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辅坤专利>正文

多功能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03577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换热机组,主要由水力喷射器、板式换热机组和变频自动控制器以及各种电磁阀和水泵相配合连接构成,实现双向供暖模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耗低,同时也降低了噪音污染,可在节能状态运行时,在温度自动控制状态下运行,在每年采暖中期,压力温度都大幅度提高时,可转换到隔离状态运行,可节电50%以上,提高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暖装置,属于换热机组结构的改进,特别是多功能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在供热领域,一般都是下列供暖规律,以中国北方高纬度地域为例,在采暖初期一 个多月,供水温度一般都在40-60°C之间,因天气还未达到寒冷状态,初期供暖温度偏低,从 十一月底至来年2月底前,随着气候温度的逐步减低,供热公司所提供的供水温度也随之 提高,到来年冬去春来,从每年2月开始,供热温度也随着气候的温度上升而逐渐降低,而 现有板式换热机组的供暖能耗则依然较高,此外,“采暖换热用喷射式换热机组”,其压差是 一个可变参数,通过实践得知,任何供暖系统的压差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压差随着系统与设 备的不断老化,供暖面积的不断加大而改变,故压差也就很难保证不变,即便是新建的锅炉 房和供暖系统,设计的压差当年可适应喷射器要求,但来年就会变化,从而给喷射器的正常 工作带来致命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换热机组,能耗低,同时也降低了噪音污 染,可在节能状态运行时,在温度自动控制状态下运行,在每年采暖中期,压力温度都大幅 度提高时,可转换到隔离状态运行,可节电50%以上,提高经济效益。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换热机组,包括板式换热器和变频 自动控制器,锅炉的进、出水端口分别通过进、出水供热管路连通板式换热器供热端的出、 进水口,板式换热器放热端的进、出水口分别通过进、出水放热管路连通用户供暖管网,进、 出水供热管路分别配合串接有相应的电磁阀,在进水供热管路与锅炉进水口的连接处还串 接有回流泵及与其相配合的阀门,进、出水放热管路上分别配合串接有相应的电磁阀,在进 水放热管路与板式换热器放热端进水口的连接处还串接有供热循环泵及与其相配合的阀 门,位于回流泵进水泵口一侧的进水供热管路连通回流管,回流管连通位于供热循环泵进 水泵口 一侧的进水放热管路;出水供热管路通过进水旁通管连接水力喷射器进水端口,水 力喷射器出水端口通过串接有出水旁通开关阀的出水旁通管连通出水放热管路,水力喷射 器的初级混合导引筒由单个的喇叭状锥筒和前圆柱筒构成,该喇叭状锥筒的小端口与前圆 柱筒前端筒口连接,并与水力喷射器内的喷射咀面对相配合,其大口端边缘与水力喷射器 的内周壁相密封固接,喇叭状锥筒内壁与水力喷射器前端内周壁、喷射咀之间形成初级负 压引流室,喇叭状锥筒外壁与前圆柱筒筒壁、水力喷射器内壁形成次级负压引流室,喇叭状 锥筒外壁与前圆柱筒内壁形成前混液室,在位于初级混合导引筒后部的水力喷射器内还设 置着次级混合导引筒,次级混合导引筒由一对前、后喇叭状锥筒和后圆柱筒构成,其前喇叭 状锥筒大口端与前圆柱筒的后端筒口面对相配合,该对喇叭状锥筒分别与后圆柱筒的前、 后端筒口连接构成后混液室;初级负压引流室和次级负压引流室分别通过主负压管路和副 负压管路相互连通,通过助流管路连接回流管的进水口处,且通过两分叉管路连接回流管的出水口处,在主负压管路和副负压管路上分别串接有负压温控阀和助流温控阀,在该两 分叉管路上分别通过支路止回阀和支路电磁阀连通回流管;助流管路上配合串接有助流 泵,在位于助流泵出水泵口与助流温控阀之间的助流管路上串接有主止回阀,总电磁阀串 接安装在的回流管的中部,在位于用户供暖管网进水端口一侧的出水放热管路上安装着温 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变频自动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变频自动控制器的输出端配合连 接负压温控阀、助流温控阀、支路电磁阀、减压阀、支路止回阀、总电磁阀以及串接在进、出 水供热管路、出、进水放热管路上的电磁阀。本技术在节能状态运行时,只需使板式换热机组停机,将其节电开关打开即 可,此时,串接在进出水供热管路、出进水放热管路上的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进水旁通开 关阀、出水旁通开关阀、总电磁阀打开,本机进入节能状态运行。一次水进入水力喷射器,经 过混合降温后,再通过出水旁通管路和出水放热管路进入用户供暖管网(二次网)系统循 环,供暖温度采用变频自动控制方式。