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9060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外壳、位于空调外壳上的出风格栅和位于空调外壳内部的风道,风道包括风道外壳,立式空调器还包括挡风结构,挡风结构设置在出风格栅的一侧或两侧,并位于空调外壳与风道外壳之间。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阻止空调产生的冷风进入空调外壳内表面与风道外壳之间的间隙中,防止形成凝露水,从而提高了出风量并增强了制冷性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立式空调器的出风格栅竖直放置,并且可以旋转出风。为了旋转空调 外壳,空调外壳与风道部分有较大间隙。制冷时,冷风容易从间隙中窜出,导致空调外壳在 出风格栅两侧的外表面有严重的凝露水,并且对整体风量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器,其结构能够有效阻止窜风,防止在出风格 栅两侧的外表面形成凝露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外壳、位于空调外 壳上的出风格栅和位于空调外壳内部的风道,风道包括风道外壳,立式空调器还包括挡风 结构,挡风结构设置在出风格栅的一侧或两侧,并位于空调外壳与风道外壳之间。进一步地,挡风结构的一端与空调外壳固定连接,挡风结构的另一端抵压在风道 外壳的壁体上。进一步地,挡风结构包括支撑架,与空调外壳固定连接;软体结构,设置在支撑 架朝向风道外壳的壁体的一侧上,软体结构具有与风道外壳的壁体抵压的弹性变形部。进一步地,支撑架设置在空调外壳的内侧,并且与空调外壳之间形成隔温腔体。进一步地,挡风结构还包括设置在隔温腔体内的隔温层。进一步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限位条以及压条,软体结构夹持在限位条与压条之 间。进一步地,软体结构与限位条和压条之间的接触表面分别具有粘接层。进一步地,隔温层为隔温泡沫层。进一步地,弹性变形部为海绵条或毛刷。进一步地,隔温层的横截面形状与隔温腔体的横截面形状一致。采用本技术的立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外壳、位于空调外壳上的出风格栅和位 于空调外壳内部的风道,风道包括风道外壳,立式空调器还包括挡风结构,挡风结构设置在 出风格栅的一侧或两侧,并位于空调外壳与风道外壳之间。挡风结构的设置,阻止了空调产 生的冷风进入空调外壳内表面与风道外壳之间的间隙中,防止形成凝露水,从而提高了出 风量并增强了制冷性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的挡风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的挡风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外壳10、位于空调外壳10上的出风 格栅20和位于空调外壳10内部的风道,风道包括风道外壳30,立式空调器还包括挡风结 构40,挡风结构40设置在出风格栅20的一侧或两侧,并位于空调外壳10与风道外壳30之 间。这样,根据本技术的立式空调器,当其空调外壳10旋转运动时,因挡风结构40与 风道外壳30的外表面接触,可以阻止冷风进入空调外壳10内表面与风道外壳30之间的间 隙,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立式空调器因空调外壳10和风道外壳30之间存在间隙,空调器 在制冷工况下,冷风容易窜入上述间隙内,出风格栅20两侧的空调外壳10上容易形成凝露 水的问题,达到了提高出风量和增强制冷效果的效果。图1示出了挡风结构40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挡风结构40的一端与空 调外壳10固定连接,挡风结构40的另一端抵压在风道外壳30的壁体上。挡风结构40上 可以设置螺钉孔,用于和空调外壳10配合,从而把挡风结构40固定在空调外壳10上。挡 风结构40的一端固定的同时,另一端抵压在风道外壳30的壁体上,这样,在立式空调器的 空调外壳10旋转时,挡风结构40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起到阻止冷风进入空调外壳10内 表面与风道外壳30之间的间隙的作用。如图3所示,挡风结构40进一步地包括支撑架41,支撑架41与空调外壳10固定 连接;软体结构42,设置在支撑架41朝向风道外壳30的壁体的一侧上,软体结构42具有 与风道外壳30的壁体抵压的弹性变形部421。支撑架41长度方向上有多个螺钉孔,用于与 空调外壳10配合固定。软体结构42设置在朝向风道外壳30壁体的一侧,在立式空调器的 空调外壳10旋转时,软体结构42上的弹性变形部421发生变形,变形后的弹性变形部421 抵压在风道外壳30上,与风道外壳30具有良好的接触,从而挡住从间隙中窜出的冷风。弹 性变形部421例如为海绵条或毛刷。在立式空调器的空调外壳10旋转时,弹性变形部421 的海绵条或毛刷可以变形,挡住从间隙中窜出的冷风。当然,弹性变形部421还可以具有多 种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面所列举出的两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支撑架41设置在空调外壳10的内侧,并且与空调外壳10之间形成 隔温腔体43。隔温腔体43的存在,从物理上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把空调外壳10外部的 热空气和空调外壳10内部的冷空气隔离开,也起到了防止凝露水形成的作用。为加强隔温腔体43的隔温效果,进一步防止在空调外壳10上形成凝露水,挡风结 构40还包括设置在隔温腔体43内的隔温层44。隔温层44例如为隔温泡沫层,不但具有良 好的保温隔热作用,而且成本较低。当然,隔温层44还可以由其他能够起到保温隔热作用 的材料制成,并不限于上述的隔温泡沫层。由于隔温腔体43中为空气,不能起到最优的保 温隔热作用,在隔温腔体43中设置隔温层44,使得挡风结构40的保温隔热作用更好。如图1和图2所示,隔温层44的横截面形状与隔温腔体43的横截面形状一致。这 样,隔温层44与隔温腔体43能够达到良好的配合,更优化了挡风结构40隔热保温的性能。再来参见图3,支撑架41上还设置有限位条45,以及压条46,软体结构42 —侧紧 靠限位条45,另一侧用压条46压紧,软体结构42夹持在限位条45与压条46之间,压条46 用打螺钉的方式固定在支撑架41上。限位条45与支撑架41可以为一个整体结构,用于限 制软体结构42的位置。压条46例如为L形长条,其上设置螺钉孔,用于把压条46固定在 支撑架41上。限位条45与压条46 —起,限制软体结构42在支撑架41上的位置,使之装 配位置更加准确。软体结构42进一步地与限位条45和压条46之间的接触表面分别具有粘接层。软 体结构42为长方体,其左右两侧分别具有粘接层,用于把软体结构42粘贴固定于限位条45 和压条46之间。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立式空调器采用的挡风结构,能够阻止空调产生的冷风进入空调外 壳内表面与风道外壳之间的间隙中,防止形成凝露水,从而提高了出风量并增强了制冷性 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外壳(10)、位于空调外壳(10)上的出风格栅(20)和位于所述空调外壳(10)内部的风道,所述风道包括风道外壳(30),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挡风结构(40),所述挡风结构(40)设置在所述出风格栅(20)的一侧或两侧,并位于所述空调外壳(10)与所述风道外壳(3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空调外壳(10)、位于空调外壳(10)上的出风格栅(20)和位于所述空调外壳(10)内部的风道,所述风道包括风道外壳(30),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挡风结构(40),所述挡风结构(40)设置在所述出风格栅(20)的一侧或两侧,并位于所述空调外壳(10)与所述风道外壳(3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陈绍林孟宪运丘晓宏陈国豪文超刘明校余伟铬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