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硬核桃破壳取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26894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掌中硬核桃破壳取仁装置,包括第一开核器、第二开核器以及至少一个突起。第一开核器与第二开核器之间转动连接。第一开核器具有第一腔体。第二开核器具有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置核桃。突起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小巧,内刚外软,不仅可以握在手中使用,而且由于采用了多点分布接触的增力机构,所以可以简单、省力地将硬核桃压开,顺利地取出核桃仁,使用方便,非常实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庭生活用品领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掌中硬核桃破壳取仁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核桃具有独特的外形,而且外壳坚硬,很难将壳打破去除核桃仁。目前核桃破 壳的方法有很多,但一般主要以大核桃为对象,以超硬小山核桃为对象的则很少。市面上常 见的方法有用锤子等硬物砸开;或用核桃钳子夹开;或用两个斜面管子拧开。上述方法分别存在以下缺点用锤子等硬物砸开,不仅显得笨拙,而且还会砸到 手,也难免会砸碎核桃仁,同时核桃往往也不会完全取出;用核桃钳子夹开核桃,同样由于 核桃局部受力,容易将核桃仁夹砸碎,也容易造成局部核桃仁留在壳内;用两个斜面管子拧 开,则一般只能将核桃开成两半,根本不能将核桃完全打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硬核桃破壳并完整地取出核桃仁的掌中硬 核桃破壳取仁装置。本技术提出一种掌中硬核桃破壳取仁装置,包括第一开核器、第二开核器以 及至少一个突起。第一开核器与第二开核器之间转动连接。第一开核器具有第一腔体。第 二开核器具有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置核桃。突起设置于所述 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内侧。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开核器和第二开核器均具有外壳和内壳,内壳具有至少 一个导向孔,所述突起设置于导向孔内。进一步的,所述内壳的材质比外壳的材质坚硬。外 壳较软便于手动施力,内壳为硬质,起支撑和突起的定位导向的作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开核器或第二开核器上设置有定位槽,可以方便地按核 桃的外形稳定放置核桃。本技术中,所述突起的顶端为针尖状,每个突起接触核桃的面积较小,所以压 强大,可以达到增力的目的,实现小握力压开硬核桃。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开核器和第二开核器之间通过活页转动连接。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开核器设置有第一手柄,第二开核器设置有第二手柄,所 述第一手柄的位置与第二手柄的位置相对应。如果手小或握力不够可以借助第一手柄和第 二手柄施力,轻松打开硬核桃。本技术中,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直径均为35mm。本技术结构小巧,内刚外软,不仅可以握在手中使用,而且由于采用了多点分 布接触的增力机构,所以可以简单、省力地将硬核桃压开,顺利地取出核桃仁,使用方便,非常实用。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一实施例中第一开核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一实施例中第二开核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一实施例中掌中硬核桃破壳取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另一实施例中掌中硬核桃破壳取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 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 结合图1 图3,本技术所提出的掌中硬核桃破壳取仁装置包括第一开核器 10、第二开核器11以及多个突起12。其中,第一开核器10和第二开核器11之间通过活页 13相互转动连接。结合图1和图2,第一开核器10具有第一腔体100,第二开核器11具有第二腔体 110,且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110均为半圆形。当第一开核器10和第二开核器11闭合 时,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11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图未示),该容置空间用以容置核桃。 具体的,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110的直径均为35mm。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核器11上开有定位槽111,可以方便地按核桃 的外形稳定放置核桃。定位槽111也可以开在第一开核器10上,或者第一开核器10和第 二开核器11上均开有定位槽111,本技术对定位槽111的数目和位置并不做出限制。结合图1和图2,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110的内侧均分布有多个突起12,且突 起12的顶端为针尖状,以减小与核桃的接触面积,达到省力的效果。本技术中,第一开核器10和第二开核器11均具有两层结构外壳和内壳,且 外壳较软,例如可以是橡胶,便于手动施力;内壳较为坚硬,起支撑和突起12的定位导向的 作用。具体来说,内壳上分布有多个导向孔14,突起12设置于导向孔14内。本技术的作动过程为将硬核桃放置于第一开核器10与第二开核器11中,用 力握住掌中硬核桃破壳取仁装置,突起12在握力作用下,沿着硬质内壳的导向孔14压向硬 核桃,硬核桃受力被压开。由于本技术中,突起12根据硬核桃的结构形状作用于硬核桃的指定位置,内 壳导向孔14的布局与突起12的布局一致,导向孔14起导向作用,以确保突起12不会有大 的偏离和倾倒。根据硬核桃的刚度范围,突起12设计顶端与硬核桃接触处为小面积接触,因此对 硬核桃产生的压强大,可以产生较大的压力,将硬核桃压开。同时,突起12的行程范围不 大,所以完全可以通过手指的感知特性实现对硬核桃的适当压开。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掌中硬核桃破壳取仁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大部分相同,不 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开核器10设置有第一手柄101,第二开核器11设置有第二手 柄112,且第一手柄101的位置与第二手柄112的位置相对应。小孩或手握力不够的人可以 借助第一手柄101和第二手柄112施力,轻松打开硬核桃。 本技术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 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 饰,都应作为本技术的技术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掌中硬核桃破壳取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核器、第二开核器以及至少一个突起,所述第一开核器与第二开核器之间转动连接,第一开核器具有第一腔体,第二开核器具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置核桃,所述突起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掌中硬核桃破壳取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核器、第二开核器以及至少 一个突起,所述第一开核器与第二开核器之间转动连接,第一开核器具有第一腔体,第二开 核器具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置核桃,所述突起设置于 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掌中硬核桃破壳取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核器和 第二开核器均具有外壳和内壳,内壳具有至少一个导向孔,所述突起设置于导向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掌中硬核桃破壳取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材质比 外壳的材质坚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培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机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