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机组后身弹丝辘伺服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291148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烟机组后身弹丝辘伺服驱动系统,包括安装板、弹丝辘和风扇辊,安装板上部左端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轴上设有同步带轮一和同步带轮二,同步带轮二外侧设有同步带,同步带内侧设有张紧轮和过度同步带轮,张紧轮、过度同步带轮和同步带轮二之间形成三角皮带传输一,过度同步带轮左方设有传动V形带轮,传动V形带轮外侧设有V形带,V形带内侧设有V形带轮一和V形带轮二,V形带轮一、V形带轮二和传动V形带轮之间形成三角皮带传输二,V形带轮一与弹丝辘连接,V形带轮二与风扇辊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安装调整方便,可根据不同烟丝实现对风扇辊与弹丝辘转速比的调整,进而提高了烟丝的生产质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伺服驱动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卷烟机组后身弹丝辘伺服驱 动系统。
技术介绍
香烟卷接设备中,卷烟机后身能为整个机组提供连续、定量和均勻烟丝,该卷烟机 后身由弹丝辘、风扇辊、抛丝辊和清洁辘组成,其中的弹丝辘是卷烟机后身的重要组成部 分,动力来自一个三相异步电机,转速固定。在工作中弹丝辘的作用是将粗钩子滚筒上的烟 丝尽可能干净地弹打、拨刷下来,并高速传递给风扇辊;风扇辊的作用是与风力系统配合加 速烟丝,使烟丝以较高的动能进入烟道体吸丝通道下方的风力场,便于实现烟丝的输送、均 衡、风分除杂和梗丝分离,进而为整个卷烟机组提供连续烟丝。上述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弹丝辘转速的设定是以烟丝的工艺特性 和机械作用特性为基础,且须经实验验证后方可确定;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弹丝辘的功能 和减少烟丝的造碎率,通常将各种机型在该处的转速设定的基本相同。经实践证明抛丝辊 和清洁辘对转速变化敏感性较低,而弹丝辘和风扇辊对转速变化敏感性较高,因此弹丝辘 和风扇辊的速度变化时,将对烟丝的风分、均衡和梗丝分离效果产生很明显的变化,对烟丝 质量产生较大影响;2、弹丝辘对烟丝的加速、松散作用是通过其上的齿钉对粗钩子滚筒上 的烟丝进行弹打、拨刷来实现的,在烟丝供应量(烟丝厚度、粗钩子滚筒转速)和钉子的形 状等一定时,对烟丝的机械作用效果主要决定于弹丝辘的转速。而现有技术中,由于弹丝辘 的驱动来自一个三相异步电机,转速固定,因此对于不同结构的烟丝其弹丝辘转速却基本 相同,而实际上不同烟丝因内部结构、产地和环境温度等不同,转速的最佳值是不同的,因 此片面的将弹丝辘转速设定为一固定值显然是不科学的,影响了烟丝的生产质量。况且,烟丝整丝率的降低和机械造碎是造成烟支空头的主要原因,而造成烟丝造 碎的主要部分有卷烟机后身、回丝、风室和劈刀等,其中卷烟机后身对烟丝的造碎主要是通 过粗、细滚筒和弹丝辘来实现的,而弹丝辘对烟丝造碎超出其它任何部件。因此,对弹丝辘 伺服驱动系统进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卷烟 机组后身弹丝辘伺服驱动系统,其设计合理、安装调整方便且稳定性高,可根据不同烟丝调 节弹丝辘转速,进而实现对风扇辊与弹丝辘转速比的调整,提高了烟丝的输送和风分效果, 保证了烟丝的生产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卷烟机组后身弹丝辘 伺服驱动系统,包括安装板以及位于安装板下部的弹丝辘和风扇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板上部左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轴上且位于安装板右端位置处设置有同步带 轮一和同步带轮二,所述同步带轮二位于同步带轮一右方,所述同步带轮二外侧设置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内侧设置有安装在安装板上的张紧轮和过度同步带轮,所述张紧轮、过度 同步带轮和同步带轮二之间形成三角皮带传输一,所述过度同步带轮左方设置有传动V形 带轮,所述过度同步带轮通过设置在其中心的连接轴与传动V形带轮连接,所述传动V形带 轮外侧设置有V形带,所述V形带内侧设置有安装在安装板上的V形带轮一和V形带轮二, 所述V形带轮一、V形带轮二和传动V形带轮之间形成三角皮带传输二,所述V形带轮一与 弹丝辘连接,所述V形带轮二与风扇辊连接。还包括对伺服电机的运转速度进行实时获取的编码器以及对伺服电机的起停状 态、运转速度和运转时间进行控制的伺服控制器,所述编码器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伺服控 制器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伺服控制器还与编码器连接。