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4160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原料组成为:天麻、陈皮、半夏(制)、竹茹、泽泻(制)、白术、川芎、甘草、生姜等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了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质量控制方法对天麻、陈皮、泽泻(制)、白术、川芎、甘草进行了鉴别,对处方中天麻以天麻素计进行了含量测定,通过本质量控制方法能有效的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并且使用该方法控制的产品在药理效果上表现的更为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和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属于中药

技术介绍
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症状。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可以闭自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西医中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内耳迷路病(如眩晕综合征,迷路炎)、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时,均可参照本证论治。 本病病位在清窍,由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致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肝阳上亢、痰火上逆、瘀血阻窍而扰动清窍发生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故张景岳谓“虚者居其八九”,如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肾精亏虚、脑髓失充。眩晕实证多由痰浊阻遏,升降失常,痰火气逆,上犯清窍,瘀血停着,痹阻清窍而成。眩晕的发病过程中,各种病因病机,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虚实夹杂;或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历代医书对本病论述很多,《内经·至真要大论》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多属肝的疾病;《河间六书》认为本病是因风火为患,有“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平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主张以“治痰为先”《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这此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眩晕的病因病机,和临证治疗。 肝风、痰火上扰清窍,进一步发展可上蒙清窍,阻滞经络,而形成中风;或突发气机逆乱,清窍暂闭或失养,而引起晕厥。因此眩晕往往是一些危险性疾病的先兆,西药中对其有针对性的治疗者较少,而相关中药大多存在质量控制不科学,疗效不稳定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药制成的 天麻 50-100重量份 羚羊角 20-40重量份 陈皮 60-120重量份 半夏(制) 100-200重量份竹茹 100-200重量份 泽泻(制) 200-400重量份 白术 120-240重量份薏苡仁 240-480重量份 当归 100-200重量份 川芎 30-60重量份 甘草(炙) 30-60重量份 生姜 45-90重量份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是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药制成的 天麻 50重量份 羚羊角 40重量份陈皮 60重量份 半夏(制) 200重量份竹茹 100重量份 泽泻(制) 400重量份 白术 120重量份薏苡仁 480重量份 当归 100重量份 川芎 60重量份 甘草(炙) 30重量份 生姜 90重量份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是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药制成的 天麻 100重量份羚羊角 20重量份陈皮 120重量份 半夏(制) 100重量份竹茹 200重量份 泽泻(制) 200重量份 白术 240重量份薏苡仁 240重量份 当归 200重量份 川芎 30重量份 甘草(炙) 60重量份 生姜 45重量份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是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药制成的 天麻 100重量份 钩藤 100重量份 陈皮 120重量份 半夏(制) 100重量份 竹茹 200重量份 泽泻(制) 200重量份 白术 240重量份 茯苓 240重量份 白芍 200重量份 川芎 30重量份甘草(炙) 60重量份 生姜 45重量份 本专利技术组方科学,天麻、羚羊角平肝熄风,防止风阳上扰;陈皮理气健脾,半夏降逆止呕,竹茹清热化痰,合用则燥湿化痰,消除瘀阻之痰浊,使气血得以上荣头目;薏苡仁、泽泻、白术健运脾胃,补中益气,川芎、当归养血行气,柔肝止痛,使气血得以充盈;甘草、生姜、健脾和胃,调和诸药。全方共用,可祛痰定眩,和胃止呕。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为 以上十二味,陈皮、生姜、当归提取挥发油,余下药液浓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70%,得陈皮、生姜、当归的醇液;药渣与薏苡仁、甘草、竹茹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2小时,第二次0.5-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70%,静置,滤过,滤液与上述陈皮、生姜的醇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I;羚羊角加水烊化,得羚羊角烊化液;天麻另煎,煎液依上法醇处理,得浓缩液II;其余泽泻等四味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2005版药典一部附录IO),用40-70%乙醇浸渍8-36小时后,缓缓渗漉,漉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III;将上述浓缩液I、II、III与羚羊角烊化液合并,加入辅料与上述陈皮、生姜、当归挥发油,混匀,制成本领域各种常规制剂,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软胶囊、合剂,即得。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合剂的制备方法为 以上十二味,陈皮、生姜、当归提取挥发油,余下药液浓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50%,得陈皮、生姜、当归的醇液;药渣与薏苡仁、甘草、竹茹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50%,静置,滤过,滤液与上述陈皮、生姜的醇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得浓缩液I;羚羊角加水烊化;天麻另煎,煎液依上法醇处理,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得浓缩液II;其余泽泻等四味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2005版药典一部附录IO),用50%乙醇浸渍24小时后,缓缓渗漉,漉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得浓缩液III;将上述浓缩液I、II、III与羚羊角烊化液合并,加苯甲酸钠5.0g,混匀,滤过,加入上述陈皮、生姜挥发油,混匀,制成约1000ml,即得。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鉴别方法和/或含量测定中的一种或几种 鉴别 A.取本品制剂相当于生药材10-40g,用石油醚(60—90℃)振摇提取1-3次,每次10-30ml,合并石油醚液,蒸干,残渣加氯仿0.5-2.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0.5-2.0g,加水30-60毫升煎煮10-4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30ml,放凉后用石油醚(60—90℃)振摇提取1-3次,每次10-40ml,合并石油醚液,蒸干,残渣加氯仿0.5-2.0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2-60.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B.取本品制剂相当于生药材10-30g,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1-3次,每次10-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该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药制成的: 天麻50-100重量份 羚羊角20-40重量份 陈皮60-120重量份 半夏(制)100-200重量份 竹茹100-200重量份 泽泻(制)200 -400重量份 白术120-240重量份 薏苡仁240-480重量份 当归100-200重量份 川芎30-60重量份 甘草(炙)30-60重量份 生姜45-90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立家付建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