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木芙蓉叶提取物的药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33042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含木芙蓉叶有效部位提取物的药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剂是以木芙蓉叶有效部位的提取物作活性成分与药用辅料组成的,抗炎作用范围广,副作用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工艺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宜于规模型工业化生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骨关节退行性病变产生的无菌性炎症、疼痛、肿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采用非类固醇类消炎药(NSAIDs)进行止痛、消肿治疗,但是该类药物有突出的胃肠道副作用,常会造成胃、十二指肠疼痛、溃疡,严重的甚至会穿孔或出血,长期服用会使关节软骨退变加重。90年代之后,逐步开发了一些选择性抑制COX酶(COX2)的NSAIDs,避免了上述副作用,如美国Wyeth-Aayerst Laboratories研制的Etodolac(lodine)等,已进入临床阶段。但这些药物比较昂贵。选用有抗炎作用的中药也是一个研究方向。中药木芙蓉的花、叶和根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之功用。徐娅等在福建医药杂志1989;11(3)24-26“木芙蓉叶的抗炎作用及其毒性研究”文中报道木芙蓉叶有很强的消炎镇痛作用。但是中药存在剂量大,作用缓慢的缺点。因此,运用现代技术,将中药的有效部位、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成药剂,能克服这一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含木芙蓉叶提取物的药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木芙蓉叶提取物的药剂,该药剂是由木芙蓉叶的提取物作为活性成份与药用辅料组成的,并且是以含木芙蓉叶提取物0.01~0.30%与含药用辅料为0.70~0.01%的任意比例组成的100%的组成。上述药用辅料为常规药用粘合剂、稀释剂、崩解剂、甜味剂、润滑剂、缓冲剂等。本专利技术的含木芙蓉叶提取物的药剂可制成口服片剂、胶囊,口服液或霜剂、膏剂等。本专利技术的含木芙蓉叶提取物的药剂的药效试验如下1、抗炎试验材料与方法分组 共分五组;药物1,木芙蓉提取物自行提取(石油醚提取物组、水提取物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2,阳性对照药物正清风痛宁片;3,空白组实验动物Wistar雄性大白鼠(中科院上海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方法 选健康雄性大白鼠50只,体重200±20克,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0只,致炎前30分钟口服灌胃,药量相当于人体的20倍生药量,然后无菌操作下用1%的鹿角菜0.1毫升于大鼠左跖腱膜下注射致炎致肿。采用大鼠容积测量仪测量致炎前后足爪容积变化。致炎后每一小时测量一次,连续测六次。前后的差值即为肿胀度,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种不同的提取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肿胀作用,其中尤以水提取物作用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其在六个时间点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为P<0.05。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2、提取物黄酮含量与抗炎消肿的关系实验为了进一步观察有效部位中黄酮含量与抗炎消肿的关系。第二阶段采用单盲法进行,由第二医科大学化学教研组送来五个样品,目的。实验用药与分组实验分为m-a,m-b,-m-c,m-d,m-e与正清风痛宁及空白对照共七组,每组10只,共计70只大鼠。实验方法同前,注药后1,4,6小时测足趾肿胀程度(排水法)。结果各组足肿胀程度比较(ME SD) *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空白对照组m-a、m-b、m-d比较P<0.05。3、鼠滤纸片肉芽肿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Wistar雄性大白鼠(中科院上海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方法 选健康雄性大白鼠40只,随机分成五组,体重200±20克,每组10只,分别为实验木芙蓉提取物高、低剂量组,阳性(扶他林)及空白对照组。采用腹腔浅麻醉,无菌操作下在各鼠两侧鼠鼷部切一小口,埋入11+0.5mg的无菌滤纸片,缝合。