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与骨科穿针密封连接的密封胶圈及引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3625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与骨科穿针密封连接的密封胶圈及引流系统,所述的密封胶圈包括相互连通的弹性密封套管和其下部的向外延伸的密封底座,所述弹性密封套管与密封底座为一体结构;所述系统包括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和连接密封骨科外固定装置穿针与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包括相互连通的弹性密封套管和其下部的向外延伸的密封底座。使用时,在骨科外固定装置穿针的下部套装密封胶圈,完成骨科穿针定位后,将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密封薄膜和多孔泡沫软垫完全覆盖在骨科外固定装置穿针的周围装配;然后下调密封胶圈,使密封胶圈底座紧密贴合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密封薄膜,使其完全覆盖密封薄膜位于穿针处的缺口并将其密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与骨科穿针密封连接的密封胶圈及引流系统
技术介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简称VSD)是德国ULM大学Wim Fleischman博士于1992年首创,并形成理论雏形,用于四肢创面的引流;1994年中国裘华德教授首次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普外科,开创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普外科应用的先河。王彦峰、裘华德教授在中国于1998年3月18日得到授权的专利CN 2276350,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第一个专利。从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通过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来实现的,它包括多孔泡沫软垫、一端设置在多孔泡沫软垫内的引流管、用于密封多孔泡沫软垫的密封薄膜。将装配引流管的多孔泡沫软垫铺设在创面上,用密封薄膜密封,并将引流管接通负压,从而在创面处建立了一个封闭的引流区,进行持续地负压封闭引流。与现有的普通换药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将被引流区内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通过多孔泡沫软垫及引流管非常及时地清除,从而使被引流区可达到“零积聚”状态,创面能够处于持续的清洁环境下,大大降低了机体对毒素的重吸收;即使有较大的腔隙存在,腔隙也因负压的存在而加速缩小。对浅表创面而言,密封薄膜和多孔泡沫软垫也使局部环境更接近生理性的湿润状态;同时,作用于创面软组织上的负压刺激,有利于局部微环境的改善和组织水肿的消退,加速了创面中肉芽组织的新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创面3-7天内无需换药,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患者痛苦,降低了综合医疗费用。在我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已广泛适用于:创伤科、骨科、普外科、烧伤科等领域。然而,受限于现有骨科外固定技术操作的规范流程和治疗原则,现有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外固定技术下创面的操作仍存在密封极其不便,及密封不严密导致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失效的问题。而良好的密封是保证引流效果的关键,也是整个负压封闭引流操作中最困难之处。往往肢体有创面时大都伴随有骨折,而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必须采用外固定。现有骨科外固定技术的操作的规范流程是:首先对骨折断端部位近端和远端进行复位,使用穿针经皮对骨折断端进行半穿刺或全穿刺;穿刺完成后将固定连接件装设在穿针上,然后将连杆装设在固定连接件上调整角度固定,装配成为一个完整的骨科外固定装置将骨折处固定牢固;最后使用裁剪后的泡沫软垫覆盖有穿针穿出处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部位,并用裁剪后的密封薄膜密封。治疗原则是先用骨科外固定装置固定好骨折患处,然后进行创面处理和密封操作;在骨折患处未固定完好前不允许进行任何针对患处的其它操作,以免复位的骨头再次被断开。这种操作流程和治疗原则下,对带有骨科外固定装置下的创面密封需要极其细心和繁琐的操作,多孔泡沫软垫与穿针的连接处极易密封不严密,是极其容易漏气的地方。常用的密封方法包括:戳孔法、“系膜”法、缝合法及“包饺子”法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第2版P20-P24,裘华德宋九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对于骨科外固定装置的密封通常使用密封薄膜对贴法,即使用两片密封薄膜对贴来密封穿针。有时甚至为达到密封的效果,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整个骨科外固定装置用密封薄膜包裹起来。上述的密封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均非常繁琐,手术医生均需要进行反复的操作和练习才能掌握,且操作时间长,病人极为痛苦。同时,由于需长时间操作,病人会大量吸入麻醉药,给病人带来极为严重的副作用,甚至会因为麻醉药吸入过多造成病人脑死亡。而且上述方法密封仍不牢固,仅靠贴膜极难完成密封,漏气率达90%以上,极易造成因漏气而导致负压封闭引流系统的治疗效果削弱甚至失败。即使密封完整,穿针对贴处仍然会因不断渗出的组织液的积累,使得对贴膜粘性消失而导致密封失效。而负压封闭引流系统的治疗效果削弱甚至失败后,穿针处极易出现感染,而且会顺着穿针一直延伸至骨腔内;骨腔内感染化脓后,由于血供不足、且位于骨头内,脓液极难排出,引发创伤性骨髓炎,病人往往会疼痛难忍,十分痛苦。而创伤性骨髓炎治疗代价极为高昂,治疗也极为困难,甚至经久迁延不愈,而在治疗过程中反复刺激创面还可能引发鳞状上皮细胞癌的产生。