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义元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复方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274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床医学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具体说是一种由数种药物为原料配制而成的治疗偏头痛的复方药物。它是由安络痛、脑益嗪、潘生丁、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为原料,按一定重量比配制而成,能综合起到调节神经血管舒缩功能,解除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减少对血管神经刺激,稳定内源性镇痛系统功能,药物配方科学,无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成本低、治愈率高,可广泛用于治疗偏头痛。(*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临床医学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一种由五种药物为原料配制而成的治疗偏头痛的复方药物。偏头痛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关于偏头痛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偏头痛的发病率为20%左右。偏头痛多起病于儿童或青春期,至更年期则倾向缓解,女性多见,约2∶1。一些偏头痛发作每周可达3-4次,有的发作甚为剧烈,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目前,国内外对偏头痛的治疗方法颇多。国内学者利用中医中药、针灸、理疗等传统方法,或同西药联合均减轻病人疼痛,效果差,且复发的病人较多。国外也以药物治疗为主,所选择药物种类繁多,也难以根治本病。镇痛药应用较广且历史悠久,治疗用药主要是以服用麦角胺及一般止痛药如扑热息痛、去痛片等,不能根治,疗效差。而且麦角胺副作用大,禁忌症多,有的反复大剂量应用,能使毛细血管回流停止形成血栓,进而导致肢端坏疽,心脑血管病者禁用。也可发生急性中毒,曾有数天连服麦角胺26毫克致死的报告,故安全性差。一般止痛药物损害肝肾,胃肠反应明显,副作用大,病人不易耐受。近几年开发的曲普坦类药物,价格昂贵,不易推广为大众接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对病人无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服用方便,成本低廉,且疗效好、治愈率高的治疗偏头痛的复方药物。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偏头痛的复方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各种成份药物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复方药物,其中安络痛 50-150份,脑益嗪 15-30份,潘生丁 15-30份,维生素B1 5-15份,维生素B6 5-15份。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现代医学研究对有关偏头痛系血管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病机理认识及治疗原则,参照现代药物学研究发现,选择了含有各种有效成份的药物,组成复方药物,综合起到调节神经血管舒缩功能,解除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减少机体内外因素对血管神经的刺激,稳定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镇痛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偏头痛发作之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安络痛是由野生真菌安络小皮伞菌(鬼毛针)经发酵,培养提取而得的制剂,系止痛药,对神经痛、风湿痛有止痛作用,惟起效缓,有的需3-4日,但维持止痛时间较长,尤对非器质性病变之疼痛有良效。脑益嗪是一种较早用于临床的钙离子拮抗剂,其扩血管作用与其阻滞钙离子内流有关。同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5-羟色胺释放等作用,它可拮抗5-羟色胺、增压素、肾上腺素、神经激肽等血管收缩物质的作用,故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显著改善微循环。脑益嗪还具有抗组织胺作用,可用于迷路紊乱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及运动病。脑益嗪是针对偏头痛系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而应用,并有对症止恶心、呕吐作用。还有试验表明脑益嗪可有效预防偏头痛。潘生丁能阻止分解环磷腺甙的磷酸二酯酶,可使血小板内的环磷腺甙含量增加,阻止血管收缩,同时可增强前列腺环素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降低血粘度,减少5-羟色胺的分泌释放,达到解除偏头痛作用。维生素B1、B6对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起很大作用,多用于周围神经炎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同时维生素B6对呕吐起一定的对症治疗作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药物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是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针对偏头痛的发病机理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综合发挥各种药物有效成份之长,达到标本兼治,消除偏头痛发作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1、本专利技术选用临床常用单剂药物为原料,各组分最大含量不超过药典规定,使用安全,且相互间无配伍禁忌,配方科学。利用五种单剂药的综合作用治疗偏头痛,有效作用相互协调而无明显副作用,且成本低廉。2、本专利技术避免了非甾体药物及α-受体阻滞剂(麦角胺)等对人体的损害,安全可靠。3、本专利技术药物可单独使用,也可针对病人病情配合服用其它适量药物,如谷维素、安定等,可有效增加本专利技术药物功力,改善病人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4、本专利技术的总有效率达92.9%以上。5、对头痛消失者随访3年-12年无复发。为表明本专利技术药物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对本专利技术药物进行了如下临床试验,其疗效报告如下1、选取治疗前后资料完整者126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常大权,偏头痛,医师进修杂志,1986;1:10-12)。全部病例均进行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及脑电图检查,对后两项检查有可疑情况者,再进行头颅CT检查,均无病理性异常发现。所选病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34.45±6.25岁。病史0.25-21年,平均9.41±7.44年。依年龄、性别、病史、病情,随机分为本专利技术药物Ⅰ组及安慰剂(淀粉)对照Ⅱ组。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的为635例(男248例,女387例),服安慰剂的为633例(男251例,女382例),两组以上观察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双盲治疗,两组所服药物外形、数量一样,胶囊剂170毫克/粒,每次2粒,每日3次,14天为一疗程,疗程内不服用其他药物。对安慰剂无效者采用本专利技术药物进行自身对照观察,服药方法、疗程同上述。3、疗效判定标准一疗程结束后或服药过程中头痛消失,3个月内无复发者为治愈;若3个月内偏头痛复发,再服用一个疗程后头痛即消失者为显效;一疗程结束后,头痛减轻或消失,有诱因时易发作,但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且不影响工作者为有效;一疗程结束后头痛无减轻或虽有减轻但仍发作频繁,并影响工作者为无效。4、结果Ⅰ组635例中治愈68例占10.71%,显效235例占37.01%,有效301例占47.40%,无效31例占4.88%,综合治愈、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达95.12%。Ⅱ组633例中无一例治愈,显效19例占3.00%,有效121例占19.12%,无效493例占77.88%,总有效率为22.12%。Ⅰ组与Ⅱ组总有效率相比经统计学处理X2=696.71,P<0.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证明本专利技术药物对偏头痛的治疗有特效。自身对照组493例,治愈37例占7.50%,显效179例占36.31%,有效242例占49.09%,无效35例占7.10%,总有效率达92.90%。Ⅰ组与自身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经统计学处理X2=2.48,P>0.05,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证明本专利技术药物治疗偏头痛效果肯定。全部病例仅Ⅰ组及自身对照组病人共63例,于治疗中出现轻度头晕,嗜睡、恶心及上腹不适等,继续用药或停药后症状均可消失,无其它不良反应。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药物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王某,女,35岁。反复发作右侧偏头痛15年,加重一周来诊。曾服去痛片、安定等效果不好,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一疗程后头痛消失,随访3年未复发。实施例2、杜某,女,26岁。反复发作左侧偏头痛3年,加重2天来诊。服用麦角胺后出现胸闷停用,再服止痛片效果差。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一疗程头痛消失,随访一年六个月未复发。实施例3、苏×,男,33岁。反复发作右侧偏头痛6年,加重10天来诊。服过多种止痛药无效,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一疗程后头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实施例4、孙某,女,20岁。反复发作右侧偏头痛一年,加重3天来诊。曾服去痛片、安定,短时有效,不久复发,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一疗程,头痛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本药物最佳实施例是取安络痛100毫克,脑益嗪25毫克,潘生丁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各种成份药物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复方药物。安络痛 50-150份,脑益嗪 15-30份,潘生丁 15-30份,维生素B1 5-15份,维生素B6 5-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元李凤婷
申请(专利权)人:张义元李凤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