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促进白刺种子萌发的方法。一种促进白刺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A.采集白刺种子,去除种子表面果肉,用常温水洗涤后晾干,在(-20)℃-(40)℃的温度条件下保存备用;B.将白刺种子经浓度为30-98%的H↓[2]SO↓[4]浸泡0.5-24h后,用水冲洗至pH值于6-8之间,置于50-100%的酒精中消毒约1-30min,再用水冲洗4-6次,在温度范围为15-40℃之间的条件下,先用水浸泡24-72h后,置于种床上,再于同上温度条件下进行发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可快速高效的破除白刺种子休眠并使其在10天内的发芽率达69%,且发芽整齐,大大节省了白刺育苗或育种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促进白刺种子萌发的方法。
技术介绍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属蒺藜科,是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资源植物,集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盐碱地改良、牧草及药材等用途于一身,因此,是荒漠和盐碱地区值得大力发展的资源植物。白刺种子休眠率高,已严重限制了人们对这种优良物种的研究和利用。前人已对白刺种子的催芽方法进行了许多尝试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总体上可将这些催芽方法归为4类,即沙藏催芽、温藏催芽、水浸催芽和层积催芽。沙藏催芽先是将白刺种子用水浸泡,按沙和种子3∶1的比例混合,并用带口的塑料包裹起来,放置于背风向阳处催芽,保持湿润,经常上下翻动,一般30天种子露白,待1/3的种子裂嘴露白即可播种,但有发芽率报道的不多,仅有播种14天后出苗率为10%,而其余的均未说明发芽或出苗情况。此外虽用同一种催芽方法,但在具体操作中仍有一定的区别,如在对种子浸泡时的水温以及种子消毒时消毒剂的种类等有不同之处。温藏催芽时需在堆积催芽时覆上草袋,其它均相同于沙藏催芽。用此方法催芽后,在温室大棚内播种。水浸催芽是种子用冷水浸泡,每天换水2次,保持种子通气,浸种10天后,温室大棚内播种,一般7-11d子叶出土。层积催芽是用40-50℃的温水浸泡48-72h后与湿润河沙分层混拌后,于当年12月中旬至翌年2月初之间进行低温层积处理约2-3月后,4月中旬将处理的种子放置于向阳、通风良好的地表,进行变温催芽。催芽的种子表层放置具有通气遮阳的覆盖物,每天翻动1-2次,视干湿情况喷水。在气温回升较快条件下,种子3-7d即可裂嘴露白。尽管前人在打破白刺种子休眠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些种子催芽技术费时、费力,此外如温、水和气等条件控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且在实验室内不便操作,更重要是发芽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为生产实践提供一种促进白刺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白刺种子的发芽率,大大缩短白刺育苗或育种时间;有助于科技工作者对白刺生理生化及其分子生物学等的研究,为今后更好的利用资源植物白刺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促进白刺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A.采集白刺种子,去除种子表面果肉,用常温水洗涤后晾干,在(-20)℃-(40)℃温度条件下保存备用;B.将白刺种子经浓度为30-98%的H2SO4浸泡0.5-24h后,用水冲洗至pH值于6-8之间,置于50-100%的酒精中消毒约1-30min,再用水冲洗4-6次,在温度范围为15-40℃之间条件下,先用水浸泡24-72h后,置于种床上,再于同上温度条件下发芽。所述的促进白刺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在B步骤的酒精中消毒再用水冲洗后,进行高低温交替的变温处理,高温在20-40℃之间的任一点,低温在0-15℃之间的任一点,且高低温处理时长均在8h-24h之间。所述的促进白刺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还包括有在B步骤酒精消毒再用水冲洗后,用浓度范围为50-500mg/L的赤霉素泡种24-72h。所述的促进白刺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还包括有在B步骤中所述的置于种床上的发芽温度还包括有在15-40℃之间的任一点恒温。所述的促进白刺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在B步骤对白刺种子消毒还包括有用0.1-10%的氯化汞或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消毒1-30min。所述的促进白刺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所述的种床为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或沙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常温下,用蒸馏水浸种催芽,对白刺种子的萌发没有任何影响,10天内的发芽率为0%;而用95-98%的H2SO4泡种55min后,在25/5℃(12h/12h)变温且避光的条件下,经150mg/L赤霉素(GA3)浸泡48h,可快速高效的破除白刺种子休眠并使其在10天内的发芽率达69%,且发芽整齐,大大节省了白刺育苗或育种的时间。