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作物栽培技术,特别是秧苗的种植技术。
技术介绍
古今中外,水稻生产都采用植秧技术,无论是人工插秧还是机械插秧,都不可避免的要损伤秧苗,所以秧苗插到地里后,都要经过一段缓苗期,因而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近年从国外引进的抛秧技术,相对插秧技术的上述缺陷来说,抛秧对秧苗的损伤较小,但它仍有抛撒不均匀、抛完后还要整理、育秧成本高和劳动强度大等缺陷。尤其是现有的植秧技术,都仅适用于水田,对广大的旱田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植秧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草绳做秧苗载体的植秧技术。该技术不损伤秧苗,而且还适用于旱田。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把草绳置于由隔板间隔成的育秧床的凹槽里,种子撒在草绳上,秧苗的根须扎在草绳里。作为植秧工具的植秧机由拉轮、底盘、开沟器和托架构成。底盘架设在拉轮上,开沟器装设在拉轮中间与底盘连接,托架装设在底盘的上面。为了将连结秧苗的草绳准确地置于开沟器开拓出的垄沟里,在开沟器的后面依次装设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与底盘连接的导板和覆土器。把和草绳连结的秧苗从育秧床里拉出来,和秧苗一起盘置在中心设置套管的托盘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草绳做秧苗载体的植秧技术,该技术包含育秧床(1)、隔板(2)、秧苗(3)、草绳(4)、种子(5)和植秧机,其特征是将草绳(4)放置在由隔板(2)间隔成的育秧床(1)的凹槽(6)里,种子(5)撒在草绳(4)上,秧苗(3)的根须扎在草绳(4)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草绳做秧苗载体的植秧技术,该技术包含育秧床(1)、隔板(2)、秧苗(3)、草绳(4)、种子(5)和植秧机,其特征是将草绳(4)放置在由隔板(2)间隔成的育秧床(1)的凹槽(6)里,种子(5)撒在草绳(4)上,秧苗(3)的根须扎在草绳(4)里。2.一种植秧机,该植秧机由拉轮(13)、底盘(14)、开沟器(7)和托架(10)构成,其特征是底盘(14)架设在拉轮(13)上,开沟器(7)装设在拉轮(13)中间与底盘(14)连接,托架(10)装设在底盘(14)的上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秧机,其特征是在开沟器(7)的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