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直接驱动鼓轮和缆索总成的汽车挡风玻璃雨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39240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直接驱动鼓轮和缆索总成的汽车挡风玻璃雨刷系统。该系统具有与初级枢轴总成可操作地关联的电机,还包括次级枢轴总成。第一挡风玻璃雨刷与初级枢轴总成耦接,并且第二挡风玻璃雨刷与次级枢轴总成耦接。该系统包括缆索总成,其具有至少一根与初级枢轴总成和次级枢轴总成可操作地关联的缆索,其中电机能够使初级枢轴总成和第一挡风玻璃雨刷转动,其中初级枢轴总成的转动在至少一根缆索上产生拉力,并且其中至少一根缆索的拉力使次级枢轴总成和第二挡风玻璃雨刷产生转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挡风玻璃雨刷系统,特别涉及直接驱动鼓轮(directdrive drum)和缆索(cable)雨刷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挡风玻璃雨刷用于通过擦去挡风玻璃上的过量的水或积聚物,来提高挡风玻 璃的能见度。在大多数结构中,有两个雨刷清理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在这样的结构中,有两 个电机典型地用于独立地驱动挡风玻璃雨刷系统的两个雨刷。双电机雨刷驱动系统需要精 确的协调和调速,以便协调地转动两个雨刷来形成有效的擦拭。一些挡风玻璃雨刷系统采用一个电机和一个刚性连杆驱动两个雨刷,然而,这通 常需要连杆或耦接机构来形成由一个雨刷带动另一个的运动。在每种情况下,双电机机构 或常规的连杆结构都会产生封装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在汽车整车设计过程中解决。因而, 需要一种挡风玻璃雨刷系统,其既要具有上述从挡风玻璃上擦去过量的水和/或碎屑的优 点,又可以解决和/或对缺点(比如与在汽车上使用挡风玻璃雨刷系统有关的封装问题) 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雨刷系统,其具有直接与初级鼓轮耦接 的电机,其中电机的转动使初级鼓轮产生转动。还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初级枢轴,其 在靠近第一端处与初级枢轴耦接,其中初级鼓轮的转动使初级枢轴产生转动,其中初级枢 轴的第二端耦接至第一挡风玻璃雨刷,并且其中初级枢轴的转动使第一挡风玻璃雨刷产生 转动。雨刷系统包括次级鼓轮和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的次级枢轴,靠近次级枢轴的第一端 与次级鼓轮耦接,次级枢轴的第二端耦接至第二挡风玻璃雨刷。还包括缆索总成,其包含 至少一根可操作地与初级鼓轮和次级鼓轮关联的缆索,其中初级鼓轮的转动产生缆索总成 的推拉运动,其中缆索总成的运动使次级鼓轮、次级枢轴和第二挡风玻璃雨刷产生转动。进 一步地,初级和次级鼓轮包括销,其中初级和次级枢轴外罩包括凸起,该凸起与销关联以限 制初级和次级鼓轮的转动。至少初级枢轴总成的一部分包含在初级枢轴外罩内,至少次级 枢轴的一部分包含在次级枢轴外罩内,并且其中初级和次级枢轴外罩包括至少一个孔以允 许至少一根缆索进入。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雨刷系统,其具有与初级枢轴总成可操作地关联 的电机。还包括次级枢轴总成。进一步包括与初级枢轴总成耦接的第一挡风玻璃雨刷。雨 刷系统还包括与次级枢轴总成耦接的第二挡风玻璃雨刷。进一步包括缆索总成,其具有至 少一根与初级枢轴总成和次级枢轴总成可操作地关联的缆索,其中电机能够使初级枢轴总 成和第一挡风玻璃雨刷转动,其中初级枢轴总成的转动在至少一根缆索上产生拉力,并且 至少一根缆索上的拉力使次级枢轴总成和第二挡风玻璃雨刷产生转动。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驱动挡风玻璃雨刷总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与初级枢轴总成直接关联的电机,初级枢轴总成具有初级鼓轮。还提供具有次级 鼓轮的次级枢轴总成,与初级枢轴总成耦接的第一挡风玻璃雨刷,与次级枢轴总成耦接的 第二挡风玻璃雨刷,以及缆索总成,其具有至少一根与初级鼓轮和次级鼓轮可操作地关联 的缆索,其中电机能够使初级鼓轮、初级枢轴总成和第一挡风玻璃雨刷转动,其中初级鼓轮 的转动在至少一根缆索上产生拉力,并且其中至少一根缆索的拉力使次级鼓轮、次级枢轴 总成和第二挡风玻璃雨刷产生转动。本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为电机提供电源,利用电机直 接驱动初级枢轴总成和初级鼓轮,利用初级枢轴总成驱动第一挡风玻璃雨刷转动,并利用 至少一根缆索上的拉力驱动次级鼓轮、次级枢轴总成和第二挡风玻璃雨刷转动。通过研究说明书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和领会本技术的这些方 面、目的和特点。