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振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98067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振荡器,其具有至少一振荡流路,所述振荡流路包括一位于内部的相互作用腔室;一喷流入口,连通于所述相互作用腔室,供流体由此进入;一喷流出口,连通于所述相互作用腔室,供通过所述相互作用腔室的流体由此通过产生喷流,所述流体振荡器上还配置至少一扰流通道,用以将流体导引至内部振荡流路的相互作用腔室内,特别是将流体自相互作用腔室内其中一纵向壁墙处导引进入,使来自于振荡流路喷流入口的流体在通过该内部相互作用腔室后,能够与来自于该扰流通道的流体相互影响产生扰流作用,进而确保从振荡流路喷流出口流出的流体,得以形成正常的振荡喷流,解决现有流体振荡器在小尺寸下无法正常运作的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振荡器,更具体地说,特别是指一种较现有流体振荡器 缩小1/3至2/3体积,但仍可形成正常振荡喷流的流体振荡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流体振荡器因其通过循环地偏转液体喷射,从而提供大范围液体 喷射型式的能力,已为众所周知,如专利文献US4151955中所揭示的一种流体振荡器实施 例,包括一个相互作用腔室或振荡腔室,该相互作用腔室包括一入口、一出口,以及一个位 于该腔室内呈三角状的阻滞体或岛,该阻滞体可在该振荡腔室内部形成旋涡通道(vortex street),当流体从入口进入腔室时,可在该阻滞体二侧的旋涡通道产生强弱的交替变化, 且从出口流出后,可形成沿着横向来回扫掠的循环振荡流束。上述循环振荡流束,相当程度地取决于与该入口、出口相对的阻滞体的大小尺寸 与形状、该阻滞物与出口间的间隔空间、该出口的范围,以及该流束的雷诺数等。根据这些 因素,可以从该出口流出各种不同水流模式的流束或喷射液滴。从上可知,通过改变阻滞体的数量、形状及位置,可产生各种不同型式的旋涡通道 或流体路径,从而创造出不同的流动模式与液滴喷射特性。如专利文献US4052002所揭示 的一种流体振荡器实施例,即利用在腔室内的二个阻滞体,来形成位于两者间的相互作用 区域及二侧的控制通道,并在入口处形成一截面积呈渐缩状的动力喷嘴(powernozzle),使 流体得以加速进入腔室内。现有包含上述的流体振荡器,已被广泛应用在众多领域产品上,诸如用于淋浴、龙 头、洒水车或汽车挡风玻璃、头灯及后挡风玻璃的清洁装置,以及手持、触发喷射器和各种 工业用的各种类型喷射装置,如专利文献US7014131所揭示包括流体振荡器的多射流装 置,可应用于汽车挡风玻璃的清洗。专利文献W02007/0443M揭示有一种封装有流体振荡 器的封壳,可用于淋浴头及供身体喷射应用的场合中。由于许多喷流或喷射装置的缩小化,现有流体振荡器的尺寸已无法适用,而必需 随之缩小化,特别必需将现有流体振荡器缩小1/3至2/3的体积,方符合小型化的需求; 因此,在经过许多的实验测试后发现,单纯将现有流体振荡器的体积缩小,特别是缩小1/3 后,由于允许流体进出及通过的流道截面积已被大幅缩小,因此,其流量也随之降低,导致 在动力不足的情形下,无法产生上述旋涡效果,当然,也就无法产生正常的振荡喷流效果;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流体振荡器缩小化后,仍能正常地运作,确有其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振荡器,可以在相较于现有流体振荡器缩 小1/3至2/3体积的情形下,仍然能够产生正常的振荡喷流,并因此可以更广泛地被应用于 各种喷流或喷射装置上。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流体振荡器,具有至少一振荡流路,所述振荡流路包括一位于内部的相互作用腔室;一喷流入口,连通于该相互作用腔室,可供流体由此 进入;一喷流出口,连通于该相互作用腔室,可供通过该相互作用腔室的流体由此通过产生 喷流;至少一扰流通道,可将流体自上述相互作用腔室内二相对的纵向壁墙其中之一导 入该相互作用腔室内产生一扰流作用,迫使自上述喷流出口流出的流体得以形成振荡喷 流。所述流体振荡器内纵向设置有二个所述振荡流路,上述扰流通道位于所述振荡流 路相互间共享纵向壁墙内的一个;该扰流通道具有可供流体由此进入的一扰流入口,以及 可分别将进入该扰流通道内的流体导引分流至各相对振荡流路的相互作用腔室内的二扰 流出口。所述流体振荡器内纵向设置有二个所述振荡流路,所述扰流通道分别位于所述振 荡流路外侧纵向壁墙内;所述扰流通道各具有可供流体由此进入的一扰流入口,以及可将 进入该扰流通道内的流体导引至各相对振荡流路的相互作用腔室内的一扰流出口。所述流体振荡器内设置有一个上述振荡流路,所述扰流通道位于所述振荡流路一 纵向壁墙内;所述扰流通道具有可供流体由此进入的一扰流入口,以及可将进入该扰流通 道内的流体导引至该振荡流路的相互作用腔室内的一扰流出口。