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5965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控开关(10),该温控开关在其壳体外侧面上具有用于电偶连接引线的第一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面(22、23)以及在壳体内具有温控的接通机构,该接通机构根据其温度在两个连接面(22、23)之间建立或断开导电连接。引线以其内端(27、28)与连接面(22、23)电偶连接,开关(10)由绝缘保护层(32)包裹且引线在其远离内端(27、28)的自由端(29、31)上不具有保护层(32)。引线被设计为接线片(25、26),接线片在其内端(27、28)上材料配合地与连接面(22、23)连接且其自由端(29、31)直接被设计为插接件。绝缘保护层(32)的设置方式为,其在壳体、连接面(22、23)以及接线片(25、26)的内端(27、28)之间产生结构上稳定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控开关,该温控开关在其壳体外侧面上具有用于电偶连接引线 的第一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面以及在壳体内具有温控接通机构,该接通机构根据其温度在 两个连接面之间建立或断开导电连接,其中,引线以其内端与连接面电偶连接,开关由绝缘 保护层包裹且引线在其远离内端的自由端上没有保护层。
技术介绍
此类温控开关在DE4139091C2中公开。此类温控开关还在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其用于防止比如电吹风、碱液泵的电机、 熨衣板等电气设备过热和/或电流过高。为此,将公知的温控开关在电路上串联到需保护的设备的供电回路中,从而使需 保护的设备的工作电流流经温控开关。该开关还如此安装到需保护的设备上,使得其接收 需保护的设备的温度。公知的温控开关包括温控的接通机构,其根据其温度在两个设置在开关壳体外侧 面上的连接面之间断开或闭合电连接。为此,在接通机构中通常设置双金属件,其在达到其 开关温度时突然从其低温状态变形到其高温状态中且通常可动的接触件从固定的接触件 上抬起。固定的接触件与两个连接面连接,而可动的接触件或者通过双金属件或者通过配 设给双金属件的翻转片或翻转弹簧与两个接触面配合。还公开了这样一种设计方案,其中,双金属件为桥接件,其直接建立两个接触面之 间的电连接。比如在 DE2121802A、DE2644411A、DE19623570、DE10301803、DE9214543U、 DE9102841U、DE19705441A1、DE19545996A1 或 DE10205001371A1 以及申请人的其它专利文献中描述了此类温控开关,因此其它的细节可以参考这些专利文献。在使用公知的开关时必须将开关与需保护的电气设备进行电绝缘,从而不会出现 不期望的短路。公知的开关常常具有导电的壳体下部,其被设计成锅形件且容纳温控的接通机 构。导电的壳体下部被同样导电的盖部密封,盖部固定在壳体下部上的绝缘薄膜的中间层 下。第一连接面设置在盖部上,而第二连接面设置在壳体下部的底面、侧壁或保持盖部的边 缘上。利用这两个连接面将通 常为柔韧的连接绞合线或刚硬的接线片的引线通常材料 配合地、即大多为钎焊或熔焊地电偶连接,然后,绞合线或接线片用作公知的温控开关的进一步连接。之后,为具有绞合线或接线片的预装配的开关配设盖子,用以将开关与外界电绝 缘。只要开关配有接线片,则盖子也具有相应的狭缝,接线片在将盖子插入到开关上时必须 通过狭缝穿线,这不仅相应地耗费时间和力气,而且始终还带来损害接线片和连接面之间的电偶连接或弄弯接线片的危险,因此其不适合于接下来自动化地安装在需保护的电气设 备,而是必须要特殊的后续加工。相反,如果引线被设计成绞合线,则开关配有所谓的热压收缩盖子,其一端是封闭 的,从而在将热压收缩盖子插入到预装配绞合线的开关上之后绞合线在另一端从热压收缩 盖子中伸出。之后收缩盖子热压收缩配合到开关上。对于在上述DE4139091C2中公开的开关来说,引线被设计为相对刚硬的金属板, 其以其内侧边铆接在连接面上。之后,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以铆接位置和内端部在低压法 中在工具温度为150至180°C时利用低压环氧树脂包封。这里,在金属板远离内端的自由端 上没有环氧树脂。在环氧树脂硬化之后,在金属板的自由端上钎焊连接绞合线,然后自由端 超出内端弯曲。 通过铆接和用热固性塑料包封在金属板与开关的壳体之间建立了固定的和机械 上可持续负载的连接,在开关上设计有连接面。包封还提供了很好的电绝缘和铆接位置的 密封,从而不会再有灰尘或液体等污物进入壳体中。不过公知的开关具有缺点,金属板的铆接是耗时的且会导致在铆接过程中产生壳 体变形的危险。由于温控开关的尺寸极小,最小的壳体变形就可能导致开关不再可靠地闭 合和/或断开。此外,公知的开关由于在壳体与绞合线之间额外设置金属板而使得结构复杂以及 组装耗费。对于每个连接绞合线的连接都需要铆接过程以及之后的焊接过程和随后的弯曲 过程。