初步证实白刺种子属综合休眠型,其种皮对种子胚根伸长时的机械阻碍和种子含有的萌发抑制物是造成白刺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附图说明:-->图1各H2SO4泡种时长对白刺种子发芽势的影响示意图。图2各H2SO4泡种时长对白刺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示意图。图3H2SO4泡种55min后不同变温范围下白刺种子的发芽势示意图。图4H2SO4泡种55min后不同变温范围下白刺种子的发芽率示意图。图5H2SO4泡种55min后在25/5℃变温条件下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白刺种子发芽势的影响示意图。图6H2SO4泡种55min后在25/5℃变温条件下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白刺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一种促进白刺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A.采集白刺种子,去除种子表面果肉,用自来水洗涤后晾干,在-7℃下保存备用;B.将白刺种子分别经浓度为95-98%的H2SO4浸泡45、50、55和60min后,用蒸馏水冲洗至pH值在6.5-7之间,置于90%的酒精中消毒约3min,再用蒸馏水冲洗5次,在预设温度为25℃,光照为0lx的培养箱中先用蒸馏水泡种48h后,置于铺有双层滤纸的培养皿的种床上,最后放回同上设定的培养箱中进行发芽。其效果为:H2SO4泡种对白刺种子萌发的影响:其中对照组用蒸馏水浸种催芽。图1显示,对照组和95-98%的H2SO4泡种45、50、55和60min各处理的白刺种子发芽势分别为0%、7%、14%、22%和16%。图2显示,对照组和95-98%的H2SO4泡种45、50、55和60min各处理白刺种子发芽率分别为0%、11%、19%、26%和20%。实施例2:一种促进白刺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A.采集白刺种子,去除种子表面果肉,用自来水洗涤后晾干,在-7℃下保存备用;B.将白刺种子经浓度为95-98%的H2SO4浸泡55min后,用蒸馏水冲洗至pH值在6.5-7之间,置于90%酒精中消毒约3min,再用蒸馏水冲洗5次,在预设温度分别为25℃恒温以及25/5℃、25/10℃、25/15℃(12h/12h)变温且光照均为0lx的四个培养箱中用蒸馏水泡种48h后,置于铺有双层滤纸的培养皿的种床上,最后各自放回同上设定的培养箱中进行发芽。-->其效果为:95-98%的H2SO4泡种55min后,不同变温范围对破除白刺种子休眠的影响:图3表明,经95-98%的H2SO4泡种55min后,在25℃恒温以及25/5℃、25/10℃、25/15℃(12h/12h)变温的处理下,白刺种子的发芽势分别为22%、20%、19%和22%。经方差分析显示,尽管各变温处理与25℃恒温处理之间以及各变温处理之间的发芽势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25/5℃和25/10℃变温处理下白刺种子发芽更为整齐。图4表明,经95-98%的H2SO4浸种55min后,在25℃恒温以及25/5℃、25/10℃、25/15℃(12h/12h)变温的处理下,白刺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26%、27%、25%和23%,尽管各变温处理与25℃恒温处理之间以及各变温处理之间的发芽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可以看出在变温25/5℃时发芽率最高,同时25/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促进白刺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A.采集白刺种子,去除种子表面果肉,用常温水洗涤后晾干,在(-20)℃-(40)℃的温度条件下保存备用;B.将白刺种子经浓度为30-98%的H↓[2]SO↓[4]浸泡0.5-2 4h后,用水冲洗至pH值于6-8之间,置于50-100%的酒精中消毒约1-30min,再用水冲洗4-6次,在温度范围为15-40℃之间的条件下,先用水浸泡24-72h后,置于种床上,再于同上温度条件下进行发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白刺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A.采集白刺种子,去除种子表面果肉,用常温水洗涤后晾干,在(-20)℃-(40)℃的温度条件下保存备用;B.将白刺种子经浓度为30-98%的H2SO4浸泡0.5-24h后,用水冲洗至pH值于6-8之间,置于50-100%的酒精中消毒约1-30min,再用水冲洗4-6次,在温度范围为15-40℃之间的条件下,先用水浸泡24-72h后,置于种床上,再于同上温度条件下进行发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白刺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其特征是在B步骤的酒精中消毒再用水冲洗后,进行高低温交替的变温处理,高温在20-40℃之间的任一点,低温在0-15℃之间的任一点,且高低温处理时长均在8h-24h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锁民,岳利军,冯波,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