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痰热咳嗽的内服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5168 阅读:3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痰热咳嗽的中药,该药物是以黄芩、浙贝母、重楼、鸭跖草、知母、石膏、陈皮、枳壳、苍耳子、苦杏仁、桔梗、广藿香、紫苏叶、甘草按照特定配比制成的药剂,具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作用,对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痰热咳嗽者治疗效果较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治疗痰热咳嗽的内服药,其组成为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咳嗽是肺系的主要症候之一,《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外邪肺或体内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每于气候变化,冷热失常,六淫之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内合于肺,肺气壅遏,或肺失清肃,皆可引起咳嗽。内伤劳倦,饮食、情志以致脏腑功能失调,内邪犯肺也可引起咳嗽。明·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咳嗽》篇说“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清热化痰是中医治咳大法之一,是治疗中抓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的具体体现,鉴于咳嗽发展至痰热阶段,则以清热药与化痰、顺气、宣肺之品相伍,共同组成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之剂,是行之有效已被临床实践所证明的治疗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痰热咳嗽的内服药。痰热咳嗽病理机转之根本乃因于热,正如江昂所云“热痰者,痰因火盛也”,此热无论是外感或内伤,均可灼伤津液,煎液为痰,故痰色黄,性稠粘为其特点。痰阻气道,肺气不宣,上逆为咳,痰热交结,咳嗽频频。热感伤津而口渴;风热犯表或热郁于内故有发热;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系积热于大肠而致便干秘结;热积膀胱而尿黄;痰热壅遏于里而致舌红苔黄,脉弦滑而数。痰热者,因于火盛也,痰即有形之火,火既无形之痰,痰随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横行,正如《医方集解》所云“火借气于五脏,痰借液于五味,有余便是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痰者必清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此即本方理论之依据,治疗中抓住清热之主要矛盾,热清则痰自消;气顺则火自降,痰消则火无所依,诸症则自可解除。本专利技术药物为专利技术人之世传秘方,为肺火炽盛,炼液为痰,痰热壅肺,肺失宣降,痰热咳嗽所设。方中用黄芩、浙贝母为君药。黄芩为苦寒清肃之品,故方用黄芩主清肺火,肃降肺气而消痰止咳。浙贝母开泄力强,故方用浙贝母主清痰热开散郁结,调畅气机。故黄芩与浙贝母合用主清肺火,专化痰热,方中君药非此莫属。方用石膏、知母、鸭跖草、重楼共为辅药。石膏辛甘大寒,长于清解肺热,故用石膏以助君药清肺泻火,肃降肺气。知母苦甘性寒质润,长于清润肺燥,有清肺泻火,滋阴润燥之能,辅助君药清肺火,润肺燥,化痰热,并能滋阴润燥,滑肠通便。鸭跖草甘寒清降,为泻火解毒化饮之品,故可辅助君药清肺解毒,利湿除饮。重楼又名蚤体、七叶一支花,苦辛性寒,入肝肺二经,为凉肝泻肺之品,故方用重楼为辅药,即可清肝泻火,以防木火刑金,又能去湿消痰以止痰喘。上述四药合用共助君药清肺泻火,化痰止咳,润肠通便,凉肝泻肺,成臣药之用。方以陈皮、枳壳、苍耳子、桔梗、苦杏仁、广藿香、紫苏叶为佐药。陈皮辛苦性温,入脾肺二经,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善理肺、脾二经气滞,佐助君药健脾理气,以除生痰之本,燥湿化痰,以消痰浊壅肺之标。枳壳功能理气宽中,消胀除痞,佐助君药以除气滞痰阻,胸脘瘩闷之症。桔梗功能开宣肺气,宽胸利咽,祛痰止咳,佐助君药宣肺排痰之功。苦杏仁功能降气止咳平喘,润燥滑肠通便,佐助君药止咳平喘,通腑降浊之效。以上四药合用,共同佐助君药健脾消痰,宣降肺气,调畅气机,以除气滞痰阻,喘咳痰多,胸膈痞闷,又能润肠通便,以解肺移热大肠所致大便秘结之难。又方中用广藿香,芳香化显,发表散邪,和中开胃;苍耳子宣肺气,升清阳,化湿浊,通鼻窍;紫苏叶发表散邪,宣肺化痰,利气止咳。三药合用共同佐助君药宣肺散邪,以除表邪内传化热未尽之余邪,又能开宣肺气,宣化湿浊,通利鼻窍,调畅气机,亦为佐药,定属无疑。诸药协同,各施其职,佐助君臣,以除兼证。甘草为使药,即能润肺止咳,又能调合药性,使苦寒泻降,清肺凉肝之品,不能过于寒凝伤阳,又可使宣畅气机,燥湿化痰之品,不能过于辛香燥烈伤阴。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之效,热清痰消,气顺咳止,诸症悉平。