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91722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推车车架,推车车架包括左前支架、右前支架、与左前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的左前连接件、与右前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的右前连接件、上部与左前支架的上部相转动地连接的左后支架、上部与右前支架的上部相转动地连接的右后支架、与左后支架相滑动地连接的左滑动件、与右后支架相滑动地连接的右滑动件、能够横向折叠的底撑架、能够横向折叠的后撑架,底撑架包括第一底撑杆、与第一底撑杆相交叉且在交叉处相转动地连接的第二底撑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构思的技术方案,推车车架的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儿童推车,通常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 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底前部的左前轮组件与右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底后部的 左后轮组件与右后轮组件、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如中国专利 局公开的名称为伞把车、公开号为2389095的文件中所示,该推车包括前腿、设置于所述的 前腿下端部的可转动的前轮、后腿、设置于所述的后腿的下端部的可转动的后轮、前端部与 所述的前腿的后端部可转动连接的推手杆,所述的后腿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可转动连 接,两根杆件相交叉并在交叉处可转动连接的下十字撑的两个前端部分别与一对前腿的下 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十字撑的两个后端部分别与所述的一对后腿可转动连接;两根后 连杆的外端分别与一对后腿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两根后连杆的内端部之间可转动连接并且 在其可转动连接处设有限位装置;两根杆件相交叉并在交叉处可转动连接的后十字撑的两 个下端部分别与后腿上的转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十字撑的两个上端部分别与一对推 手杆可转动连接;下连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前腿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连杆的后端部与所 述的后腿之间可转动连接。折叠过程中,两个推手杆向前下方翻倒,两个推手杆与两个前腿 相靠拢,在下十字撑与后十字撑的作用下,两个推手杆与两个后腿相远离,两个前腿与两后 腿相远离,并且横向的尺寸减小,推车折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推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推车,包括 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底前部的左前轮组件与右前 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底后部的左后轮组件与右后轮组件、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 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左前支架;右前支架;左前连接件,所述的左前连接件与所述的左前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右前连接件,所述的右前连接件与所述的右前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左后支架,所述的左后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的左前支架的上部相转动地连接;右后支架,所述的右后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的右前支架的上部相转动地连接;左滑动件,所述的左滑动件沿着所述的左后支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左后支架相 滑动地连接;右滑动件,所述的右滑动件沿着所述的右后支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右后支架相 滑动地连接;能够横向折叠的底撑架,所述的底撑架包括第一底撑杆、与所述的第一底撑杆相 交叉且在交叉处相转动地连接的第二底撑杆,所述的第一底撑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左前连 接件至少能在两个相交的平面上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底撑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右滑 动件至少能在两个相交的平面上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撑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右前 连接件至少能在两个相交的平面上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撑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左 滑动件至少能在两个相交的平面上相转动地设置;能够横向折叠的后撑架,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所述的左后支架、所述的右后支架、 所述的左滑动件、所述的右滑动件之间;或者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所述的左后支架、所述的 右后支架之间。当锁定机构解锁后,左滑动件相对左后支架向上滑动,右滑动件相对右后支架向 上滑动,在左前连接件、右前连接件、底撑架与后撑架的作用下,使得左前支架与左后支架 相对靠拢,右前支架与右后支架相对靠拢,并且左、右前支架相互靠拢,左、右后支架相互靠 拢。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底撑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左前连接件之间通过第 一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底撑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右滑动件之间通过第二转 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撑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右前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三转动 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撑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左滑动件之间通过第四转动关节 相转动地设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推车车架还包括左推把杆与右推把杆,所述的左推把 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左前支架的上端部相活动地连接,所述的左推把杆与所述的左前支架 之间设置有左推把杆锁定机构,所述的右推把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右前支架的上端部相活 动地连接,所述的右推把杆与所述的右前支架之间设置有右推把杆锁定机构。左推把杆锁 定机构与右推把杆锁定机构解锁以后,左前支架与左推把杆之间能够相对折叠收拢,右前 支架与右推把杆之间能够相对折叠收拢,折叠后,推车车架的体积较小,便于运输。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推把杆与所述的左前支架相滑动地连接,所 述的右推把杆与所述的右前支架相滑动地连接;或者所述的左推把杆与所述的左前支架相 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右推把杆与所述的右前支架相转动地连接。在某些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推把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右推把杆的上 端部之间设置有能够横向折叠的推把横撑。左、右推把杆之间刚性较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后支架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左滑槽,所述的右后支 架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右滑槽,所述的左滑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左滑槽内,所述的右 滑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右滑槽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左滑动件与所述的左后支 架之间设置的左侧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右滑动件与所述的右后支架之间的右侧锁定机 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后撑架包括第一后撑杆、与所述的第一后撑杆相交叉 且在交叉处相转动地连接的第二后撑杆,所述的第一后撑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左滑动件相 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一后撑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右后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 第二后撑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右滑动件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后撑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左后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滑动件与所述的右滑动件之间设置有能够横向折叠 的横撑。刚性较强。推车车架在折叠的过程中,将横撑折叠后可进一步促进左滑动件相对 左后支架滑动,右滑动件相对右后支架滑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左前连接件的下部,所述的 右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右前连接件的下部。以上所涉到的上、下、前、后等方位词是在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下作定义的。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 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 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寸。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 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构思的技术方案,推车车架的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附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附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推车车架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转换过程 中);附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推车车架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转换过程 中);附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图(推车车架处于折叠位置);附图6为本技术的主视图(推车车架处于折叠位置)。其中1、推车车架;2、左前轮组件;3、右前轮组件;4、左后轮组件;5、右后轮组件; 6、左前支架;7、右前支架;8、左前连接件;9、右前连接件;10、左后支架;11、右后支架;12、 左滑动件;13、右滑动件;14、底撑架;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1)、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底前部的左前轮组件(2)与右前轮组件(3)、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底后部的左后轮组件(4)与右后轮组件(5)、将所述的推车车架(1)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包括左前支架(6);右前支架(7);左前连接件(8),所述的左前连接件(8)与所述的左前支架(6)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右前连接件(9),所述的右前连接件(9)与所述的右前支架(7)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左后支架(10),所述的左后支架(10)的上部与所述的左前支架(6)的上部相转动地连接;右后支架(11),所述的右后支架(11)的上部与所述的右前支架(7)的上部相转动地连接;左滑动件(12),所述的左滑动件(12)沿着所述的左后支架(1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左后支架(10)相滑动地连接;右滑动件(13),所述的右滑动件(13)沿着所述的右后支架(1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右后支架(11)相滑动地连接;能够横向折叠的底撑架(14),所述的底撑架(14)包括第一底撑杆(15)、与所述的第一底撑杆(15)相交叉且在交叉处相转动地连接的第二底撑杆(16),所述的第一底撑杆(15)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左前连接件(8)至少能在两个相交的平面上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底撑杆(15)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右滑动件(13)至少能在两个相交的平面上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撑杆(16)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右前连接件(9)至少能在两个相交的平面上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撑杆(16)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左滑动件(12)至少能在两个相交的平面上相转动地设置;能够横向折叠的后撑架(17),所述的后撑架(17)设置于所述的左后支架(10)、所述的右后支架(11)、所述的左滑动件(12)、所述的右滑动件(13)之间;或者所述的后撑架(17)设置于所述的左后支架(10)、所述的右后支架(1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福生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