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6412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中,通过在发光管具有石英玻璃,获得紫外光透过率高且高效的荧光灯,并且提供一种不会有荧光体剥离、掉落等问题的可靠性高的荧光灯。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10),其特征在于具有:由石英玻璃构成的发光管(11);由软化点比石英玻璃低的玻璃构成、形成在上述发光管中的放电空间侧的表面上的玻璃层(14);及形成在该玻璃层的表面上,通过被激发而放射紫外光的荧光体层(15)。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在由石英玻璃构成的管上预先形成软化点比石英玻璃低的玻璃的层(14),在该玻璃的层(14)上涂布混合有荧光体与粘结剂的荧光体的悬浊液,将该荧光体(15)进行烧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放射紫外区域的光的荧光灯及荧光灯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来,在光触媒或广义的树脂硬化、除菌、美容、医疗等用途中利用波长为300nm 附近的紫外光。作为上述光的光源,使用在波长250 380nm附近具有强度峰值的在发光管内表面涂布有荧光体的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在如上所示的放射紫外光的荧光灯中,通过获得用以通过放电而使荧光体激发的较短波长(例如200nm以下)的紫外光,将该紫外光照射在荧光体而使荧光体激发,使通过转换成预定波长区域的光所得的紫外光透过荧光体层及发光管而进行放射,在原理上与获得可见光的灯相同。作为荧光灯的发光管,一般而言优选使用钠玻璃、硼硅酸玻璃、铝硅酸玻璃等所谓的硬质玻璃。但是,在使例如波长在250 380nm附近的紫外光放射的荧光灯中,当将上述硬质玻璃用于发光管时,由于产生紫外线的吸收,会形成紫外光的透过率低、效率差的灯。因此, 作为构成发光管的玻璃,优选紫外光透过率更高的玻璃。因此,鉴于上述情况,发光管使用石英玻璃的荧光灯例如公开在专利文献1、2等中。如上述文献记载的技术所示,发光管使用石英玻璃来构成,则可使紫外光的透过率高, 且可高效地取出光。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0304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7-5341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一般而言在荧光灯中,在其制造工序中具有升温至构成发光管的基材的玻璃的软化点附近以粘合荧光体的工序。但是,由于石英玻璃的软化点在1600°C附近,因此若如上所示加热至高温度区域时,会有发生荧光体的劣化,无法获得预定的光的问题。有鉴于此,当使荧光体的烧成温度降低至发光特性不会产生问题的温度区域、例如900°C以下而进行烧成时,将无法达到石英玻璃的软化,荧光体层由管壁剥离而掉落,无法获得预定的配光分布。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在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中,通过使发光管上具备石英玻璃而获得紫外光的透过率高且效率佳的荧光灯,并且不会有荧光体剥离、掉落等问题,可靠性高的荧光灯。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具有由石英玻璃构成的发光管;由软化点比石英玻璃低的玻璃构成、形成在上述发光管中的放电空间侧的表面上的玻璃层;以及形成在该玻璃层的表面上,通过被激发而放射紫外光的荧光体层。此外,上述玻璃层包括硼硅酸玻璃及铝硅酸玻璃中的任一个即可。此外,上述玻璃层的平均厚度为1 30 μ m即可。此外,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石英玻璃构成的管上预先形成软化点比石英玻璃低的玻璃的层,在上述玻璃的层上涂布混合有荧光体与粘结剂的荧光体的悬浊液,将该荧光体进行烧成。此外,软化点比上述石英玻璃低的玻璃系包括硼硅酸玻璃及铝硅酸玻璃中的任一个即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荧光灯,在石英玻璃制发光管与荧光体层之间形成有由软化点比石英玻璃的软化点低的玻璃构成的玻璃层,因此无须将荧光体加热至1000°c以上的温度即可进行烧成,而形成荧光体的劣化少且对于紫外光的转换效率良好的荧光灯,并且介于荧光体层与发光管之间的玻璃会软化,因此可使荧光体层与发光管的结合更为强固,可形成荧光体层不会剥离、脱落且不会发生照度不勻的情形的荧光灯。而且,由于发光管由石英玻璃构成,因此可获得紫外光的透过率良好且紫外光的放射效率高的荧光灯。接着,上述玻璃层含有硼硅酸玻璃(Si-B-O类玻璃)及铝硅酸玻璃(Si-Al-O累玻璃)中的至少任一个的玻璃,因而耐热冲击性良好,因此可充分耐于作为荧光灯使用时的温度变化,不会发生该玻璃层剥落或与荧光体层的结合降低的问题,可确实地保持荧光体层。