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原料药组成如下(重量份)重 楼100-160份黄 芩60-100份浙贝母100-160份鸭跖草250-300份知 母60-100份石 膏150-200份陈 皮70-100份 枳 壳60-100份苍耳子100-150份苦杏仁60-100份 桔 梗60-100份广藿香60-100份紫苏叶60-100份 炙甘草60-100份上述组合物中各组份的优选重量配比如下重 楼138.9g黄 芩83.3g浙贝母138.9g鸭跖草277.8g知 母83.3g石 膏185.2g陈 皮83.3g 枳 壳83.3g苍耳子138.9g苦杏仁83.3g 桔 梗83.3g广藿香83.3g紫苏叶83.3g 炙甘草83.3g上述的黄芩优选使用炒黄芩,石膏优选使用生石膏,枳壳优选使用麸炒枳壳,苍耳子优选使用炒苍耳子。以上述配比的组合物为原料,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可以制备成任何适用的药物剂型,如丸剂、冲剂、膏剂、口服液、丹剂、片剂等。本专利技术药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黄芩加水煎煮1.5小时,滤过,药渣另置,滤液浓缩至5倍量,离心,在80℃调PH值至1-2,放置过液,滤过,滤渣为黄芩甙粗品,备用;取陈皮、枳壳、苦杏仁、广藿香和紫苏叶5味药材用水湿润后,通水蒸气蒸馏3小时,收集馏出液,分取挥发油,备用;将黄芩药渣和以上5味药渣与浙贝母、重楼、鸭跖草、知母、石膏、苍耳子、桔梗和甘草8味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沉淀10-12小时后,滤取上消液,减压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稠状浸膏,取浸膏加入1.5倍量的糊精和3.5倍量蔗糖,加入上述黄芩甙粗品,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入挥发油,密封过液,整粒,分装。本专利技术药物专治上焦风热、喉痹、鼻渊等症。本专利技术药物所治之痰热咳嗽,或因外感之淫,化热入里(从火所化),或因七情内伤,五志化火,或因失治误治,热蕴积久,皆可煎液成痰,痰热互结,阻塞气机,肺气不宣而致咳嗽痰多,色黄,口干,尿黄便干,苔黄或薄黄成黄腻,脉弦滑数等症状。药效学试验表明对氨气诱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对SO2诱咳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对电刺激诱发豚鼠的咳嗽反应,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组织胺诱发离体气管的痉挛有解痉作用;能明显加速酚红经小鼠呼吸道分泌作用;对巴豆油合剂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角叉菜胶诱发的炎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有抑菌作用。从以上结果提示本专利技术药物有镇咳、祛痰、解痉和一定的抗炎消肿、抑菌作用。这与临床应用有清热化痰和宣肺止咳的效果是相一致的。临床采用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方法,共观察了530例痰热咳嗽患者(263例西医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67例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随机以盲对照试验方法观察了193例,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观察了337例。治疗组301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53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48例),对照组229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1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19例)。总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近期临床痊愈率为28.2%,显效率为17.6%,有效率为45.8%,近期临床痊愈率及显效率为45.8%,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近斯临床痊愈率为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痰热咳嗽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以下述重量比的药物制成的药剂: 重楼100-160份 黄芩60-100份 浙贝母100-160份 鸭跖草250-300份 知母60-100份 石膏150-200份 陈皮70-100份 枳壳60-100份 苍耳子100-150份 苦杏仁60-100份 桔梗60-100份 广藿香60-100份 紫苏叶60-100份 炙甘草60-10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耶川唐志杰陈纪鹏陈刚毅苏凤莲洪绯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