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水蓄能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6745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冰水蓄能蒸发器,包括一壳体、设置在壳体一端的制冷介质进液腔和制冷介质出气腔、设置在壳体另一端的制冷介质过渡腔、设置在壳体内腔的冷却铜管,和把壳体内腔分成若干个腔室的带缺口的多个隔流板;所述内腔中心空余一定位置不设置冷却铜管,同时在该空余位置的各个隔流板上设置有水循环直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冰水蓄能蒸发器,其突破了传统蒸发器制冷到5℃时蒸发管就会从内圈逐步向外圈结冰的瓶颈,可将水直接制冷到0℃而不发生结冰现象,可达到传统蒸发器所不能达到的高效制冷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发器,特别是一种冰水蓄能蒸发器
技术介绍
在目前,传统的蒸发器结构如图1-3所示,整个蒸发器包括一壳体1',壳体1' 一 端设置有完全隔开的制冷介质进液腔11'和制冷介质出气腔12',在壳体的另一端设置 有制冷介质过渡腔13';而在整个壳体内腔14'均布设置有冷却铜管2',两两相邻铜管 2'之间的间距相等,其中壳体内腔14'上半部分的铜管2'连接制冷介质进液腔1Γ和 制冷介质过渡腔13',壳体内腔14'下半部分的铜管2'连接制冷介质过渡腔13'和制冷 介质出气腔12'。壳体内腔14'的一头设置有进液口 141',另一头设置有出液口 142', 整个内腔14'被带缺口 151'的多个隔流板15'分割成若干个腔室,本图示中设计为三个 隔流板15',各隔流板15'之间的缺口 151'依序错开90°设置。在此,因各隔流板15' 与铜管2'之间无缝连接,隔流板15' —方面对铜管2'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扩 大冷却接触面积的作用。在使用中,制冷介质的循环路线为制冷介质进液腔11'、壳体内腔14'上半部分 的冷却铜管2'、制冷介质过渡腔13'、壳体内腔14'下半部分的冷却铜管2'、制冷介质 出气腔12'。水的循环路线为进液口 141'、第一个隔流板的缺口 151'、第二个隔流板的 缺口 151',第三个隔流板的缺口 151'、出液口 142',形成一类螺旋形的循环过程。水和 制冷介质的热量交换通过铜管2'和隔流板15'热传递实现。因防冻液的成本很高,防冻液对制冷机组具有一定腐蚀作用,防冻液的添加会对 水质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当中,用制冷机组进行制冷的水基本上不添加防冻液。而经 多年的使用发现,以上蒸发器由于结构上的局限性,最多只能将不添加防冻液的水冷却到 5°C,一旦水的温度低于5°C,蒸发器内就会发生结冰堵塞,并最终导致蒸发器胀裂而报废, 该降温限制大大降低了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率,使制冷介质与水的热量交换不能完全进行, 回到制冷介质出气腔12'的制冷介质处于液气混合状态,而为了保证压缩机的正常工作, 必须在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连接一个液气分离器,这不仅增加了制冷机组的制造成本,延 长了制冷介质的循环路线,降低了循环速度,同时也造成一部分能量的不必要损耗。而经实验发现,因水的循环在各个隔流板缺口 151'错位设置的限制下形成一类 螺旋形的循环,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以及外缘铜管2'的阻挡导致进入内腔14'中心的水 比较少且流动速度慢,且越靠近中心该现象越明显,而水流越少流速速越慢就越容易发生 结冰现象。此外,因铜管2'与隔流板15'之间是一种无缝连接方式,在水循环过程中会形 成一定的循环死角,这大大阻碍了水的流动,进而也容易发生结冰现象。以上两方面的实验 表明,蒸发器的体积不能做的太大,体积越大其中心结冰的问题越突起,热交换效率越低, 而蒸发器的这种结构限制造成目前大功率制冷机组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冰水蓄能蒸发器,其可进一步提升制冷介质与 水的热量交换效率,可获得更低温度的制冷冰水,降低制冷机组的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冰水蓄能蒸发器,包括一壳体、设置在壳体一端的制冷介质进液腔和制冷介 质出气腔、设置在壳体另一端的制冷介质过渡腔、设置在壳体内腔的冷却铜管,和把壳体内 腔分成若干个腔室的带缺口的多个隔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中心空余一定位置不设 置冷却铜管,同时在该空余位置的各个隔流板上设置有水循环直通孔。上述各个隔流板缺口依序错开一定角度设置,该角度大小为30° 120°。上述各隔流板与冷却铜管的连接处开有围绕冷却铜管设置的导流孔。