所述流体振荡器还包括一扰流量控制装置,可供调节控制经由上述扰流通道进入 该相互作用腔室内的流体流量。采用了本技术的流体振荡器,由于设置有至少一扰流通道,可将流体导引至 内部振荡流路的相互作用腔室内,因此,可使来自于振荡流路喷流入口的流体在通过该相 互作用腔室时,能够与来自于该扰流通道的流体相互影响产生扰流作用,透过这样的扰流 作用,可在相互作用腔室内形成振荡喷流所需的旋涡效果,进而确保从振荡流路喷流出口 流出的流体,能够形成正常的振荡喷流,而可有效解决现有小尺寸流体振荡器无法正常运 作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流体振荡器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流体振荡器横向立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流体振荡器纵向立体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流体振荡器形成振荡喷流的流体流动状态示意 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流体振荡器内各振荡流道及扰流通道的流体流 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流体振荡器外观组合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流体振荡器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流体振荡器外观组合图;图9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流体振荡器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流体振荡器立体外观图;图11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流体振荡器纵向剖视图,并显示出一个振荡流路及一个扰流通道的流体流动状态;图12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流体振荡器纵向剖视图,并显示出二个振荡流 路及二个扰流通道的流体流动状态;图13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流体振荡器纵向剖视图,并显示有一可调节流 量的扰流量控制装置;图14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流体振荡器横向立体剖视图,并显示有二个相 互隔离的出口位于中间喷流出口的两边侧;图15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流体振荡器横向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流体振荡器Ia流体振荡器Ib流体振荡器Ic流体振荡器Id流体振荡器Ie流体振荡器If流体振荡器10振荡流路101本体102盖板103本体104外部壳座105安装容槽11相互作用腔室111纵向壁墙112纵向壁墙12喷流入口13喷流出口14扰流通道141扰流入口142扰流出口15阻滞体151控制通道152出口20扰流量控制装置21旋调部位22阻流部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流体振荡器的第一实施例,该流体振荡器1 大致与习知相同,在其纵向上半部与下半部各对称设置有一振荡流路10,所述振荡流路10 包括一相互作用腔室11 ;一喷流入口 12连通于该相互作用腔室11,可供流体由此进入;一 喷流出口 13连通于该相互作用腔室11,可供通过该相互作用腔室11的流体由此通过产生 喷流;本实施例流体振荡器1的主要改良在于一扰流通道14,被设置在上述振荡流路11间的共享纵向壁墙111内,且具有可供 流体由此进入的一扰流入口 141,以及可分别将进入该扰流通道14内的流体导引分流至各 相对振荡流路10内部相互作用腔室11内的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振荡器,具有至少一振荡流路,所述振荡流路包括一位于内部的相互作用腔室;一喷流入口,连通于所述相互作用腔室,供流体由此进入;一喷流出口,连通于所述相互作用腔室,供通过所述相互作用腔室的流体由此通过产生喷流;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振荡器还具有至少一扰流通道,将流体自所述相互作用腔室内二相对的纵向壁墙其中之一导入所述相互作用腔室内产生一扰流,迫使自所述喷流出口流出的流体得以形成振荡喷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孟峰张昌文黄伟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成霖洁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