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效节能环保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87973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环保锅炉,包括锅炉壳体(1)、冲天管(2)、火管(6)、横水管(8)和炉胆(10),所述炉胆(10)的内腔为炉堂(9),炉胆(10)和锅炉壳体(1)之间的腔体为水腔(5),所述水腔(5)的上部设余热灰堂(3),所述冲天管(2)的下端连接在余热灰堂(3)的上封头(3-1),所述火管(6)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下封头(3-2)和炉胆顶板(7)上,所述余热灰堂(3)设清灰孔(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节能约35%,环保烟尘排放目测降低40%,热效率提高35%左右,能耗成本降低约35%。(*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具体涉及一种燃煤或燃柴锅炉。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老式小型燃煤锅炉,均是在锅炉的冲天管下面布置几根横水管(冲 天管下端在炉膛中心位置),火和烟直接从冲天管向上冒,火和烟在炉堂停留时间短、基本 上直线上升跑掉。造成既不节能又不环保,热效率低,对大气污染严重,所以这种锅炉般在 大城市严禁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老式锅炉能耗高烟尘排放大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 提出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环保锅炉,不仅可节能降尘,而且可提高热效率。本技术为实现其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新型高效节能环保锅炉,包括锅炉 壳体、冲天管、火管、横水管和炉胆,所述炉胆的内腔为炉堂,炉胆和锅炉壳体之间的腔体为 水腔,所述水腔的上部设余热灰堂,所述冲天管的下端连接在余热灰堂的上封头,所述火管 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余热灰堂的下封头和炉胆顶板上,所述余热灰堂设清灰孔。所述冲天管的下端连接在余热灰堂的上封头并向余热灰堂内延伸2-5CM。所述火管斜向布置在余热灰堂的下封头和炉胆顶板的周边。所述横水管(8)为密排布置结构。由上所述,本技术对现有的燃煤锅炉的技术创新在于改进冲天管结构,增设 四周火管,增设相应余热灰堂和清灰孔,以及密排水管,增加火管的数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实现了节能约35%,环保烟尘排放目测降低40%,热效 率提高35 %左右,能耗成本降低约35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锅炉壳体,2、冲天管,3、余热灰堂,3-1、上封头,3-2、下封头,4、清灰孔, 4-1、清灰孔圈,5、水腔,6、火管,7、炉胆顶板,8、横水管,9、炉堂,10、炉胆,11、下脚圈,12、余 热灰堂筒体,13、清洗孔,14、炉门。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本技术包括锅炉壳体1、冲天管2、火管6、横水管8和炉胆10。 炉胆10的内腔为炉堂9,炉堂9中设炉门14。炉胆10和锅炉壳体1之间的腔体为水腔5, 水腔5的上部设余热灰堂3,水腔5的下部设清洗孔13,水腔5的底部设下脚圈11。余热灰堂体12包括上封头3-1,下封头3-2。余热灰堂3设清灰孔4,清灰孔4设有清灰孔圈4_1, 用于清理余热灰堂3中烟灰。余热灰堂使烟火在余热灰堂四处碰壁,增加停留时间,降低烟 尘,起到节能效果。冲天管2的下端连接在上封头3-1,并向余热灰堂3内延伸2-5CM,这可 增加出烟出风阻力,起到了延长烟火在余热灰堂中的停留时间,起到降尘节能效果。火管6 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余热灰堂3的下封头3-2和炉胆顶板7周边,火管6斜向布置。这 样可做到炉堂四周跑烟火,中心阻火烟,热量四周辐射,增加了火烟在炉膛停留时间,炉膛 四壁热效率也得到了提高,火管斜放、火烟直冲余热灰堂四壁,增加了火烟在余热灰堂停留 时间,使余热灰堂四周受热,起到了节能降尘作用。按直径159MM冲天管换算,火管配5根 直径76MM管与之相符。因火烟在炉内多处受阻,就必须考虑通风效果,所以本技术增 加1根76匪火管,保证了燃烧过程中受阻,但又不影响通风,与此同时又增加了受热面积, 起到了节能效果。本技术的横水管8为密排布置结构,以外型50公分炉为例,老式炉冲天管下 一层只排三根横水管,本技术中排四根,压缩了跑烟速度。通过试验对比,本技术克服了老式炉能耗高烟尘排放大现象。实现了节能约 35%,环保烟尘排放目测降低40%左右,效率提高约35%,能耗成本降低约35%。本实用新 型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型号热水锅炉、水汽两用锅炉和蒸汽锅炉。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的 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和方法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 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和方法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新型高效节能环保锅炉,包括锅炉壳体(1)、冲天管(2)、火管(6)、横水管(8)和炉胆(10),所述炉胆(10)的内腔为炉堂(9),炉胆(10)和锅炉壳体(1)之间的腔体为水腔(5),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腔(5)的上部设余热灰堂(3),所述冲天管(2)的下端连接在余热灰堂(3)的上封头(3 1),所述火管(6)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余热灰堂(3)的下封头(3 2)和炉胆顶板(7)上,所述余热灰堂(3)设清灰孔(4)。2.根据权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节能环保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天管(2)的下端 连接在余热灰堂(3)的上封头(3-1)并向余热灰堂(3)内延伸2-5CM。3.根据权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节能环保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管(6)斜向布置 在余热灰堂(3)的下封头(3-2)和炉胆顶板(7)的周边。4.根据权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高效节能环保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水管(8) 为密排布置结构,所述水腔(5)下部设清洗孔(13),水腔(5)底部设下脚圈(1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环保锅炉,包括锅炉壳体(1)、冲天管(2)、火管(6)、横水管(8)和炉胆(10),所述炉胆(10)的内腔为炉堂(9),炉胆(10)和锅炉壳体(1)之间的腔体为水腔(5),所述水腔(5)的上部设余热灰堂(3),所述冲天管(2)的下端连接在余热灰堂(3)的上封头(3-1),所述火管(6)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下封头(3-2)和炉胆顶板(7)上,所述余热灰堂(3)设清灰孔(4)。本技术实现了节能约35%,环保烟尘排放目测降低40%,热效率提高35%左右,能耗成本降低约35%。文档编号F24H1/44GK201764681SQ20102023514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2日专利技术者杨继春 申请人:巢湖市东升锅炉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高效节能环保锅炉,包括锅炉壳体(1)、冲天管(2)、火管(6)、横水管(8)和炉胆(10),所述炉胆(10)的内腔为炉堂(9),炉胆(10)和锅炉壳体(1)之间的腔体为水腔(5),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腔(5)的上部设余热灰堂(3),所述冲天管(2)的下端连接在余热灰堂(3)的上封头(3-1),所述火管(6)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余热灰堂(3)的下封头(3-2)和炉胆顶板(7)上,所述余热灰堂(3)设清灰孔(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继春
申请(专利权)人:巢湖市东升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