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太平专利>正文

天灸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6262 阅读:6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天灸用品必然康天灸灵,它是以天然动植物为原料,分为上灸灵和下灸灵两个组分组成,并同时使用;它具有无针之针,无火之灸的双重效能,有原始天灸之灵效,无原始天灸之痛苦,敷贴后皮肤不红肿,不起泡,适应范围广,由于能顺畅呼吸,增加饮食,扩大了气血的化源,所以具有防、治、保、养、美、寿多层次保健效能。贴穴位少,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等。(*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医天灸用品——天灸贴。天炙,古代又称自灸,它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天然动植物为原料制成,敷于穴位或患处表面引起红肿、起泡,如烫伤烧伤状的治疗方法,因不用火燃烧故又名冷灸。从唐代对天灸方法正式命名至今,有识之士都认为天灸能起到针与灸的双重治疗效应,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目前这项疗效良好的技术只流传在民间或掌握在少数中医手中,所使用的方法还是原始的,用时再制,十分不便,并刺激穴位或患处,会引起红肿、发泡,使人痛苦,甚而使有些人恐惧,发泡刺破易于感染,不够安全,敷贴穴位多致使操作不便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对皮肤有刺激,不红肿、不起泡、无痛苦、又安全,灸效好,制备工艺简单,敷贴穴位少,适应范围广,使用方便的天灸贴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是由上灸贴和下灸贴两个组份组成,使用时只各敷贴一个穴位。上灸贴的组份为(重量比)白芥子2-7%、甘遂2-7%、黄连2-6%、生地2-7%、大黄2-7%、芒硝2-7%、凡士林60-90%。下灸贴的组份为(重量比)巴豆仁2-7%、枳实2-7%、黑附子2-7%、青皮2-7%、肉桂2-7%、苍术2-7%、凡士林60-90%。本专利技术的最佳组份(重量比)分别是其上灸贴为,白芥子3-6%、甘遂3-6%、黄连3-5%、生地3-6%、大黄3-6%、芒硝3-6%、凡士林70-85%。下灸贴的最佳组份(重量比)为巴豆仁3-6%、枳实3-6%、黑附子3-6%、青皮3-6%、肉桂3-6%、苍术3-6%、凡士林70-85%。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为上灸贴的制备方法是,取其上述的各组份(重量比),先将凡士林微火加温至60℃左右,再把白芥子、甘遂、黄连、生地放入凡士林中,并在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40-60小时,然后放在火上将其炸枯,捞出,过滤,再把滤液放在火上浓缩至原凡士林重量的8-15%时停火,接着把粉末状的大黄、芒硝放入浓缩液中,搅拌均匀即制成上灸贴。下灸贴的制备方法下灸贴的制备方法与上灸贴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它放入60℃左右凡士林中浸泡的为巴豆仁、枳实、黑附子、青皮,后加入浓缩液中的是粉末状的肉桂、苍术,其他方法步骤完全相同,即可制成。上述的白芥子、甘遂、黄连、生地和巴豆仁、枳实、黑附子、青皮在凡士林60℃左右中浸泡的最佳时间为45-50个小时,制成的上灸贴敷贴在膻中穴位;制成的下灸贴敷贴在肚脐处(神阙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具有无针之针,无火之灸的双重效能,有原始天灸之灵效,无原始天灸之痛苦,即敷贴后皮肤不红肿,不起泡,适应范围广,敷贴穴位少,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及适应范围本专利技术基于“以气相感”、“外惹内效”的天人相应理论、脏腑经络穴位中医理论、张仲景先生的“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临床经验论断,从客观上来说,人人都必须呼吸空气和从食物中摄取天然营养作为生存的能源事实及“阴精上奉其人寿”的中医古典理论而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的适应范围消化不良、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气机紊乱;气郁化火,虚不受补,挑食,偏食,厌食,吐泻便结,胃肠胀气,精神紧张,早衰等。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上灸贴敷贴在胸部膻中穴位,下灸贴敷贴在腹部的肚脐处(神阙穴),上、下灸贴同时贴,每日一次,贴6-8小时后去掉。