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灌封式给药器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9757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预灌封式给药器组合装置,包括给药管组件、粉剂给药器组件和水剂给药器组件,给药管组件包括给药管和护套,粉剂给药器组件包括第一给药器和第一护帽,水剂给药器组件包括第二给药器和第二护帽;给药管包括管座和穿设于其上的管头,第一给药器包括第一外管和第一推杆,第二给药器包括第二外管和第二推杆。其有益效果是:所用的药液预灌封在给药器组合装置中,运输、储存方便;使用时只需在粉剂给药器和水剂给药器之间配置均匀,然后将给药管旋到水剂给药器上就可以注射,整个配制、注射操作简单、卫生,且管头使用医用级不锈钢制作,顶端为平口,第一、二护帽使用医用聚丙烯制作,使用安全、卫生,不易伤人,降低了使用者的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灌封式给药器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注射装置,除了单纯注射水剂外,在注射(粉状)固体药物时,通常 做法是将瓶装水剂(或蒸馏水)抽入注射器,然后注入盛(粉状)固体药物的容器(瓶) 内,摇勻,再将混勻的药液抽入注射器,即可给病人注射。这样的做法,有诸多缺陷在整个 配制药剂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在注射器、水剂瓶、(粉状)固体药物瓶之间反复操作,不但 容易带入病菌污染药液,而且抽取时很不方便。而且,上述注射器、水剂瓶、(粉状)固体药 物瓶多为玻璃制品,操作、废弃时都容易伤人,还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增加了使用者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 卫生、使用成本低的预灌封式给药器组合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预灌封式给药器组合装置,包 括给药管组件、粉剂给药器组件和水剂给药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管组件包括给 药管,所述给药管包括下部的管座和穿设于所述管座上端的管头;所述管座为底端开口的 管状物,且其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管头为空心的针状物,并且所述管座、管头两者相 通;所述粉剂给药器组件包括第一给药器和第一护帽;第一给药器包括第一外管和第 一推杆,所述第一外管的头部直径小于管主体直径,头部顶端设置有第一通孔,头部外壁上 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地,所述第一护帽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与之相配合,使得第一护帽可以 旋进第一外管的头部并相互扣牢;所述第一推杆可以在第一外管内做径向运动;所述水剂给药器组件包括第二给药器和第二护帽;第二给药器包括第二外管和第 二推杆,所述第二外管头部设置有内、外层管状物;所述第二护帽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相 应地,所述外层管状物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与之相互配合,并且该内螺纹与第一外管头部 外壁上的外螺纹及所述给药管的管座外壁上的外螺纹相互配合;即所述外层管状物适合第 二护帽、第一外管头部及所述给药管的管座旋进;所述内层管状物顶端设置有第二通孔且 与第二外管主体相通,并适合第二护帽、第一通孔和给药管下部的管座套入;所述第二推杆 可以在第二外管内做径向运动。优选的,所述第一推杆头部套设第一弹性活塞;所述第二推杆头部套设第二弹性活塞。优选的,所述第一护帽腔内径向设置一塞头,所述塞头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并 且可以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优选的,所述给药管组件还包括护套,所述护套包括上护套、下护套,两者相互配 合,可以扣牢将给药管盛装于其中或拔开将盛装于其中的给药管取出。优选的,所述管头使用医用级不锈钢制作,且其顶端为平口。优选的,所述第一护帽、第二护帽均使用医用聚丙烯制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用的药液预灌封在给药器组 合装置中,运输、储存时很方便、安全,使用时只需要在粉剂给药器和水剂给药器之间配置 均勻,然后将给药管旋到水剂给药器上就可以注射,所以使得整个配制、注射过程,操作简 单、卫生,而且,管头使用医用级不锈钢制作,且其顶端为平口 ;第一护帽、第二护帽均使用 医用聚丙烯制作,使用安全、卫生,不易伤人,降低了使用者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各组件套入护套或护帽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粉剂给药器和水剂给药器配置药液时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给药管和水剂给药器配合注射时的结构剖视图。