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拍握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51478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球拍握把结构,该球拍握把包括握把内芯与包覆于球拍握把内芯上的外覆层;其中球拍握把的握把内芯或避震材外覆层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对称的纵向凹沟槽,各凹沟槽中分别嵌置有由避震材制作的补充该凹沟槽的嵌条体或与握把内芯相同材质的嵌条体。使得该球拍握把上呈对称间隔的设置避震材,即对常规截面形状的球拍握把进行了隔断式设计,如此对由拍框上传导而来的振动波具有一破坏和削弱的作用,再利用避震材吸收部分振动波,从而阻隔了一部份拍框上的振动波,使其不于传递到手臂上,从而对手臂具有保护作用,减少了“网球肘”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可提升击球时的舒适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网球、壁球、羽拍等球类的球拍结构,特别是指一种球拍握把结构
技术介绍
网球、壁球等球类运动的特点就是打击力度较大,因此人们在选购此类球拍时,除了要选择重量较轻的以外,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就是球拍拍框处的刚性是否足够、球拍三角区及握把处的避震效果是否更好。尤其对于球拍的避震性能来说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如果球拍的避震效果不好,击球时所产生的振动波将直接传递到人体的手臂上,时间久后会使手臂酸痛,即产生俗称的“网球肘”运动现象。因此,如何增加此类球拍的避震性能,是业者长期以来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配合图1所示,一般球拍握把的避震结构是在球拍握把1’外层设有一弹性层2’, 由于握把1’与拍框的整体性,则振动波向球拍握把传递的波形亦较为完整,如此该握把外覆的一层弹性层2’对球拍的避震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仍需进一步改进,本案便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球拍避震性能的球拍握把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球拍握把结构,该球拍握把包括握把内芯与包覆于球拍握把内芯上的外覆层;其中在握把内芯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对称的纵向凹沟槽,各凹沟槽中分别嵌置有由避震材制作的补充该凹沟槽的嵌条体。所述凹沟槽设置为四条,两两对称的成型于握把内芯截面的四角处。所述凹沟槽设置为四条,两两对称的成型于握把内芯截面的上下面及左右面上。所述凹沟槽设置为六条,两两对称的成型于握把内芯截面的四角处及握把内芯截面的上下面或左右面上。所述凹沟槽设置为八条,两两对称的成型于握把内芯截面的四角处及握把内芯截面的上下面与左右面上。所述的外覆层为软质避震材。所述的避震材为发泡体或橡胶材料。所述的外覆层为皮带。一种球拍握把结构,该球拍握把包括握把内芯与包覆于球拍握把内芯上的避震材外覆层;其中在外覆层上形成有对称的纵向凹沟槽,各凹沟槽中分别嵌置有与握把内芯相同材质的嵌条体。所述的握把内芯与嵌条体为高分子复合材料。所述凹沟槽设置为四条,两两对称的成型于握把外覆层截面的四角处。所述凹沟槽设置为四条,两两对称的成型于握把外覆层截面的上下面及左右面上。所述凹沟槽设置为六条,两两对称的成型于握把外覆层截面的四角处及握把外覆层截面的上下面或左右面上。所述凹沟槽设置为八条,两两对称的成型于握把外覆层截面的四角处及握把外覆层截面的上下面与左右面上。所述的避震材为发泡体或橡胶材料。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在球拍握把的握把内芯或外覆层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对称的纵向凹沟槽,各凹沟槽中分别嵌置有由避震材制作的补充该凹沟槽的嵌条体或与握把内芯相同材质的嵌条体。使得该球拍握把上呈对称间隔的设置避震材,即对常规截面形状的球拍握把进行了隔断式设计,如此对由拍框上传导而来的振动波具有一破坏和削弱的作用,再利用避震材吸收部分振动波,从而阻隔了一部份拍框上的振动波,使其不于传递到手臂上,从而对手臂具有保护作用,减少了“网球肘”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可提升击球时的舒适度。另外,该凹沟槽的设置相对会降低一些球拍的刚性,进一步提高球拍的控球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球拍握把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球拍握把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球拍握把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球拍握把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球拍握把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如图2、3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球拍握把结构,该球拍是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该球拍握把包括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握把内芯1与包覆于球拍握把内芯1上的外覆层2 ;其关键是在握把内芯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对称的纵向凹沟槽11,各凹沟槽11中分别嵌置有由避震材制作的补充该凹沟槽11的嵌条体3。