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71921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一端子组。该绝缘本体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穿槽及多个容槽,该端子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端子及一连接带,各该端子具有一接触端、一焊接端及一位于接触端与焊接端之间的卡合段,且各该卡合段设有至少一上凸或下凹的卡合点,以此令各该端子定位于本体上,该些端子包括有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与第一端子间隔设置的第二端子,各该第一端子的接触端插设于其对应的容槽内,各该第二端子接触端则成弯折状而具有弹性,该连接带一体连接该焊接端,且当该些端子定位于本体上后,该连接带脱离该焊接端。该电连接器通过单次插设固定设计,可大幅简化电连接器的组装流程,以此显著提升产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可用以连接于电脑与其周边设备之间 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脑上常见的电连接器是通用序列汇流排(下称USB),以往USB2. 0的规格其 传输速度较慢,因此目前已有USB3. 0规格,在该电连接器内额外设置多个弹性端子,以提 升其传输速度。然而,上述规格的演进对于电连接器的组装产生考验在于,由于端子数目的增加, 如何将多个端子顺利组装进既定大小的壳体内,是本业界人士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其中,中国台湾M357095号专利揭示利用上、下壳体分别组装不同类型的端子,后 再将上、下壳体相互结合。另外,中国台湾M357063、M377765、M378505及M379231号专利揭 示类似的上、下壳体相互结合机构,并进一步在端子侧面形成有侧向凹凸的卡扣部,以此与 壳体相互结合。然而,由于上述端子彼此分离,在组装时需一一结合于壳体上,且需另将上、下壳 体彼此固定,在组装上需耗费较多工时,不利产能提升。另外,中国台湾M379234号专利则揭示一壳体及一冲压成型的端子组,以此令该 端子组一次组装于壳体内而减低工时。然而,为了将端子与壳体相互固定,M379234仅设置 有较宽的固定部63而供卡设于端子槽42内,亦即其同样系在端子侧向形成卡扣结构,但对 于端子数量众多的USB3. 0规格而言,此种侧向卡扣设计搭配多个端子一次成型技术,会导 致端子固定部之间拥挤,并进一步地产生加工上的困难。有鉴于此,如何有效地克服现有电连接器惯用侧向卡扣结构此一技术偏见,进而 获致进步之功效,是本业界人士亟待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卡扣结构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穿槽及多个容槽;一端子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端子及一连接带,各该端子具有一接触端、一焊接 端及一位于接触端与焊接端之间的卡合段;各该卡合段插设于其对应的穿槽内,且各该卡 合段设有至少一上凸或下凹的卡合点;该端子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与第一端子间隔设 置的第二端子,各该第一端子的接触端插设于其对应的容槽内,各该第二端子的接触端则 成弯折状而具有弹性,各该端子的焊接端则延伸于穿槽外,该连接带一体连接该焊接端,且 当该些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上后,该连接带脱离该焊接端。所述各容槽靠近穿槽的一端两侧形成有至少一渐扩状导引面。还包括一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所述各卡合段与其对应接触端之间具有一阶状连接段,各卡合段的宽度大于其对 应连接段的宽度,且各卡合段具有一中央部及至少一侧部;该中央部与该连接段的延伸线 重叠,该侧部则位于该连接段的延伸线侧边,该卡合点设置于该侧部上。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端的位置低于其对应卡合段的位置。所述穿槽的底部具有对应连接段的剖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连接器在端子组一次组装于绝缘本体的同时,利 用上凸或下凹的卡合点设计,令各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上,同时避免在拥挤的端子侧面形 成卡扣结构而造成加工上的困难。附图说明图1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2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3为电连接器的组合图。图4为电连接器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请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 10、一端子组20及一金属外壳30。