图中标记为1、给药管组件;11、给药管;111、管座;112、管头;12、护套;2、粉剂给药器组件; 21、第一给药器;211、第一外管;2111、第一通孔;212、第一推杆;2121、第一弹性活塞;22、 第一护帽;221、塞头;3、水剂给药器组件;31、第二给药器;311、第二外管;3111、内层管状 物;3112、外层管状物;312、第二推杆;3121、第二弹性活塞;32、第二护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预灌封式给药器组合装置,包括给药管组件1、粉剂给药器组件2和 水剂给药器组件3,所述给药管组件1包括给药管11和护套12 ;所述给药管11包括下部的 管座111和穿设于所述管座上端的管头112 ;所述管座111为底端开口的管状物,且其外壁 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管头112为空心的针状物,所述管头112的顶端为平口,并且所述管 座111、管头112两者相通;所述护套12包括上护套、下护套,两者相互配合,可以扣牢将给 药管11盛装于其中或拔开将盛装于其中的给药管11取出。所述粉剂给药器组件2包括第一给药器21和第一护帽22 ;第一给药器21包括第 一外管211和第一推杆212,所述第一外管211的头部直径小于管主体直径,顶端设置有第 一通孔2111 ;所述第一外管211的头部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地,所述第一护帽22内 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与之相配合,使得第一护帽22可以旋进第一外管211的头部并相互扣 牢;所述第一推杆212头部套设第一弹性活塞2121,所述第一推杆212可以在第一外管211 内做径向运动;所述第一护帽22腔内径向设置一塞头221,所述塞头221与所述第一通孔 2111相配合,并且可以插入所述第一通孔2111内。所述水剂给药器组件3包括第二给药器31和第二护帽32 ;第二给药器31包括第 二外管311和第二推杆312,所述第二外管311头部设置有内层管状物3111、外层管状物 3112 ;所述第二护帽32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地,所述外层管状物3112内壁上设置有 内螺纹与之相互配合,并且该内螺纹与第一外管211头部外壁上的外螺纹及所述给药管11 的管座111外壁上的外螺纹相互配合;亦即所述外层管状物3112适合第二护帽32、第一外管211头部及所述给药管11的管座111旋进并拧牢;所述内层管状物3111顶端设置有第 二通孔且与第二外管311主体相通,并适合第二护帽32、第一通孔2111和给药管下部的管 座111套入;所述第二推杆312头部套设第二弹性活塞3121,所述第二推杆312可以在第 二外管311内做径向运动。所述管座111、护套12、第一外管211、第一推杆212、第一弹性活塞2121、塞头 221、第二外管311、第二推杆312、第二弹性活塞3121均使用医用聚丙烯制作;第一护帽 22、第二护帽32使用医用聚乙烯制作;管头112使用医用级不锈钢制作。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2、3、4所示,使用时,先将给药管组件1、粉剂给药器组件2和水剂给药器 组件3拆封,粉剂给药器组件2内装有粉剂药,水剂给药器组件3内装有水剂药(或蒸馏水 等);参看图2。其次,把粉剂给药器组件2中的旋在第一给药器21头部的第一护帽22拧下来,再 将水剂给药器组件3中的旋在第二给药器31头部的第一护帽32拧下来;参看图1。第三,将第一给药器21头部拧进第二给药器31的头部的内层管状物3111与外层 管状物3112之间;此时,来回、反复抽、推第一推杆212、第二推杆312,即可将粉剂药、水剂 药(或蒸馏水等)混合均勻,混合均勻的液体停留在第二给药器31内;参看图3。最后,打开给药管组件1的护套12,取出给药管11 ;将第一给药器21与第二给药 器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预灌封式给药器组合装置,包括给药管组件(1)、粉剂给药器组件(2)和水剂给药器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管组件(1)包括给药管(11),所述给药管(11)包括下部的管座(111)和穿设于所述管座上端的管头(112);所述管座(111)为底端开口的管状物,且其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管头(112)为空心的针状物,并且所述管座(111)、管头(112)两者相通;所述粉剂给药器组件(2)包括第一给药器(21)和第一护帽(22);第一给药器(21)包括第一外管(211)和第一推杆(212),所述第一外管(211)的头部直径小于管主体直径,头部顶端设置有第一通孔(2111),头部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地,所述第一护帽(22)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与之相配合,使得第一护帽(22)可以旋进第一外管(211)的头部并相互扣牢;所述第一推杆(212)可以在第一外管(211)内做径向运动;所述水剂给药器组件(3)包括第二给药器(31)和第二护帽(32);所述第二给药器(31)包括第二外管(311)和第二推杆(312),所述第二外管(311)头部设置有内、外层管状物(3111、3112);所述第二护帽(32)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地,所述外层管状物(3112)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与之相互配合,并且该内螺纹与第一外管(211)头部外壁上的外螺纹及所述给药管(11)的管座(111)外壁上的外螺纹相互配合;即所述外层管状物(3112)适合第二护帽(32)、第一外管(211)头部及所述给药管(11)的管座(111)旋进;所述内层管状物(3111)顶端设置有第二通孔且与第二外管(311)主体相通,并适合第二护帽(32)、第一通孔(2111)和给药管下部的管座(111)套入;所述第二推杆(312)可以在第二外管(311)内做径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林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