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玉梅专利>正文

建筑用下水道防反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87877 阅读:4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下水道防反味装置,其主要由过滤罩、外管和防反味管道组成,所述防反味管道装于外管内,过滤罩设于外管的顶部,所述防反味管道包括进水孔、进水管道、溢水口和弯管,进水管道的顶部与外管活动连接,所述进水孔设于进水管道的顶部,弯管设于进水管道的底部,弯管与进水管道之间的溢水口设置在进水管道的中部,溢水口下方与进水管道的底部连通形成防反味的储水区,在进水管道内设有可摆动开闭的活动盖板,位于活动盖板上方的进水管道内还设有滤网。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污水的倒灌,有效的防止反味效果,使用方便、可靠,结构简单,应用前景较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下水道防反味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楼房排水系统中,各基本用户的单一排水管为支管,如水槽、抽水马桶、地漏等,以一户住宅为单位的排水管道为分管,楼房的排水管道为总管。支管分别连接到分管,各分管最后汇总连接到总管。遇到总管堵塞时,上层住户排放的污水会沿分管倒灌进入下层住户,造成污染,目前的排水系统中常采用碗式过滤罩,安装在设有储水凹槽上,这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污水倒灌,但是,碗式过滤罩的地漏反味严重,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可防溢水还可防反味的建筑用下水道防反味装置,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公开一种建筑用下水道防反味装置,其主要由过滤罩、外管和防反味管道组成,所述防反味管道装于外管内,过滤罩设于外管的顶部,所述防反味管道包括进水孔、进水管道、溢水口和弯管,进水管道的顶部与外管活动连接,所述进水孔设于进水管道的顶部,弯管设于进水管道的底部,弯管与进水管道之间的溢水口设置在进水管道的中部,溢水口下方与进水管道的底部连通形成防反味的储水区,在进水管道内设有可摆动开闭的活动盖板,位于活动盖板上方的进水管道内还设有滤网。作为优选,所述活动盖板设于低于溢水口所在水平位置,且活动盖板一端与进水管道的内壁固定,另一端朝下方倾斜。作为优选,过滤罩为半球形,其上设有数个进水小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为:该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污水的倒灌,有效的防止反味效果,使用方便、可靠,结构简单,应用前景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及其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参见图1,实施例1,该建筑用下水道防反味装置主要由过滤罩1、外管5和防反味管道组成,所述防反味管道装于外管5内,外管5用水泥固定在墙壁上。所述过滤罩1为半球形,其上设有数个细小的进水小孔8。过滤罩1设于外管5的顶部,所述防反味管道包括-->进水孔2、进水管道3、溢水口4和弯管6,进水管道3的顶部与外管5活动连接,所述进水孔2设于进水管道3的顶部,弯管6设于进水管道3的底部,弯管6与进水管道3之间的溢水口4设置在进水管道3的中部,溢水口4下方与进水管道3的底部连通形成防反味的储水区7,在进水管道3内设有可摆动开闭的活动盖板10,所述活动盖板10设于低于溢水口4所在水平位置,且活动盖板10一端与进水管道3的内壁固定,另一端朝下方倾斜。当溢水口4中反流污水进来后,活动盖板10能够起到一定遮挡作用。位于活动盖板10上方的进水管道3内还设有滤网9,所述滤网9中装有用于过滤的吸附材料,起过滤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建筑用下水道防反味装置,主要由过滤罩(1)、外管(5)和防反味管道组成,所述防反味管道装于外管(5)内,过滤罩(1)设于外管(5)的顶部,所述防反味管道包括进水孔(2)、进水管道(3)、溢水口(4)和弯管(6),进水管道(3)的顶部与外管(5)活动连接,所述进水孔(2)设于进水管道(3)的顶部,弯管(6)设于进水管道(3)的底部,其特征在于:弯管(6)与进水管道(3)之间的溢水口(4)设置在进水管道(3)的中部,溢水口(4)下方与进水管道(3)的底部连通形成防反味的储水区(7),在进水管道(3)内设有可摆动开闭的活动盖板(10),位于活动盖板(10)上方的进水管道(3)内还设有滤网(9)。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用下水道防反味装置,主要由过滤罩(1)、外管(5)和防反味管道组成,所述防反味管道装于外管(5)内,过滤罩(1)设于外管(5)的顶部,所述防反味管道包括进水孔(2)、进水管道(3)、溢水口(4)和弯管(6),进水管道(3)的顶部与外管(5)活动连接,所述进水孔(2)设于进水管道(3)的顶部,弯管(6)设于进水管道(3)的底部,其特征在于:弯管(6)与进水管道(3)之间的溢水口(4)设置在进水管道(3)的中部,溢水口(4)下方与进水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陈玉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