为解决现有传统蒸发器壳体内腔中心先结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壳体内腔中心空余 一定位置不设置冷却铜管,并在该空余位置的各个隔流板上设置有水循环直通孔。该结构 设置,一方面减少了铜管数目,降低了耗材,同时拓展了内腔中心的空间,减少了结冰堵塞 现象的发生,同时设置在隔流板上面的水循环直通孔形成水的第二个循环路线,使水经过 该直通孔可以从壳体内腔一头高速地冲刷到内腔的另一头,可迅速地冲刷冰屑带走冷量, 有效解决传统蒸发器内腔中心水流少、流速慢导致的首先结冰问题。同时该结构改良,也破 除了传统大功率制冷机组制造中因蒸发器制冷不完全而产生的技术瓶颈。而为了解决传统蒸发器铜管与隔流板无缝连接产生死角导致水结冰的问题,本发 明在各隔流板与冷却铜管的连接处开设有导流孔,且该导流孔围绕冷却铜管设置,在此,导流 孔的结构设置形成了水的第三个循环路线,水流不仅从隔流板的缺口、直通孔通过,而且从导 流孔中快速喷出,该结构设置可快速地带走铜管的冷量,从根本上消除了水流死角的存在。本专利技术的水循环包括三个路线,分别是隔流板的缺口,隔流板中间的直通孔以及 隔流板在铜管周边设置的导流孔,相比传统的蒸发器,水流量更大、流速更高,可更加高效 地与制冷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在此,因制冷介质与水的热量交换完全,回到制冷介质出气腔 的制冷介质完全处于气化状态,无需在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连接一个液气分离器,减少了 配件成本,同时也缩短了整个制冷介质的循环路线,提升了循环速度,降低了额外能量的损 耗,减少了水泵功率。本蒸发器可直接使用市政水,在不添加防冻液的情况下最低可降温到0°C左右而 不结冰堵塞,达到冰水状态,实现单位水量可存储更多的冷量。本专利技术可应用到申请人曾申请的专利,200920121179.0,一种利用低谷电运行主 机的全新风高效节能中央空调系统,利用国家电网晚间的低谷电,把市政水制冷到0°c冰 水,然后蓄存到大保温蓄水池中,可适用于白天降温的空调,而其中的大保温蓄水池在额定 冷量需求的情况下可造的更小,大大节约制造成本和养护成本。本蒸发器同样适用于其他需降温的各种行业、以及用冰水加工的水产行业、食品 类行业等,具有很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总之,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冰水蓄能蒸发器,其突破了传统蒸发器制冷到5°C时蒸发管就 会从内圈逐步向外圈结冰的瓶颈。本专利技术蒸发器可将水直接制冷到0°c而不发生结冰现象, 可达到传统蒸发器所不能达到的高效制冷效果。附图说明图1、传统蒸发器的立体结构局部剖视图;图2、传统蒸发器的立体结构局部剖视图二 ;图3、传统蒸发器的截面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剖视图;图5、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剖视图;图6、本专利技术的截面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6所示,一种冰水蓄能蒸发器,整个蒸发器包括一壳体1,壳体1 一端设置有 完全隔开的制冷介质进液腔11和制冷介质出气腔12,在壳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制冷介质过 渡腔13。而在壳体内腔14除中心部位外均布设置有冷却铜管2,其中壳体内腔14上半部 分的铜管2连接制冷介质进液腔11和制冷介质过渡腔13,壳体内腔14下半部分的铜管2 连接制冷介质过渡腔13和制冷介质出气腔12。壳体内腔14的一头设置有进液口 141,另 一头设置有出液口 142。同时,整个内腔14被带缺口 151的多个隔流板15分割成若干个腔 室,本图示中设计为三个隔流板,各隔流板15之间的缺口 151依序错开30° 120°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90°,各隔流板15 —方面对铜管2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扩大 冷却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冰水蓄能蒸发器,包括一壳体、设置在壳体一端的制冷介质进液腔和制冷介质出气腔、设置在壳体另一端的制冷介质过渡腔、设置在壳体内腔的冷却铜管,和把壳体内腔分成若干个腔室的带缺口的多个隔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中心空余一定位置不设置冷却铜管,同时在该空余位置的各个隔流板上设置有水循环直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耀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