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英专利>正文

一种座椅靠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63432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靠枕,属于日常生活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座椅的靠枕因与靠背处于同一平面上,其周向位置固定而无法前后转动,从而无法满足使用者枕靠头部的需求的问题。本座椅靠枕,包括具有空腔的塑料壳体和与该壳体相连接的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外端伸出壳体并且用于与座椅靠背的顶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内端与壳体相铰接,且在壳体与所述的连接杆之间设有能使所述的壳体绕着连接杆转动并能定位的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一弹簧并且利用该弹簧使壳体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壳体内增设了能使靠枕前后转动的调节装置,既适用于枕颈部,又适用于枕头部,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如乘客、办公室人员等)的需求,实用性很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靠枕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特别是涉及安装在座椅靠背上的靠枕,属于日常生 活领域。
技术介绍
座椅是日常家居生活、办公的必备品,随处可见。一般的座椅都包括底座、设 于底座上的座板及连接在座板上的靠背,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座椅的使用性 能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出现了具有多种功能的座椅,如增加了使座板相对底座旋转和升 降的功能、在靠背的两侧设置扶手等,以适合不同用户的需求。还有的座椅在靠背的顶 部设有靠枕,使得长期久坐的人能够缓解颈部的劳累,增加舒适度。尤其对于车辆上使 用的座椅,如果能有一个舒适的靠枕,都能使乘客和驾驶员极大地缓解因长期乘坐带来 的颈部疲劳疼痛的痛苦。现有靠枕的安装形式有多种,大体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靠枕与靠背之间无法 相对运动的即为固定式,反之即为活动式,由于活动式靠枕带来的便捷,因此其应用较 为普遍。如中国专利200820103093.0公开了一种“座椅的可调式活动靠枕结构”,该 结构就是一种活动式靠枕,其具体结构是使靠枕能够相对靠背上下升降,从而在使用时 适应不同驾乘人员的高度需要,确保枕靠时的舒适度。但是有些使用者需要将整个头部 枕在靠枕上休息,而现有的靠枕与靠背处于同一平面上,其周向位置固定而无法前后转 动,因此无法满足枕靠头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能够使靠枕相对靠背前后转动的座椅靠枕。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座椅靠枕,包括具有空腔 的塑料壳体和与该壳体相连接的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外端伸出壳体并且用于与座椅靠 背的顶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内端与壳体相铰接,且在壳体与所述的连 接杆之间设有能使所述的壳体绕着连接杆转动并能定位的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一 弹簧并且利用该弹簧使壳体复位。本座椅靠枕主要由塑料壳体、连接杆和调节装置组成,在实际使用时,通常在 塑料壳体外还包覆有柔软的泡沫层,使得枕靠舒适,通过连接杆使塑料壳体与靠背的顶 部相连接,调节装置设于壳体内,防止其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损坏,还有助于自由调节, 若需要枕头部时,可通过调节装置使壳体绕着连接杆向前转动到所需的角度,若需要枕 颈部时,可通过弹簧使壳体复位到与靠背同一平面处。在上述的座椅靠枕中,所述的壳体内还设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与壳体固连并 且活动套接在所述连接杆的内端上。本结构在壳体与连接杆之间设置有一固定座,通过 改变固定座的周向位置来间接带动壳体作相应转动,机械强度高,且固定座直接套接在 连接杆上,安装方便。在上述的座椅靠枕中,所述的连接杆由依次相连的连接段一、连接段二和连接 段三构成U字形,连接段一和连接段三的外端分别伸出壳体,上述的固定座活动套接在 连接段二上。连接段一和连接段三的外端分别插接到靠背顶部的插接孔中,连接段二横 向设于壳体内用于安装固定座。