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13105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车架,其包括座板及背靠机构,座板包括前座板以及与前座板枢接的后座板,后座板具有凸块;背靠机构包括卡合件,背靠组件以及连接轴,卡合件设置于前座板与后座板之间,且卡合件具有至少两定位槽,背靠组件包括背靠管、锁定件以及复位件,背靠管开设有空腔,锁定件及复位件设置于空腔中,连接轴依次枢接地穿设卡合件、背靠管以及锁定件,锁定件具有穿出背靠管的固定块,锁定件的一端穿出背靠管并插置于定位槽中以固定背靠管,当移动后座板,凸块推动固定块使锁定件脱离所述定位槽。该婴儿车架可实现安全的座位换向功能,且收合操作简单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儿车架
本技术涉及婴儿用品,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婴儿车架。技术背景婴儿车主要是提供婴儿乘座并由大人推动,而满足广大父母能随时随地带婴儿 到户外散步或购物。为了更好地满足此需求,现在市面上的多数婴儿车均在其车架构造 的设计上有所改进,即设计成可折叠式婴儿车,使得婴儿车在使用时可以张开成婴儿车 的形态,而不使用时则可以收合成较小体积以方便收藏或携带;或者为了方便父母随身 携带婴儿的日用品,而在婴儿车上安装置物篮之类的。除此之外,当婴儿乘坐婴儿车 时,大人通常位于婴儿座位部的后侧位置,当推动婴儿车前进时,大人并无法正面地看 到婴儿,同样地,婴儿在乘坐时亦无法看到自己的亲人,当婴儿想看大人时,他/她必 须回头才能看到大人。该设计使得婴儿无法看到大人而缺乏安全感,大人也因无法正视 婴儿而缺乏跟婴儿的互动。为了方便大人在推动婴儿时能够正面看到婴儿,市面上有设计将婴儿车的手推 杆设计成可以朝后及朝前换向,提供予操作者可选择的使用手推杆位置。但是,基于此 设计的婴儿车,由于必须考虑前后位置推动的操控性以及手推杆换向后的安全性因素, 如重心、换向时的卡掣固定设置是否全面完整等。因此虽然此类婴儿车能满足婴儿跟父 母互动的需要,但是此类婴儿车结构比较复杂,且容易潜藏着对婴儿本身诸多危险性。 另一种可以提供操作者选择面向或背向婴儿的婴儿车,其具有固定式的手推杆,但其座 位部可以拆卸换向。此类婴儿车由于换向时,必须将座位部拆除更换位置,因而及不方 便,且因座位部经常拆卸安装交替,使得座位部容易损坏。并且,由于该婴儿车添加了 换向的功能,使得婴儿车的结构较为复杂,因而在当婴儿车在收合时,需要实施较多的 步骤才能达到婴儿车收合的形态。因此,亟待一种可实现安全的座位换向功能,且收合操作简单方便的婴儿车 架,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架,该婴儿车架不仅可实现安全的座位 换向功能,且当婴儿车架收合时,其操作简单便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儿车架,其包括座板以及背靠机 构,所述座板包括前座板以及与所述前座板枢接的后座板,所述后座板具有凸块;背 靠机构,包括卡合件,背靠组件以及连接轴,所述卡合件设置于所述前座板与所述后座 板之间,且所述卡合件具有至少两定位槽,所述背靠组件包括背靠管、锁定件以及复位 件,所述背靠管开设有空腔,所述锁定件及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连接轴 依次枢接地穿设所述卡合件、所述背靠管以及所述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具有穿出所述背 靠管的固定块,所述锁定件的一端穿出所述背靠管并插置于所述定位槽中以固定所述背靠管,当移动所述后座板,所述凸块推动所述固定块使所述锁定件脱离所述定位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婴儿车架具有前座板及后座板,且在前座板及后 座板之间设置了卡合件,通过背靠组件与卡合件中两个定位槽的对接与否,实现背靠管 的换向,从而实现婴儿座位的换向。本技术的座位换向机构由卡合件及背靠组件构 成,结构简单合理,其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以往复杂的婴儿车换向装置造成的不安全 隐患。并且,婴儿车架的后座板上增加了凸块的设计,当收合婴儿车架时,提拉后座 板,该凸块抵触并推动锁定件上的固定块,从而同时收合座板与背靠组件,实现只须一 步骤,连动收合整台婴儿车架的方便快捷的效果,收合操作简单便捷。较佳地,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容置于所述空腔中,且所述弹簧的一端 抵触于所述连接轴,另一端抵触于所述锁定件。较佳地,所述婴儿车架中所述背靠组件还包括连动件,所述连动件连接于所述 锁定件。较佳地,所述背靠组件还包括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安装于所述背靠管上,所述 背靠管开设有长槽孔,所述连动件具有握合部,所述连动件的端部连接于所述锁定件, 所述握合部滑动地穿过所述长槽孔并与所述保护件相配合设置。