附图说明附图中图1是装配有挡风玻璃雨刷系统的汽车的立面前视图;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挡风玻璃雨刷系统的初级枢轴总成的立面爆炸图,该系 统连接有电机和一对缆索 ;图3是图2所示的初级枢轴总成的立面俯视爆炸图;图4是初级枢轴总成的立面爆炸图,其通常设置在初级枢轴外罩内;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挡风玻璃雨刷系统的后视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挡风玻璃雨刷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交叉路径的缆索总成的挡风玻璃雨刷系统的后视 示意图;图8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挡风玻璃雨刷系统的后视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挡风玻璃雨刷系统俯视示意图;图10是根据进一步实施例的具有交叉路径的缆索总成的挡风玻璃雨刷系统的后 视示意图;图11是根据一个缆索总成结构的提供串联雨刷运动(tandem wiper motion)的 挡风玻璃雨刷系统的立面图;图12是根据另一个缆索总成结构的提供相对雨刷运动(opposing wipermotion) 的挡风玻璃雨刷系统的立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为了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右”、“左”、“后”、“前”、“垂直”、“水平”和它们的派生词,应当与本技术图1所定的方向相关。然而,应当理解的是,除有明确指 定的相反情况外,本技术可以设定不同的可选方向。还应当理解的是,附图中列举的和 下面说明书中表述的特定的装置和过程,仅仅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理念的示例性 实施例。因此,除权利要求另有明确地说明外,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的特定的外形尺寸 和其他物理属性不应视为是限制性的。参照图1,附图标记10总体上表示汽车,该汽车总体上具有前挡风玻璃14和一对挡风玻璃雨刷64和66,并进一步配备有挡风玻璃雨刷系统12来实现本技术。雨刷系 统12具有电机,其可操作地与初级枢轴总成联接。雨刷系统12还具有次级枢轴总成。第一 挡风玻璃雨刷与初级枢轴总成耦接。第二挡风玻璃雨刷与次级枢轴总成耦接。最后,雨刷 系统12具有缆索总成,该缆索总成中至少一条缆索与初级枢轴总成和次级枢轴总成联接。 电机能够使初级枢轴总成和第一挡风玻璃雨刷转动。初级枢轴总成的转动在缆索上产生拉 力,缆索拉力使得次级枢轴总成和第二挡风玻璃雨刷产生转动。汽车10典型地包括能够产生电源的发动机舱和从将发动机舱和乘客舱隔开的阻 燃层的邻近处向上延伸的挡风玻璃14。挡风玻璃雨刷系统12设置在发动机舱内,并使至少 一个,典型地为两个,挡风玻璃雨刷刮片64和66沿着挡风玻璃14的外表面转动。参照附图2和3,挡风玻璃雨刷系统12的一部分,包括初级枢轴总成20,表示为具 有电机18用于驱动该总成并从而驱动雨刷64和66。电机18可与车辆电源(如12V蓄电 池)连接并由其提供动力。电机18通过转动构件,如输出轴或其他转动组件,将电能转化 为纯机械转动。这样的电机18的结构为将电机18与挡风玻璃雨刷系统12的组件直接连 接提供了可能。另外,电机18可以反向转动,排除了对将转动转换为摆动的内部连杆的需 要。然而,可以设想,电机18不可以反向转动,在该情形中可以向电机18提供内部连杆以 提供摆动输出动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电机18通过鼓轮驱动器(drum driver) 22直接 与初级枢轴总成20耦接。初级枢轴总成20具有初级鼓轮24,其通过鼓轮驱动器22,与电 机输出一起摆动。初级鼓轮24通过任意合适的紧固件,例如螺钉、螺栓、螺母和/或垫圈, 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与初级枢轴26耦接。初级鼓轮24在初级枢轴26中的耦接点处的转动 发生在轴承28内部,以允许初级鼓轮24和初级枢轴26之间的相对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雨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电机,其与初级鼓轮直接耦接,其中电机使初级鼓轮产生转动;  初级枢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在靠近第一端处与初级鼓轮耦接,其中初级鼓轮的转动使初级枢轴产生转动,其中初级枢轴的第二端与第一挡风玻璃雨刷耦接,并且其中初级枢轴的转动使第一挡风玻璃雨刷产生转动;  次级鼓轮;  次级枢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在靠近次级枢轴的第一端处与次级鼓轮耦接,次级枢轴第二端与第二挡风玻璃雨刷耦接;以及  缆索总成,包含至少一根可操作地与初级鼓轮和次级鼓轮相关联的缆索,其中初级鼓轮的转动对缆索总成产生牵拉运动,并且其中缆索总成运动使次级鼓轮、次级枢轴和第二挡风玻璃雨刷产生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瑟玛丽亚加西亚克雷斯波希瑟M弗洛雷斯安德烈斯库拉布拉德雷纳皮尔多曼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