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粉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4366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粉匣,其包含有:一中空本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以及一第二开口;一旋转体,套设于本体,并能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相对本体转动;一滑盖,具有一开口,滑盖滑设于本体且位于旋转体的第二槽孔内,滑盖能在一关闭位置以及一开启位置之间相对本体滑移,旋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滑盖停定于关闭位置而遮蔽本体的第二开口,旋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滑盖能受一外力作用滑移至开启位置使滑盖的开口对应本体的第二开口。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碳粉匣在使用者因误动作而使旋转体相对本体旋转时,仅本体的第一开口会通过旋转体的第一槽孔而裸露于外,本体的第二开口仍可被滑盖遮蔽,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碳粉匣可有效减少因使用者误动作所致的漏粉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碳粉匣,特别是指一种当使用者误动作时,可减少漏粉量的 碳粉匣。
技术介绍
现在普遍使用的碳粉匣中同时开设有出粉口以及废粉入口,出粉口使碳粉可从碳 粉匣进入电子成像装置中,而废粉入口则用来回收电子成像装置中用剩的碳粉。如图1、图2所示,为一种习用碳粉匣10。碳粉匣10包含有一本体12、一套设于本 体12的旋转体14以及一垫片16。本体12具有一出粉口 122以及一废粉入口 124,旋转体 14具有一第一槽孔142以及一第二槽孔144,旋转体14可相对本体12在一开启位置Pl以 及一关闭位置P2之间移动,垫片16设置于旋转体14与本体12之间且布满出粉口 122与 废粉入口 124周围。不使用时,习用碳粉匣10的旋转体14保持在关闭位置P2,一旦碳粉匣10安装于 电子成像装置中使用时,随着装设碳粉匣10的动作,旋转体14将相对本体12旋转,而从关 闭位置P2转动至开启位置P1,以使碳粉匣10可以正常供粉并回收多余碳粉。然而,当碳粉 匣10未装设于电子成像装置内时,有时因使用者误动作,而迫使旋转体14旋转至开启位置 P1,此时本体12的出粉口 122以及废粉入口 124将同时裸露出来,以致碳粉会同时从出粉 口 122以及废粉入口 124漏出,造成碳粉的不当浪费。此外,由于旋转体14是由塑料射出所制成,其内部容置孔的孔壁具有一定的拔模 锥度,以致旋转体14套设于本体12上时,旋转体14与本体12的间隙沿着旋转体14轴向 逐渐增大,然而,习用碳粉匣10是将厚度均一的垫片16设置于本体12的出粉口 122与废 粉入口 124周围并位于本体12与旋转体14之间,由于垫片16无法全面填补前述的间隙, 导致存在漏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使用者误动作时,可有效 减少漏粉量的碳粉匣。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粉匣,其可避免正常使用时的漏粉现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碳粉匣,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中空本 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以及一第二开口 ;一旋转体,具有一第一槽孔以及一第二槽孔,所述旋 转体套设于所述本体,并能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相对所述本体转动,其中所 述旋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本体的第一开口被所述旋转体所遮蔽,且所述本体的第二 开口对应所述旋转体的第二槽孔,所述旋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本体的第一开口对应 所述旋转体的第一槽孔,且所述本体的第二开口仍对应于所述旋转体的第二槽孔;一滑盖, 具有一开口,所述滑盖滑设于所述本体且位于所述旋转体的第二槽孔内,所述滑盖能在一 关闭位置以及一开启位置之间相对所述本体滑移,所述旋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滑盖3停定于关闭位置而遮蔽所述本体的第二开口,所述旋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滑盖能受 一外力作用滑移至开启位置使所述滑盖的开口对应所述本体的第二开口。