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确控温高效稳定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7650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确控温高效稳定换热机组,属于换热机组,其结构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为螺旋管换热器,螺旋管换热器设置在支架上,支架上还设置有控制柜和输送泵,与热媒进口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制阀、测温探头、压力表、电动调节阀和Y形过滤器,与热媒出口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制阀、止回阀、手动控制阀和与止回阀、手动控制阀并联的手动控制阀、疏水器,与冷媒进口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制阀和输送泵,与冷媒出口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制阀、温度传感器、压力表、温度表和手动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精确控温高效稳定换热机组具有解决了安全隐患,降低故障率和更换率,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等特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机组,尤其是一种精确控温高效稳定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随着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新生产工艺合成路线不断被发现,所涉及的物质种 类越来越庞大,其中部分产品或中间体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被称为热敏性物质,对生产工 况条件的控制精度也越来越严格,严格控制热媒温度变化或物料体系温度不均所产生的副 反应是目前客户审查和设备验证的基本内容。为了达到生产工况条件的控制精度要求,多数企业目前采用“公共热媒+板式换 热器+ 二级热媒”的方式制取可精确控制出口温度热媒来满足生产,随着热敏性工艺的应 用,精确控温换热机组将会越来越普及。由于板式换热器自身结构问题,如胶条密封、压紧 连接、材质不均等问题,使目前精确控温换热机组存在故障率和更换率高的问题,如胶条老 化泄漏、膨胀不均、耐压有限、胶条更换费用高等,无法保证连续稳定的热媒供应,无法保证 生产的正常运行,且大大增加了工艺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目前,还未有 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精确控温高效稳 定换热机组,该一种精确控温高效稳定换热机组具有解决了传统板式换热器使用温度压 力受密封垫片影响的问题,解决了安全隐患,降低故障率和更换率,保证连续稳定的热媒供 应,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降低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的特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换热器,所述的换热器 为螺旋管换热器,螺旋管换热器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支架上还设置有控制柜和输送泵,所 述的螺旋管换热器的热媒进口、热媒出口、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处分别连接有管路,与热媒 进口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制阀、测温探头、压力表、电动调节阀和Y形过滤器, 与热媒出口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制阀、止回阀、手动控制阀和与止回阀、手动控 制阀并联的手动控制阀、疏水器,与冷媒进口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制阀和输送 泵,与冷媒出口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制阀、温度传感器、压力表、温度表和手动 控制阀,所述的控制柜控制电动调节阀和输送泵,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反馈至控 制柜。所述的设置有输送泵的冷媒进口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与输送泵并联的备用泵。所述的螺旋管换热器为两台,两台螺旋管换热器并联设置。所述的螺旋管换热器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管束,所述的壳体的两端分 别设置有上封头和下封头,所述的热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分别设置在上封头上,所述的热媒 出口和冷媒进口分别设置在下封头上,所述的换热管束的两端部分别与设置在热媒进口和 热媒出口处的管板相连通,所述的管板与壳体相固定,所述的壳体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固定管,所述的换热管束以固定管为中心多层交叉螺旋缠绕。所述的换热管束为弹性螺纹管。所述的换热管束拉伸后长度为壳体长度的4-6倍。所述的壳体采用316不锈钢材质制做,换热管束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制做。