所述伺服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设置在安装板上的连接法兰相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该伺服驱动系统通过安装在安装板上的伺服电机提供动 力,并经两三角皮带传输后带动弹丝辘和风扇辊旋转工作,且伺服电机在工作中的转速由 编码器检测和伺服控制器控制。2、稳定性高,可根据不同烟丝结构调节弹丝辘转速,进而实现对风扇辊与弹丝辘 转速比的调整,实现对弹丝辘转速的品牌管理,提高了烟丝的输送和风分效果,保证了烟丝 的生产质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去掉安装板后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原理框图。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板;2-弹丝辘; 3-风扇辊;4_伺服电机;5-同步带轮一 ;6-同步带轮二 ;7-同步带;8_张紧轮; 9-过度同步带轮10-传动V形带轮;Il-V形带; 12-V形带轮一;13-V形带轮二 ;14-编码器;15-伺服控制器;16-连接法兰。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卷烟机组后身弹丝辘伺服驱动系统,包括安装板1以及位 于安装板1下部的弹丝辘2和风扇辊3,所述安装板1上部左端安装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 服电机4的轴上且位于安装板1右端位置处设置有同步带轮一 5和同步带轮二 6,所述同步 带轮二 6位于同步带轮一 5右方,所述同步带轮二 6外侧设置有同步带7,所述同步带7内 侧设置有安装在安装板1上的张紧轮8和过度同步带轮9,所述张紧轮8、过度同步带轮9 和同步带轮二 6之间形成三角皮带传输一,所述过度同步带轮9左方设置有传动V形带轮10,所述过度同步带轮9通过设置在其中心的连接轴与传动V形带轮10连接,所述传动V 形带轮10外侧设置有V形带11,所述V形带11内侧设置有安装在安装板1上的V形带轮 一 12和V形带轮二 13,所述V形带轮一 12、V形带轮二 13和传动V形带轮10之间形成三 角皮带传输二,所述V形带轮一 12与弹丝辘2连接,所述V形带轮二 13与风扇辊3连接。如图3所示,本技术还包括对伺服电机4的运转速度进行实时获取的编码器 14以及对伺服电机4的起停状态、运转速度和运转时间进行控制的伺服控制器15,所述编 码器14与伺服电机4连接,所述伺服控制器15与伺服电机4连接,所述伺服控制器15还 与编码器14连接。所述伺服控制器15为PLC控制器。如图1所示,所述伺服电机4通过设置在安装板1上的连接法兰16相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由伺服电机4驱动同步带轮一 5和同步带轮二 6旋转, 同步带轮二 6的旋转经同步带7传输后带动过度同步带轮9旋转,过度同步带轮9的旋转 带动与其同轴连接的传动V形带轮10旋转,传动V形带轮10的旋转经V形带11传输后带 动V形带轮一 12和V形带轮二 13旋转,这时V形带轮一 12和V形带轮二 13分别带动弹 丝辘2和风扇辊3旋转工作。在该过程中,通过编码器14对伺服电机4的运转速度进行实 时检测,并将检测的信号传递给伺服控制器15,由伺服控制器15根据不同烟丝结构对伺服 电机4的转速进行针对性调整,进而实现对风扇辊2与弹丝辘3转速比的调整,减少了弹丝 辘对烟丝的造碎作用,且能使烟丝的松散程度达到最佳,同时保证了风扇辘能产生足够的 风力将烟丝扬打出去,进一步提高了烟丝的生产质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 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 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卷烟机组后身弹丝辘伺服驱动系统,包括安装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烟机组后身弹丝辘伺服驱动系统,包括安装板(1)以及位于安装板(1)下部的弹丝辘(2)和风扇辊(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部左端安装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轴上且位于安装板(1)右端位置处设置有同步带轮一(5)和同步带轮二(6),所述同步带轮二(6)位于同步带轮一(5)右方,所述同步带轮二(6)外侧设置有同步带(7),所述同步带(7)内侧设置有安装在安装板(1)上的张紧轮(8)和过度同步带轮(9),所述张紧轮(8)、过度同步带轮(9)和同步带轮二(6)之间形成三角皮带传输一,所述过度同步带轮(9)左方设置有传动V形带轮(10),所述过度同步带轮(9)通过设置在其中心的连接轴与传动V形带轮(10)连接,所述传动V形带轮(10)外侧设置有V形带(11),所述V形带(11)内侧设置有安装在安装板(1)上的V形带轮一(12)和V形带轮二(13),所述V形带轮一(12)、V形带轮二(13)和传动V形带轮(10)之间形成三角皮带传输二,所述V形带轮一(12)与弹丝辘(2)连接,所述V形带轮二(13)与风扇辊(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军林张滨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世林通用机械配套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