上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本体具有二滑轨,所述滑盖具有二凸肋分别 能滑动地嵌卡于所述二滑轨。所述本体具有一卡抵柱,在所述滑盖位于关闭位置时贴抵于所述滑盖。所述滑盖设有一凸块,当所述滑盖位于关闭位置时顶抵于所述本体的卡抵柱。还包含有一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本体第一开口的周围且位于所述本体与所述旋 转体之间,以及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垫片的第二垫片设置于所述本体第二开口的周围且位 于所述本体与所述旋转体之间,所述旋转体具有一邻近所述第一槽孔的开放端,以及一邻 近所述第二槽孔的封闭端。所述本体具有一顶抵柱,其邻近所述本体的第一开口且伸入所述旋转体的第一槽 孔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碳粉匣在未装设于电子成像装置内时,本体的 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均被遮蔽,因此没有泄漏碳粉的问题。此外,纵使本技术的碳粉匣 因使用者误动作而不当施力于碳粉匣的旋转体,导致旋转体相对本体旋转时,也仅有第一 开口会通过旋转体的第一槽孔裸露于外,第二开口仍可被停定在关闭位置的滑盖遮蔽,因 此碳粉仅会从第一开口泄漏出,所以可有效减少碳粉匣的漏粉量。附图说明图1是一立体图,显示一种习用的碳粉匣;图2是一侧视图,显示习用碳粉匣的旋转体位于开启位置时,本体的出粉口以及 废粉入口同时裸露的形态;图3是一立体图,显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碳粉匣的旋转体位于第 一位置时的形态;图4是一侧视图,显示本技术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碳粉匣的部分本体以及 第一与第二垫片的形态;图5A是一侧视图,显示本技术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碳粉匣的旋转体位于 第一位置时的形态;图5B是一侧视图,显示本技术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碳粉匣的旋转体位于 第二位置时,滑盖位于关闭位置时的形态;图5C是一侧视图,显示本技术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碳粉匣的旋转体位于 第二位置时,滑盖位于开启位置时的形态;图6是沿图5A中6-6剖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说明如下。首先,如图3、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碳粉匣20,主要包括有一 中空本体30、一旋转体40、一第一垫片50、一第二垫片60以及一滑盖70。中空本体30,为塑料一体成型制成,碳粉容纳于其中。本体30具有一头部31以及 一与头部31 —体衔接且相连通的身部33。其次,如图4所示,头部31具有一邻近身部33 的第一开口 311以及一远离身部33并与第一开口 311间隔设置的第二开口 313。值得一提 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是将第一开口 311设定为一般碳粉匣的出粉口,将第二开口 313设定 为一般碳粉匣的废粉入口来进行说明,实际上并不以此为限。其次,如图4与图6所示,本 体头部31在第二开口 313两侧分别设有一呈倒L形的滑轨315。再者,本体头部31在邻近 第一开口 311处,具有一从本体30 —体朝上凸伸的顶抵柱317,二滑轨315之间具有一从本 体30 —体朝上凸伸的卡抵柱319。旋转体40,用塑料射出成型。旋转体40具有一筒状身部41以及一与身部41 一 体衔接的扳动部43。其次,如图3所示,旋转体身部41具有一第一槽孔411以及一与第一 槽孔411间隔设置的第二槽孔413,第二槽孔413的长度比第一槽孔411长。再者,旋转体 40具有分别邻近第一与第二槽孔411、413的一开放端44以及一封闭端45,且由于旋转体 40是由塑料射出成型,因此旋转体40内壁面具有一自封闭端45朝开放端44渐增的拔模锥 度。另外,如图3及图5A所示,第一与第二槽孔411、413分别具有一第一孔壁411a、413a 以及一第二孔壁411b、413b。再者,筒状身部41在邻近第一槽孔411的位置处具有一突块 415。第一垫片50与第二垫片60在本实施例中为海绵垫片,当然实际上并不以此为限, 只要能够使碳粉匣的开口与电子成像装置的开口紧密贴合,均可使用。其次,第一垫片50 的厚度大于第二垫片60。组装时,如图4所示,第一垫片50设置于本体头部31的第一开口 311的周围,而第二垫片60设置于本体头部31的第二开口 313的周围,且位于二滑轨315 内侧。由此,当旋转体40套设于本体头部31时,第一与第二垫片50、60可分别配合旋转体 40与本体头部31之间的实际间隙,以使碳粉匣的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人豪施明宗蔡绍元
申请(专利权)人: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