在上述的座椅靠枕中,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的棘轮固定套接 在连接段二上,上述的弹簧设于所述的棘轮与固定座之间,该弹簧的一端作用在棘轮 上,另一端作用在固定座上,且弹簧的作用力方向与棘爪作用于棘轮上的方向相反;所 述棘爪的一端铰接在固定座上,另一端能与所述的棘轮相卡接,所述的棘爪与固定座之 间还设有跳簧,所述跳簧的一端作用在棘爪上,另一端作用在固定座上,且跳簧的作用 力方向与本调节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外力间接作用于棘爪上的方向相反。本调节装置具有 单向性,若将向后转动的外力作用在壳体上时,因棘爪被棘轮卡死而使棘爪无法转动, 从而使壳体无法向后转动;而当向前扳动壳体并克服弹簧的预紧力时,壳体带动固定 座及铰接在固定座上的棘爪绕着连接段二向前转动,棘轮因与连接段二相固连而固定不 动,于是棘爪向前转过某个角度,通过跳簧使棘爪定位到棘轮的对应位置上,若还需进 一步调整角度时,只要再向前转动即可,而当壳体转过了所需的角度时,需要先将壳体 复位,再进行重新调整。在上述的座椅靠枕中,所述棘轮的圆周壁上分布有由若干个齿槽构成的啮合 区,所述啮合区的两端具有向外凸出的后限位部和前限位部,且后限位部与前限位部之 间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所述棘爪的卡接端能与各齿槽相啮合,且在棘爪的中部还具有 能与前限位部相抵靠的复位部,且当复位部脱离前限位部时能使棘爪的卡接端与棘轮的 后限位部相抵靠。通过前限位部和后限位部使壳体在90度之间转动,当棘爪的卡接端与 后限位部相抵靠时,壳体与靠背呈180度,即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棘爪在壳体的作用下 每向前转过棘轮上的一个齿槽,就能使壳体向前转过一个角度并定位在该位置上,直至 棘爪的复位部与前限位部相抵靠时,壳体就不能向前转动了,该位置就是能够调节的最 终位置,若继续向前扳动壳体,棘爪的复位部会在弹簧的作用下脱离前限位部,使棘爪 与棘轮的啮合处分离,从而使棘爪的卡接端又与棘轮的后限位部相抵靠,即壳体复位到 与靠背同一平面处。在上述的座椅靠枕中,所述棘爪的卡接端部具有若干个与棘轮的啮合区相配合 的卡接齿。通过若干个卡接齿与棘轮的啮合区相配合,可提高棘爪与棘轮之间的连接强 度,并使固定座及壳体的周向位置固定可靠。在上述的座椅靠枕中,所述的固定座具有一个凹槽,所述的棘轮和棘爪设于该 凹槽内,所述跳簧的一端作用在该凹槽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作用在该凹槽的 另一侧内壁上。将棘轮和棘爪设在固定座的凹槽内,结构紧凑,弹簧和跳簧的外端设于 固定座上相对应的两侧内壁上,分布合理,并防止造成干涉。在上述的座椅靠枕中,所述固定座的凹槽内固定有与连接段二相平行的销轴, 所述的棘爪活动套接在该销轴上。本结构使得棘爪的铰接方向与固定座的铰接方向相 同,设计合理。在上述的座椅靠枕中,所述固定座的槽底上开有若干个限位孔,所述壳体的内 壁具有与各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柱。通过限位孔与限位柱的配合来防止固定座横向移动,保证传递准确。在上述的座椅靠枕中,所述的弹簧活动套接在所述的连接段二上。由于弹簧是 使整个固定座复位而设置的,其预紧力较大,因此其轴向距离较长,将弹簧套接在连接 段二上,可防止弹簧轴向弯曲变形,保证复位可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座椅靠枕在壳体内增设了能使靠枕前后转动的调节装置, 既适用于枕颈部,又适用于枕头部,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如乘客、办公室人员等)的需 求,实用性很强,且本调节装置安装于壳体内,结构紧凑,还能防止其受外界的损坏; 本调节装置由棘轮和棘爪来实现,因此具有单向性,定位可靠,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座椅靠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Ia前壳体;Ib后壳体;Ic限位柱;Id凸沿;2连接杆;&连接 段一;沈连接段二 ; 2c连接段三;3弹簧;4固定座;乜凹槽;4b限位孔;4c、4d角 铁;5棘轮;5a齿槽;恥后限位部;k前限位部;6棘爪;虹复位部;冊卡接齿;6c 限位槽;7跳簧;8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 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座椅靠枕主要由壳体1、连接杆2和设于壳体1与连接杆2之间的调节装置组 成。如图1所示,壳体1由两另塑料材料制成的前壳体Ia和后壳体Ib前后对接构成 一个空腔,为了枕靠舒适,通常在壳体1外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靠枕,包括具有空腔的塑料壳体(1)和与该壳体(1)相连接的连接杆(2),所述的连接杆(2)外端伸出壳体(1)并且用于与座椅靠背的顶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的内端与壳体(1)相铰接,且在壳体(1)与所述的连接杆(2)之间设有能使所述的壳体(1)绕着连接杆(2)转动并能定位的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一弹簧(3)并且利用该弹簧(3)使壳体(1)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生洪伟中
申请(专利权)人:张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