因此,对现有的在加装骨科外固定装置后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密封进行改进,提高密封的严密性对整个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加装骨科外固定装置后的密封和固定不合理,而提供了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与骨科穿针密封连接的密封胶圈及引流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严密,该方法操作便捷、密封效果优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密封胶圈包括相互连通的弹性密封套管和其下部的向外延伸的密封底座,所述弹性密封套管与密封底座为一体结构;所述弹性密封套管的管壁厚度a为0.5mm~1.5mm,所述密封底座的厚度b为0.5mm~1.5mm。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胶圈的密封底座底部有粘性层。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胶圈的弹性密封套管的高度为15~25mm;密封底座单边最小宽度为10mm。优选地,所述弹性密封套管顶部内径d2比骨科外固定装置的穿针的直径d1小0.3mm~1.5mm;所述弹性密封套管底部的内径d3比穿针(1a)直径d1大0.8~2mm。本技术的带密封胶圈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包括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所述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包括多孔泡沫软垫、一端设置在多孔泡沫软垫内的引流管和用于密封多孔泡沫软垫的密封薄膜,所述负压封闭引流系统还包括用于连接密封骨科外固定装置的穿针与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包括相互连通的弹性密封套管和其下部的向外延伸的密封底座,所述弹性密封套管与密封底座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底座底部有粘性层。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密封套管内径d2比骨科外固定装置的穿针的直径d1小0.3mm~1.5mm。优选地,所述的弹性密封套管管壁厚度a为0.5~1.5mm,所述的密封底座)厚度b为0.5~1.5mm。-->优选地,所述弹性密封套管顶部内径d2比骨科外固定装置的穿针的直径d1小0.3mm~1.5mm;所述弹性套管底部的内径d3比穿针直径d1大0.8~2mm。进一步地,所述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与穿针周围的的结合处,有完全覆盖密封胶圈与密封薄膜之间的结合缝的贴膜。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①、改变了传统的骨科外固定技术的操作规程及原则,将密封和固定操作结合起来,对于骨科外固定装置的密封非常严密,杜绝因漏气而导致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失败或效果降低,更杜绝了穿针处的感染;②、操作简单,无需采用贴膜来密封骨科外固定装置;③、密封穿针薄膜的使用量几乎没有,降低了密封成本,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④、适用范围广泛,不受骨科外固定装置安装部位的限制和型号规格的限制;⑤、缩短了手术操作的时间,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⑥、由于手术操作时间的缩短,减少病人麻醉药物的摄入量。本技术利用密封胶圈完成对骨科外固定装置与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密封,不但结构简单、操作更为便捷,而且密封效果较之传统的反复覆盖贴膜的方式有了极大提高,可做到完全杜绝漏气,漏气率可控制在1%以下,使用贴膜后能做到绝对密封。与此同时,使用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与骨科穿针密封连接的密封胶圈,包括密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胶圈(3)包括相互连通的弹性密封套管(3a)和其下部的向外延伸的密封底座(3b),所述弹性密封套管(3a)与密封底座(3b)为一体结构;所述弹性密封套管(3a)的管壁厚度a为0.5mm~1.5mm,所述密封底座(3b)的厚度b为0.5mm~1.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底座(3b)底部有粘性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封胶圈,其特征在于:弹性密封套管(3a)的高度为15~25mm;密封底座(3b)单边最小宽度为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封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套管(3a)顶部内径d2比骨科外固定装置的穿针(1a)的直径d1小0.3mm~1.5mm;所述弹性密封套管(3a)底部的内径d3比穿针(1a)直径d1大0.8~2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套管(3a)顶部内径d2比骨科外固定装置的穿针(1a)的直径d1小0.3mm~1.5mm;所述弹性密封套管(3a)底部的内径d3比穿针(1a)直径d1大0.8~2mm。6.一种带密封胶圈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包括负压封闭引流装置(2),所述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包括多孔泡沫软垫(2b)、一端设置在多孔泡沫软垫(2b)内的引流管(2c)和用于密封多孔泡沫软垫(2b)的密封薄膜(2a),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封闭引流系统还包括用于连接密封骨科外固定装置(1)穿针(1a)与负压封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九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