该绝缘本体10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穿槽11及多个容槽12。更明确地说,该 绝缘本体10共有九个穿槽11及四个容槽12,另亦可设有五个端子槽13,且该些容槽12与 端子槽13参差配置并分别与其中一穿槽11相对应。较佳方案中,各该容槽12靠近穿槽11 的一端两侧形成有至少一渐扩状导引面14,而各该穿槽11底部具有一剖槽15。该端子组20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端子及一连接带21,各该端子具有一接触端22、 一焊接端23、一位于接触端22与焊接端23之间的卡合段24及一位于卡合段24与其对应 接触端22之间的阶状连接段25。其中,各该接触端22裸露于绝缘本体10前端顶面。各该 焊接端23则延伸于穿槽11后方,以供与电路板焊接。各该卡合段24设有至少一个上凸或 下凹的卡合点241,以此令各该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较佳方案中,各该卡合段24的宽度大 于其对应连接段25的宽度,且各该卡合段24具有一中央部及至少一侧部,该中央部与该连 接段25的延伸线重叠,该侧部则位于该连接段25的延伸线侧边,该卡合点241即设置于该 侧部上,该剖槽15则对应该连接段25,由此设计可令卡合点241与剖槽15错位,以利端子 与绝缘本体定位,且较佳方案中该第一端子接触端22的位置低于其对应卡合段24的位置。 更明确地说,该些端子包括多个第一端子26及多个与第一端子间隔设置的第二端子27,各 该第一端子26的接触端22由导引面14的导引而平顺地插设于容槽12内,各该第二端子 27的接触端22则成弯折状而具有弹性,且第二端子接触端位于该端子槽13处,该连接带 21则是一体连接该些焊接端23,且当该些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上后,该连接带21脱离该焊 接端23,令该些端子彼此不相连接。该金属外壳30则包覆于绝缘本体10外,该金属外壳30上设有若干固定孔,用以4与绝缘本体固定,以此该电连接器可与一电插座对接。 本技术利用一绝缘本体及一端子组的单次插设固定设计,可大幅简化电连接 器的组装流程,以此显著提升产能,其中本技术还克服现有技艺在端子侧面凸伸卡扣 结构而导致端子拥挤而不易成形的缺失,并改在端子的厚度方向设置上凸或下凹的卡合点 设计,因而改良现有技艺的不足。此外,本技术还通过在容槽一端设置渐扩状的导引 面,而可在端子组插设入绝缘本体的过程中,确保接触端确实定位,因而进一步地提升本电 连接器的组装效率。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穿槽及多个容槽;一端子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端子及一连接带,各该端子具有一接触端、一焊接端及一位于接触端与焊接端之间的卡合段;各该卡合段插设于其对应的穿槽内,且各该卡合段设有至少一上凸或下凹的卡合点;该端子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与第一端子间隔设置的第二端子,各该第一端子的接触端插设于其对应的容槽内,各该第二端子的接触端则成弯折状而具有弹性,各该端子的焊接端则延伸于穿槽外,该连接带一体连接该焊接端,且当该些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上后,该连接带脱离该焊接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容槽靠近穿槽的一端两侧形成 有至少一渐扩状导引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金属外壳,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卡合段与其对应接 触端之间具有一阶状连接段,各卡合段的宽度大于其对应连接段的宽度,且各卡合段具有 一中央部及至少一侧部;该中央部与该连接段的延伸线重叠,该侧部则位于该连接段的延 伸线侧边,该卡合点设置于该侧部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端的位置低于其 对应卡合段的位置。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槽的底部具有对应连接段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穿槽及多个容槽;  一端子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端子及一连接带,各该端子具有一接触端、一焊接端及一位于接触端与焊接端之间的卡合段;各该卡合段插设于其对应的穿槽内,且各该卡合段设有至少一上凸或下凹的卡合点;该端子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与第一端子间隔设置的第二端子,各该第一端子的接触端插设于其对应的容槽内,各该第二端子的接触端则成弯折状而具有弹性,各该端子的焊接端则延伸于穿槽外,该连接带一体连接该焊接端,且当该些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上后,该连接带脱离该焊接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东刘锦俊
申请(专利权)人:日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