此处的避震材为软质发泡体或橡胶材料。如图2所示的第一种实施例,球拍握把的截面是为矩形面,在其四角处形成切面而最终形成为八棱面,此处的凹沟槽11是设置为四条,并纵向贯通于整个握把内芯1,各凹沟槽11两两对称的成型于握把内芯1截面的四角处,各凹沟槽11中分别嵌置避震材嵌条体3。而外覆层2可进一步为软质的避震材,如发泡体或橡胶材料,之后再包覆皮带;亦或外覆层2直接采用皮带即可。如图3所示的第二种实施例,此处的凹沟槽11亦设置为四条,两两对称的成型于握把内芯1截面的上下面及左右面上,各凹沟槽11中分别嵌置避震材嵌条体3,而外覆层2 可进一步为软质的避震材,如发泡体或橡胶材料,之后再包覆皮带;亦或外覆层2直接采用皮带即可。当然,凹沟槽11不局限于设置为四条,还可以设置为六条或八条,并两两对称的成型于握把内芯1截面的四角处及握把内芯1截面的上下面或/和左右面上。4此处,两实施例中握把内芯1上对称的纵向凹沟槽11的形成,再配合嵌置的避震材嵌条体3,即对常规截面形状的球拍握把进行了隔断式设计,如此对由拍框上传导而来的振动波具有一破坏和削弱的作用,再利用避震材吸收部分振动波,从而阻隔了一部份拍框上的振动波,使其不于传递到手臂上,从而对手臂具有保护作用,减少了“网球肘”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可提升击球时的舒适度。同时该凹沟槽11的设置相对会降低一些球拍的刚性, 进一步提高球拍的控球能力。再如图4、5所示,本技术揭示的球拍握把结构,该球拍是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该球拍握把包括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握把内芯1与包覆于球拍握把内芯1上的避震材外覆层4 ;其关键是在避震材外覆层4上形成有对称的纵向凹沟槽41,各凹沟槽41中分别嵌置有与握把内芯1相同材质的嵌条体5。此处的避震材为软质发泡体或橡胶材料。如图4所示的第三种实施例,球拍握把的截面是为矩形面,在其四角处形成切面而最终形成为八棱面,此处的凹沟槽41是设置为四条,并纵向贯通于整个握把内芯1,各凹沟槽11两两对称的成型于避震材外覆层4截面的四角处,各凹沟槽41中分别嵌置与握把内芯1相同材质的嵌条体5,之后再包覆皮带形成整体握把。如图5所示的第四种实施例,此处的凹沟槽41亦设置为四条,两两对称的成型于避震材外覆层4截面的上下面及左右面上,各凹沟槽41中分别嵌置握把内芯1相同材质的嵌条体5,之后再包覆皮带形成整体握把。同样,此处的凹沟槽41不局限于设置为四条,还可以设置为六条或八条,并两两对称的成型于外覆层4截面的四角处及外覆层4截面的上下面或/和左右面上。此处,第三、四两实施例中避震材外覆层4上对称的纵向凹沟槽41的形成,再配合嵌置的嵌条体5,同样是对常规截面形状的球拍握把进行了隔断式设计,仍然对由拍框上传导而来的振动波具有一破坏和削弱的作用,再利用避震材吸收部分振动波,同样阻隔了一部份拍框上的振动波,使其不于传递到手臂上,从而对手臂具有保护作用,减少了 “网球肘” 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可提升击球时的舒适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球拍握把结构,该球拍握把包括握把内芯与包覆于球拍握把内芯上的外覆层;其特征在于:在握把内芯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对称的纵向凹沟槽,各凹沟槽中分别嵌置有由避震材制作的补充该凹沟槽的嵌条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拍握把结构,该球拍握把包括握把内芯与包覆于球拍握把内芯上的外覆层; 其特征在于在握把内芯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对称的纵向凹沟槽,各凹沟槽中分别嵌置有由避震材制作的补充该凹沟槽的嵌条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拍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凹沟槽设置为四条,两两对称的成型于握把内芯截面的四角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拍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凹沟槽设置为四条,两两对称的成型于握把内芯截面的上下面及左右面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拍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凹沟槽设置为六条,两两对称的成型于握把内芯截面的四角处及握把内芯截面的上下面或左右面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拍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凹沟槽设置为八条,两两对称的成型于握把内芯截面的四角处及握把内芯截面的上下面与左右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燕民黄敏宣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