本技术的一种精确控温高效稳定换热机组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 有益效果采用螺旋管换热器,整体焊接结构,解决了传统板式换热器使用温度压力受密封 垫片影响的问题,提高了换热效率,解决了安全隐患,降低故障率和更换率,保证连续稳定 的热媒供应,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降低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使用方便等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一种精确控温高效稳定换热机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一种精确控温高效稳定换热机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图1中所示的螺旋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Y形过滤器,2、电动调节阀,3、压力表,4、测温探头,5、手动控制 阀,6、热媒进口,7、冷媒出口,8、温度传感器,9、温度表,10、备用泵,11、输送泵,12、支架, 13、螺旋管换热器,14、冷媒进口,15、热媒出口,16、止回阀,17、控制柜,18、疏水器,19、上封 头,20、换热管束,21、壳体,22、下封头,23、管板,24、固定管。具体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2和附图3对本技术的一种精确控温高效稳定换热机 组作以下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一种精确控温高效稳定换热机组,其结构包括换热器,所述的换热 器为螺旋管换热器13,螺旋管换热器13设置在支架12上,所述的支架12上还设置有控制 柜17和输送泵11,所述的螺旋管换热器13的热媒进口 6、热媒出口 15、冷媒进口 14和冷媒 出口 7处分别连接有管路,与热媒进口 6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制阀5、测温探头 4、压力表3、电动调节阀2和Y形过滤器1,与热媒出口 15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 制阀5、止回阀16、手动控制阀5和与止回阀16、手动控制阀5并联的手动控制阀5、疏水器 18,与冷媒进口 14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制阀5和输送泵11,与冷媒出口 7连接 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制阀5、温度传感器8、压力表3、温度表9和手动控制阀5,所述 的控制柜17控制电动调节阀2和输送泵11,所述的温度传感器8将温度信号反馈至控制柜 17。所述的设置有输送泵11的冷媒进口 14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与输送泵11并联的备 用泵10。所述的螺旋管换热器13为两台,两台螺旋管换热器13并联设置。所述的螺旋管换热器13包括壳体21及设置在壳体21内的换热管束20,所述的 壳体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封头19和下封头22,所述的热媒进口 6和冷媒出口 7分别设 置在上封头19上,所述的热媒出口 15和冷媒进口 14分别设置在下封头22上,所述的换热 管束20的两端部分别与设置在热媒进口 6和热媒出口 15处的管板23相连通,所述的管板 23与壳体21相固定,所述的壳体21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固定管M,所述的换热管束20以固定管M为中心多层交叉螺旋缠绕。所述的换热管束20为弹性螺纹管。热应力和结构应力自消除。所述的换热管束20拉伸后长度为壳体21长度的4-6倍。所述的壳体21采用316不锈钢材质制做,换热管束20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制 做。一体式焊接结构,无胶垫密封老化泄漏问题,避免出现因材料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热应 力泄漏问题。控制柜17主要负责机组动力控制和温度控制,控制柜17中设置有PLC控制系统, 以设定并控制二级热媒出口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8将二级热媒出口温度反馈至控制柜 17,控制柜17通过温度信号调整电动调节阀2的阀门开度,以实现二级热媒出口控温。使用时,公共热媒依次经过Y形过滤器1、电动调节阀2、手动控制阀5后沿热媒进 口 6进入到螺旋管换热器13,当公共热媒为循环水或者盐水时,冷却后由螺旋管换热器13 的热媒出口 15依次经过手动控制阀5、止回阀16和手动控制阀5排出进入公共热媒总回 路,当公共热媒为蒸汽时,冷却后由螺旋管换热器13的热媒出口 15依次经过手动控制阀5、 手动控制阀5和疏水器18排出进入公共热媒总回路;二级热媒依次经过输送泵11、手动控 制阀5后沿冷媒进口 14进入到螺旋管换热器16,换热后由螺旋管换热器16的冷媒出口 7 依次经过手动控制阀5、温度传感器8、压力表3、温度表9、手动控制阀5排出后进入客户反 应系统进行换热,实现逆流高效换热,同时通过二级热媒出口的温度传感器8自动控制公 共热媒入口的电动调节阀2,以实现连续稳定的二级热媒供应。除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确控温高效稳定换热机组,包括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换热器为螺旋管换热器,螺旋管换热器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支架上还设置有控制柜和输送泵,所述的螺旋管换热器的热媒进口、热媒出口、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处分别连接有管路,与热媒进口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制阀、测温探头、压力表、电动调节阀和Y形过滤器,与热媒出口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制阀、止回阀、手动控制阀和与止回阀、手动控制阀并联的手动控制阀、疏水器,与冷媒进口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制阀和输送泵,与冷媒出口连接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动控制阀、温度传感器、压力表、温度表和手动控制阀,所述的控制柜控制电动调节阀和输送泵,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反馈至控制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业仲计康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西斯普换热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