当压差满足喷射技术条件时,负压温控阀和支路止回 阀打开,助流温控阀关闭,冷水被吸入混合室混合降温,然后通过出水旁通管路和出水放热 管路进入用户供暖管网(二次网)供热;当压差不能满足喷射条件时,负压温控阀和支路止 回阀自动关闭,助流泵自动启动,在变频自动控制器的控制下,冷水通过串接有主止回阀的 助流管路和助流温控阀进入水力喷射器的后混液室降温,然后进入用户供暖管网;当压差 小到一定程度时,总电磁阀自动关闭,支路电磁阀自动开启,助流泵在降温时同时增压,提 供循环速度以达到正常供暖状态。整个工作过程均在自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如需隔离 换热时,只需将其节电开关关闭,进水旁通开关阀、出水旁通开关阀、总电磁阀、负压温控阀 及助流温控阀自动关闭,串接在进出水供热管路、出进水放热管路上的电磁阀自动打开,本 机则转换到隔离式换热状态,整个转换过程实现了一键制。本技术可实现PLC程序控 制,并可与多站联合,实行集中监控监测。在供暖区域,对已建成的老式换热站,只要系统技 术条件允许均可做节能改造,使其改造为本技术,实现双向供暖模式,达到节能减排的 目的。由上述原理分析可知,本技术能耗低,同时也降低了噪音污染,可在节能状态运 行时,在温度自动控制状态下运行,在每年采暖中期,压力温度都大幅度提高时,可转换到 隔离状态运行,可节电50 %以上,提高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多功能换热机组,如附图所示,包括板式换热器5和变频自动控制器,锅炉1 的进、出水端口分别通过进、出水供热管路25和3连通板式换热器5供热端的出、进水口, 板式换热器5放热端的进、出水口分别通过进、出水放热管路38和6连通用户供暖管网11, 进、出水供热管路25和3分别配合串接有相应的电磁阀35和4,在进水供热管路25与锅 炉1进水口的连接处还串接有回流泵24及与其相配合的阀门28,进、出水放热管路38和6 上分别配合串接有相应的电磁阀37和7,在进水放热管路38与板式换热器5放热端进水 口的连接处还串接有供热循环泵32及与其相配合的阀门50,位于回流泵24进水泵口一侧的进水供热管路25连通回流管44,回流管44连通位于供热循环泵32进水泵口一侧的进 水放热管路38 ;出水供热管路3通过进水旁通管46连接水力喷射器45进水端口,水力喷 射器45出水端口通过串接有出水旁通开关阀12的出水旁通管47连通出水放热管路6,水 力喷射器45的初级混合导引筒由单个的喇叭状锥筒19和前圆柱筒30构成,该喇叭状锥筒 19的小端口与前圆柱筒30前端筒口连接,并与水力喷射器45内的喷射咀20面对相配合, 其大口端边缘与水力喷射器45的内周壁相密封固接,喇叭状锥筒19内壁与水力喷射器45 前端内周壁、喷射咀20之间形成初级负压引流室22,喇叭状锥筒19外壁与前圆柱筒30筒 壁、水力喷射器45内壁形成次级负压引流室18,喇叭状锥筒19外壁与前圆柱筒30内壁形 成前混液室17,在位于初级混合导引筒后部的水力喷射器45内还设置着次级混合导引筒, 次级混合导引筒由一对前、后喇叭状锥筒16、14和后圆柱筒15构成,其前喇叭状锥筒16大 口端与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换热机组,包括板式换热器(5)和变频自动控制器,锅炉(1)的进、出水端口分别通过进、出水供热管路(25)和(3)连通板式换热器(5)供热端的出、进水口,板式换热器(5)放热端的进、出水口分别通过进、出水放热管路(38)和(6)连通用户供暖管网(11),进、出水供热管路(25)和(3)分别配合串接有相应的电磁阀(35)和(4),在进水供热管路(25)与锅炉(1)进水口的连接处还串接有回流泵(24)及与其相配合的阀门(28),进、出水放热管路(38)和(6)上分别配合串接有相应的电磁阀(37)和(7),在进水放热管路(38)与板式换热器(5)放热端进水口的连接处还串接有供热循环泵(32)及与其相配合的阀门(50),其特征是:位于回流泵(24)进水泵口一侧的进水供热管路(25)连通回流管(44),回流管(44)连通位于供热循环泵(32)进水泵口一侧的进水放热管路(38);出水供热管路(3)通过进水旁通管(46)连接水力喷射器(45)进水端口,水力喷射器(45)出水端口通过串接有出水旁通开关阀(12)的出水旁通管(47)连通出水放热管路(6),水力喷射器(45)的初级混合导引筒由单个的喇叭状锥筒(19)和前圆柱筒(30)构成,该喇叭状锥筒(19)的小端口与前圆柱筒(30)前端筒口连接,并与水力喷射器(45)内的喷射咀(20)面对相配合,其大口端边缘与水力喷射器(45)的内周壁相密封固接,喇叭状锥筒(19)内壁与水力喷射器(45)前端内周壁、喷射咀(20)之间形成初级负压引流室(22),喇叭状锥筒(19)外壁与前圆柱筒(30)筒壁、水力喷射器(45)内壁形成次级负压引流室(18),喇叭状锥筒(19)外壁与前圆柱筒(30)内壁形成前混液室(17),在位于初级混合导引筒后部的水力喷射器(45)内还设置着次级混合导引筒,次级混合导引筒由一对前、后喇叭状锥筒(16)、(14)和后圆柱筒(15)构成,其前喇叭状锥筒(16)大口端与前圆柱筒(30)的后端筒口面对相配合,该对喇叭状锥筒分别与后圆柱筒(15)的前、后端筒口连接构成后混液室(31);初级负压引流室(22)和次级负压引流室(18)分别通过主负压管路(27)和副负压管路(34)相互连通,通过助流管路(40)连接回流管(44)的进水口处,且通过两分叉管路连接回流管(44)的出水口处,在主负压管路(27)和副负压管路(34)上分别串接有负压温控阀(26)和助流温控阀(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辅坤
申请(专利权)人:魏辅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