用下面的实施例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说明但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取本专利技术的上灸贴的重量百分比,它分别为白芥子3%、甘遂5%、黄连4%、生地5%、大黄3%、芒硝4%、凡士林76%;先将凡士林微火加温至60℃左右,再将白芥子、甘遂、黄连、生地放入凡士林中,并在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46个小时,然后放在火上将其炸枯,捞出,过滤,再把滤液放在火上浓缩至原凡士林重量的10%时停火,接着把粉末状的大黄、芒硝放入浓缩液中,搅拌均匀,即制成上灸贴。取下灸贴的重量百分比,其分别为巴豆仁3%、枳实4%、黑附子5%、青皮3%、肉桂4%、苍术5%、凡士林76%;先将巴豆仁、枳实、黑附子、青皮放在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46个小时;最后加入浓缩液中的是肉桂、苍术粉末,其他方法步骤与实施例1制备上灸贴的方法相同,即可制得。病例1郑州市南关大街谢大娘96岁,身体虚弱多病,卧床一周,饮食甚少,用上述组份制成的上灸贴敷贴膻中穴和用下灸贴贴肚脐处,第二天饮食增加一倍,也有气力了,第三天就能下床活动。实施例2取本专利技术的上灸贴的重量百分比,其分别为白芥子4%、甘遂3%、黄连5%、生地4%、大黄6%、芒硝3%、凡士林75%;先把凡士林微火加温60℃左右,再将白芥子、甘遂、黄连、生地放入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50个小时,然后放在火上将其炸枯,捞出、过滤,再把滤液放在火上浓缩至原凡士林重量的9%时停火,接着把粉末状的大黄、芒硝放入浓缩液中,搅拌均匀,即制成上灸贴。取下灸贴的重量百分比,其分别为巴豆仁4%、枳实6%、黑附子3%、青皮4%、肉桂5%、苍术3%、凡士林75%;先将巴豆仁、枳实、黑附子、青皮放在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50个小时;最后加入浓缩液中的是肉桂、苍术粉末,其他方法步骤与上述制备上灸贴的方法完全相同。病例2郑州管城区卫生局干部张××的孙子5岁,面色黄瘦无力,厌食、腹胀,用上述组份制成的天灸贴敷贴五次后,面色好转,十天后能一气跑上三楼气不喘。实施例3取本专利技术的上灸贴的重量百分比,其分别为白芥子5%、甘遂4%、黄连3%、生地2%、大黄4%、芒硝5%、凡士林77%;先将凡士林微火加温至60℃左右,再将白芥子、甘遂、黄连、生地一起放入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52个小时,然后放在火上将其炸枯,捞出、过滤,再把滤液放在火上浓缩至原凡士林重量的11%时停火,接着把粉末状的大黄、芒硝放入浓缩液中,搅拌均匀,即制成上灸贴。取下灸贴的重量百分比,其分别为巴豆仁5%、枳实2%、黑附子4%、青皮5%、肉桂3%、苍术4%、凡士林77%;先将巴豆仁、枳实、黑附子、青皮一起放入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52个小时;最后加入浓缩液中的是肉桂、苍术粉末,其他方法步骤与上述制备上灸贴的方法完全相同,即可制成。病例3黄委会秦×,男14岁,厌食13年,不吃肉、蛋,多动,睡觉不安,梦呓;经敷贴上述组份制成的天灸贴,第二天饭量增加三分之一,一个疗程后,开始吃肉、蛋,睡眠逐渐正常,两个疗程后痊愈。权利要求1.一种天灸用品天灸贴,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上灸贴和下灸贴两个组份组成;其上灸贴的组份为(重量比)白芥子2-7%、甘遂2-7%、黄连2-6%、生地2-7%、大黄2-7%、芒硝2-7%、凡士林60-90%;下灸贴的组份为(重量比)巴豆仁2-7%、枳实2-7%、黑附子2-7%、青皮2-7%、肉桂2-7%、苍术2-7%、凡士林60-9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灸贴,其特征在于上灸贴和下灸贴的最佳组份(重量比)分别为其上灸贴为白芥子3-6%、甘遂3-6%、黄连3-5%、生地3-6%、大黄3-6%、芒硝3-6%、凡士林70-85%;下灸贴的最佳组份(重量比)为巴豆仁3-6%、枳实3-6%、黑附子3-6%、青皮3-6%、肉桂3-6%、苍术3-6%、凡士林70-85%。3.一种天灸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灸贴的制备方法为取其上述的各组份(重量比),先将凡士林微火加温至60℃左右,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灸用品天灸贴,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上灸贴和下灸贴两个组份组成;其上灸贴的组份为(重量比):白芥子2-7%、甘遂2-7%、黄连2-6%、生地2-7%、大黄2-7%、芒硝2-7%、凡士林60-90%;下灸贴的组份为(重量比):巴豆仁2-7%、枳实2-7%、黑附子2-7%、青皮2-7%、肉桂2-7%、苍术2-7%、凡士林60-9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太平
申请(专利权)人:韩太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