最后,公知的开关的置入可能性有限,因为其没有提供插接的可能性。在公知的 开关中所采用的连接绞合线还必须焊接到需保护的设备上,这是耗时的且易导致不充分的 “冷”焊点的危险。不过,很多公知的温控开关的加工者恰恰需要一种具有插接件的连接技术,因为 开关在需保护的设备上的安装因此简单、快速以及特别是可靠地实现,此外还有助于插接 件与各应用相互之间的尺寸和中间距离的协调。如前所述,已经公开了温控开关直接配有插接件,其可以通过比如螺栓连接、合适 的夹固技术或通过插入与需保护的设备连接。由于插接件与各温控开关的壳体之间的连接 的复杂性以及必须的绝缘盖子或外壳,即使这种开关的组装也是耗费的且具有上述缺点。此处特别的缺点在于,盖子或外壳或者结构非常复杂,或者盖子在已经配有连接 片的开关上的安装非常耗费且无法实现自动化。此类具有钎焊或熔焊的插接件的温控开关在DE9214544U1中公开。在DE8028913U1中公开了将一种温控开关置入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两部分的绝 缘壳体中。两个壳体部分还借助于超声波相互焊接。该文献明确提到,由烧结的环氧树脂 制成的保护层在机械上和热学上不稳定,特别是在高压下会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在该背景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章开头所述类型的具有插接件的温控 开关,其可简单地组装。针对文章开头提到的温控开关,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如此实现,即引线被设计为接线片,该接线片在其内端材料配合地与连接面 连接且在其自由端直接被设计为插接件,绝 缘保护层如此设计,即其在壳体、连接面以及接线片的内端之间产生结构稳定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完美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已知,相对于迄今为止在现有技术中的实践也可以将被设计为插 接件的接线片材料配合地与温控开关电偶连接,即钎焊或熔焊,而不存在在后续的将开关 插入到各应用中材料配合的连接容易断裂的危险。即强调,通过用保护层共同包裹或包绕 开关、连接面以及接线片的内端产生了结构上稳定的连接,该连接随后可以承载足够的机 械负荷,而不会损坏电偶连接的质量。如果按照本专利技术绝缘保护层将壳体和接线片的内端包裹起来,则在现有技术中使 用的具有所有与之相关的缺点的铆接按照本专利技术对于提供连接面与接线片之间的足够的 结构上稳定的连接不再是必要的。另一个优点在于,通过这种包裹不仅确保了电偶的、材料连接的稳定性,而且还同 时提供了必要的电绝缘和针对污物渗入的防护,从而可以弃用收缩盖、外壳以及其它保护至ΓΤΠ ο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给出了与上面讨论的DE8028913U的技术教导相反的启示。此外优选的是,接线片的内端钎焊到连接面上。其优点在于,能够以简单、可靠和快速的方式和方法建立材料配合的连接。此外优选的是,绝缘保护层是烧结(gesinterte)的保护层。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确信,烧结的保护层提供了特别稳定的结构,其具有非常好的包 裹的机械稳定性。优选的还有,绝缘保护层含有热固性塑料,优选环氧树脂。其优点在于,具有热固性塑料的烧结的保护层制造简单且提供针对污物和水分渗 入的持久保护,同时还提供了较好的机械稳定性。总体上优选的是,温控的接通机构包括双金属件,其中,优选该双金属件在开关闭 合的状态下在电路上串联地位于连接面之间,进一步优选温控的接通机构包括弹簧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控开关(10),所述温控开关在其壳体(11、12)外侧面上具有用于电偶连接引线(25、26)的第一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面(22、23)以及在壳体(11、12)内具有温控的接通机构(15),所述接通机构根据其温度在两个连接面(22、23)之间建立或断开导电连接,其中,引线以其内端(27、28)与连接面(22、23)电偶连接,开关(10)由绝缘保护层(32)包裹且引线在其远离内端(27、28)的自由端(29、31)上不具有保护层(32),其特征在于,引线被设计为接线片(25、26),所述接线片在其内端(27、28)上材料配合地与连接面(22、23)连接且其自由端(29、31)直接被设计为插接件,绝缘保护层(32)的设置方式为,其在壳体(11、12)、连接面(22、23)以及接线片(25、26)的内端(27、28)之间产生结构上稳定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赛尔P霍夫萨埃斯
申请(专利权)人:马赛尔P霍夫萨埃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