放松全身进而改善健康瘦身(缩小腹围)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健身椅,其特征是它包括一个向前倾斜的椅板、多数个支脚及一个定位装置,该支脚设于该椅板的下方,稳定地支撑该椅板;该定位装置的一端固设于该椅板,另一端延伸至该椅板前沿上方预定位置处。该定位装置是一L型杆体。该定位装置是由母扣带与公扣带所组成或是公母粘扣带组成。该定位装置是一护带,该护带二端设有扣设于该椅板上的扣件。该支脚是由二较短前支杆及二较长后支杆所组成。该二较长后支杆间设有支撑杆。该二较长后支杆间设有一连杆,该连杆向外侧延伸成支撑杆。该支脚是由二组X型支脚所组成。该二组X型支脚后侧下端间连设一支撑杆。该二组X型支脚后侧下端间连设一支连杆并向外延伸成支撑杆。该定位装置是一连设于该椅板前沿的T型杆,其垂直部垂直固设于该椅板,其水平部设于该垂直部的顶部。通过上述组件的组合,当人们坐于其上时,倾斜的椅板使腰部可自然挺直;定位装置可辅助身体定位而防止继续向前倾;脚部支撑杆可搁放脚部,除可防止身体向前倾外更可适当地放松脚部(踝以下)而达全身放松的效果,进而达到改善身体健康的目的。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立体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的使用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定位装置的示意图。图9是公、母粘扣带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阅图1~图2所示,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其中椅板1下方设有由杆体21、22组成的X型支脚2,对称二X支脚2后侧下端设有连杆4,该连杆4向外侧延伸形成支撑杆41。此外,椅板1后侧固设一L型杆体3,该L型杆体3的水平部31向前延伸至椅板1前沿预定位置处。吾人坐于一般椅子时,腿部与腰部成大约90度或小于90度,因此身体内部自然形成许多内压。当人们坐于椅板1上时,由于椅板倾斜作用使其脚部自然挺直,此时,腿部与腰部的角度自然形成大于90度。此时,吾人身体内部会觉得放松。当使用者再将两脚踝搁放于脚部定位构件上时,他会感到非常的轻松,每天酌量安坐半小时,不但可得到矫正坐姿及矫正脊椎的效果,更可达到改善身体健康的目的。实施例2参阅图3~图4所示,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其中椅板1下方设有二较短前支杆21a及二较长后支杆22a;该二较长后支杆22a间设有支撑杆4a。本技术的椅板的倾斜角最好在12~15度之间,如图4所示,而定位装置3最好设于下腹处。实施例3参阅图5~图5A所示,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其中二较长后支杆22a间连设一连杆40a,该连杆40a向外侧延伸形成支撑杆41a。如图5A所示是本技术的使用实施例示意图,其中人体与地面呈约85度,其腰部与腿部呈大于90度,其脚踝搁于支撑杆41a,使踝关节的上下方接近180度。实施例4参阅图6所示,是本技术的实施例4,其中二X型支脚2b间的距离较宽,而脚部支撑杆4b设于二支脚2b后侧下端之间。此外,定位装置3b是用左侧杆31b、右侧杆33b及连设于二杆之间的连杆32b所组成。该连杆32b可通过一端枢设固接,另一端扣设固接方式设置或两端均使用扣设的方式设置,由于该等技术均为传统技术,于此不予赘述。实施例5参阅图7~图9所示,是本技术的实施例5,其中定位装置3c是由母扣带31c及公扣带32c所组成。图8是用于图7的公母扣带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的公母扣带32c、31c可由如图9所示的定位装置3d的公母粘扣带(32d、31d)所替代。实施例6参阅图10所示,是本技术的实施例6,其中定位装置3e是由一个由一带体31e与两连设于带体31e端部的扣件32e的护带3e;及二个固设于椅板1的定位件34e所组成。该扣件32e上设有T型开口33e可扣设于定位件34e的T型杆35e而固设于椅板1上。实施例7参阅图11所示,是本技术的实施例7,其中定位装置3f是一连于椅板1前沿的T型杆,其中垂直部31f大致垂直固设于椅板1,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身椅,其特征是:它包括一个向前倾斜的椅板、多数个支脚及一个定位装置,该支脚设于该椅板的下方,稳定地支撑该椅板;该定位装置的一端固设于该椅板,另一端延伸至该椅板前沿上方预定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善为
申请(专利权)人:周善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