通过连动件带动锁定 件,使锁定件插置于不同的定位槽中,实现背靠管的不同定位。连动件的设置使得婴儿 座位的换向方便便捷。保护件与连动件的配合设置,使得连动件的操作更加方便。较佳地,所述婴儿车架中所述凸块包括推动面及保持面,所述推动面面对所述 固定件设置,所述推动面与所述保持面之间的夹角呈钝角。当收合婴儿车架时,所述固 定件抵触所述凸块的推动面,并沿着该推动面最终卡停于凸块的保持面上,实现背靠管 及后座板的收合。较佳地,所述婴儿车架还包括前脚管、后脚管、前轮组及后轮组,所述前脚管 的上部枢接于所述后脚管的上部,所述前脚管的下部枢接于所述前轮组,所述后脚管的 下部枢接于所述后轮组。较佳地,所述婴儿车架还包括避震机构,所述避震机构安装在所述前脚管的下 部,所述前轮组枢接于所述避震机构。避震机构的设置使得婴儿车架行驶在不平的路面 时,最大程度地保持婴儿的舒适度与安全性。较佳地,所述婴儿车架还包括扶手及推杆,所述扶手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 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扶手,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后座板,所述扶手枢接于所述推杆,所述前 脚管的上端、所述后脚管的上端均枢接于所述扶手。较佳地,所述婴儿车架所述推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前座板,当所述推杆移 动时,所述前座板随所述推杆移动方向转动,且所述后座板相对于所述前座板转动地方 向反向转动。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 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 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婴儿车架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婴儿车架中背靠机构及座板的立体图。图3a是图2所示背靠机构及座板的部分剖视图。图劝是图3a中A的放大图。图如是图1所示婴儿车架中背靠组件的部分示意图。图4b是图如所示背靠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5a是图1所示婴儿车架另一状态的立体图。图恥是图5a所示婴儿车架的侧视图。图6至图7是图恥所示婴儿车架两种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图恥所示婴儿车架收合过程中的状态图。图9是图恥所示婴儿车架收合后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例。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图1 所示为本技术婴儿车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儿 车架10,其包括推杆11、扶手12、背靠机构13、座板14、前脚管15、后脚管16、前轮 组17以及后轮组18。该婴儿车架不仅可实现安全的座位换向功能,且当婴儿车架收合 时,其操作简单便捷。本实施例婴儿车10具有基本对称的结构,其左视图与右视图基本 相同。参考图l-3a,本技术婴儿车架10中的座板14包括前座板141、后座板 142,前座板141两侧前端分别与前脚管15枢接,并有一座管(图未示)枢接于前座板 141与前脚管15枢接处,并向后脚管16方向延伸并支撑前座板141,所述座管后端与后 座板142枢接,前座板141及后座板142之间预留可以使得两者相对转动的空间,使得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板,所述座板包括前座板以及与所述前座板枢接的后座板,所述后座板具有凸块;以及背靠机构,包括卡合件,背靠组件以及连接轴,所述卡合件设置于所述前座板与所述后座板之间,且所述卡合件具有至少两定位槽,所述背靠组件包括背靠管、锁定件以及复位件,所述背靠管开设有空腔,所述锁定件及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连接轴依次枢接地穿设所述卡合件、所述背靠管以及所述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具有穿出所述背靠管的固定块,所述锁定件的一端穿出所述背靠管并插置于所述定位槽中以固定所述背靠管,当移动所述后座板,所述凸块推动所述固定块使所述锁定件脱离所述定位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福先
申请(专利权)人:宝钜儿童用品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