术后当天开始口服灌胃给药,每只每日木芙蓉提取物高剂量组给木芙蓉提取液17.66mg/kg,相当于人体重量的20倍,低剂量组给木芙蓉提取液8.83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双氯氛酸钠1.25mg/kg,均相当于人体重量的10倍,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第八天时取出滤纸片及周围肉芽组织。置60度烤箱烘干至恒重,减去原滤纸片重量,并计算抑制率。(见表1)。表1各组肉芽肿平均重量及抑制率(=x±s) *与空白对照组有比较P<0.054、Ames结果按《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的设计要求选用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TA97、TA98、TA100及TA102为指示微生物,检测了木芙蓉提取液的致突变性。试验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条件下进行,采用标准平板掺入法。结果表明,木芙蓉提取液在不加S9条件下5000μg/皿剂量对TA98和TA102有致突变性,但在5000μg/皿以下剂量时均无致突变性;在加代谢活化系统S9条件下各剂量组对菌株均无致突变性。但受试的溶剂在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条件下对TA100及TA102有致突变性。5、小鼠最大耐受量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小鼠木芙蓉提取物一次灌胃的最大耐受量。二、受试药物木芙蓉提取物(1克相当于10克生药)。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提供。配制方法取木芙蓉提取物1克,加稀释液(乙醇∶吐温80∶水=10∶10∶80)至20毫升,即每毫升溶液含生药0.5克。三、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0±2克,雌雄各半,共20只,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提供(合格证编号0429)。四、试验方法小鼠20只于受试前一日晚禁食,受试当日将木芙蓉提取物配制成0.5g(生药)/ml给小鼠灌胃,灌胃量为0.6ml/20g体重。连续观察7天,小鼠神经精神活动、毛色、饮食、分泌物、大小便等均无异常,无一死亡。五、结果小鼠木芙容提取物一次灌胃最大耐受量为15g/kg。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100倍。(按成人临床常用量9g/60kg体重推算)小鼠最大耐受量试验表明小鼠木芙蓉提取物一次灌胃最大耐受量为15g/kg,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100倍。结论一、木芙蓉叶口服有很好的抗炎作用。木芙蓉叶有效部位初步的药效学研究表明,有抗角叉菜胶引起的急性炎症作用。二、抗滤纸片引起的亚急性炎症和抗尿酸钠引起的痛风性结石炎症的作用;重复性好,同阳性对照药扶他林比较无显著差异,且无胃肠道刺激作用。三、无毒,小鼠最大耐受量表明小鼠木芙蓉提取物一次灌胃最大耐受量为15g/kg,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100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含木芙蓉叶提取物的药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制备木芙蓉叶提取物(1)木芙蓉叶晾干后,加水浸没药叶后,浸泡2-4小时,加热煮沸0.5~2小时,不断搅拌,倾出药液后,再用水浸没药叶,加热煮沸0.5~2小时,合并药液后减压浓缩至干制得浸膏,再经柱层析纯化后,即得木芙蓉叶提取物;(2)木芙蓉叶晾干后,加8倍量60-80%乙醇回流1~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蒸干后制得浸膏,再经柱层析纯化后,即得木芙蓉叶提取物。2、制备药剂将上述步骤制得的木芙蓉叶提取物与药用辅料按配方比例称取组份,用常规方法制得药剂。首先将12毫克有效部位木芙蓉叶(相当于生药30克)加入稀释剂与淀粉适量与崩解剂适量做成颗粒,最后压片时加入润滑剂适量,使得片剂表面光滑,易于服用。首先将12毫克有效部位木芙蓉叶(相当于生药30克)加入适量稀释剂做成颗粒后,制成胶囊。本专利技术的药剂是应用木芙蓉叶有效部位提取物作活性成份制成的药剂,已经检索证实属于首创,并且该药的抗炎机理不完全依赖于垂体-肾上腺系统,是一种与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不同的新型抗炎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木芙蓉叶提取物的药剂,其特征在于该药剂是由木鞭蓉叶的提取物作为活性成份与药用辅料组成的,并且是以含木芙蓉叶提取物为0.01~0.30%与含药用辅料为0.70~0.01%的任意比例组成100%的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诗聪陈素杜宁史炜镔张昊张凤华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金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