此外,由于上述玻璃层的平均厚度为1 30 μ m,可确实地保持荧光体层,并且可形成无损紫外线的透过性而效率良好的荧光灯。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在石英玻璃制发光管与荧光体层之间形成由软化点比石英玻璃的软化点低的玻璃构成的玻璃层,之后形成荧光体层,因此可将荧光体的烧成温度设定为比较低,且形成荧光体的劣化少且对于紫外光的转换效率良好的荧光灯,并且由于该玻璃会软化,使荧光体层与发光管的结合变得强固,可形成荧光体层不会剥离、脱落且不会发生照度不勻的荧光灯。结果,可简单且确实地获得发光管由石英玻璃构成、紫外光的透过率良好且紫外光的放射效率高的荧光灯。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荧光灯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图2是发光管的管轴方向剖视图。图3是垂直于本专利技术的荧光灯用发光管的管轴的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将本专利技术的荧光灯用发光管沿着管轴切断的说明用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电极型荧光灯的(a)管轴方向剖视图、(b)在与管轴垂直的方向切断的剖视图。图6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内部电极型的水银荧光灯的管轴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至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说明该荧光灯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图2是作为灯的发光管用材料的玻璃管,图3是说明发光管的制造工序的垂直地切断管轴的剖视图及将主要部位放大的放大剖视图,此外,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荧光灯整体的说明用剖面。由图2至图4可知,第1实施方式的荧光灯的发光管11具有如下形态将内侧管111与外侧管112配置成大致同轴,通过分别封固两端部IlAUlB而在内部形成有圆筒状的放电空间S。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管11构成用玻璃管80是熔融石英玻璃制。以下按照图1的流程图,参照图2至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1.制作分散有用来构成玻璃层的玻璃粉末的浆体(步骤1)。将玻璃层构成用的块状玻璃粉碎得较细,并使用球磨机加工。将粉碎后的玻璃粉末通过筛网按照粒径分类,制作出平均粒径为0. 5 10 μ m(优选为1 5 μ m)的玻璃粉末。将该玻璃粉末与硝化纤维素(nitrocellulose)、乙酸丁酯液以重量比1 4的比例加以混合。将混合液连同氧化铝球一起放在球磨机充分研磨,制作出分散有玻璃粉末的浆体。以下将分散有该玻璃粉末的浆体称为“玻璃浆体”。构成玻璃层的玻璃是具有软化点比作为发光管的基材的石英玻璃的软化点 (1600°C )低的玻璃。优选是软化点在荧光体的烧成温度GOO 900°C )范围的玻璃,更优选的是耐热冲击性良好的硬质玻璃。其中,优选硼硅酸玻璃(Si-B-O类玻璃、软化点约800°C )、铝硅酸玻璃(Si_Al_0 类玻璃、软化点约900°C),上述硬质玻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适当比例混合使用。2.接着,将玻璃浆体涂布在发光管构成用的玻璃管的内表面(步骤2)。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管构成用玻璃管80如图2所示以使放电空间形状成为圆筒状的方式具有内侧管81与外侧管82,在发光管构成用玻璃管80 (以下也将之简称为“玻璃管80”)的长边方向中的双方端部形成有与外部相连通的排气管83A、83B。在垂直于发光管构成用玻璃管80保持并充满玻璃浆体的容器的液面放入排气管的其中一方的例如83B,由其中一方的排气管83A进行抽吸,将玻璃浆体上吸,在玻璃管80内部填充玻璃浆体,之后, 由另一方排气管8 抽出而进行涂布。通过调整玻璃浆体的粘度或涂布次数,可改变最终获得的玻璃层的厚度。此时,玻璃浆体的厚度优选形成在1 30μπι的范围。其中,由于针对预定的紫外光获得较高的透过率,因此优选玻璃层厚度在可保持在后工序中形成的荧光体的范围内尽可能得小。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射紫外线的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具有:由石英玻璃构成的发光管;由软化点比石英玻璃低的玻璃构成、形成在上述发光管中的放电空间侧的表面上的玻璃层;以及形成在该玻璃层的表面上,通过被激发而放射紫外光的荧光体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川幸治
申请(专利权)人: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